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开始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每一位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枯燥等,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亟待教师解决。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探索中发现,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启发提问、合作实践展开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围绕日常生活——唤起学生探究意识
生活,是人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人们的行为表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学习也不例外,是站在生活的依托上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指导下获得学习的意义,能够自觉融入课堂,体会探究的乐趣,借助生活的土壤浇灌学生的知识之花,促进学生的进步。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生活的作用,没有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压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生活对学生展开教学,借助生活来唤起学生的熟悉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能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身边有哪些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例子,思考平行线和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我便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要害怕说错。学生在我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自己,提到了立交桥、铁轨、剪刀、手机等物品,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接着,我让学生分析讨论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特点与区别,学生结合实际认为相交线是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两对相等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掌握了课堂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探究认识
情境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烘托教学氛围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能够改变自身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教学情境展开,借助生动活泼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探究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于盲目自信或是对学生不了解,没能选取适宜的情境,加重了学生理解的负担,抑制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立足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提高学生对自主探究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生活中的建筑物、蝴蝶、飞机、脸谱和奔驰、宝马等车辆,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这些事物,分析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了探究的意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围绕启发提问——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问题教学是一种借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形成逻辑思考的能力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反复学习,更好地把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真谛,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习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有效提问,使得问题显得冗杂、无用,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问题进行仔细筛选,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健全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为学生展示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让学生思考:诗句体会了什么道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后认为这首诗是诗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所得,所以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接着,我又为学生展示了坦克、水杯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方向能够获得怎样的结果。学生认为,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场景也各不相同。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将学生带进新课中,为学生讲述了三视图的教学内容。
四、围绕合作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实践,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主题,还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合作、实践推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自己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不肯放手给学生,耽误了学生的综合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实践时应创设探究的平台,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强学生与人合作、实践的能力,我在教学前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组,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勾股定理产生和发展历史的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勾股定理的应用。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很快就在组内进行了分工,确定了彼此的职责。接着,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上信息对勾股定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知道了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相传在商代就已被发现等,对勾股定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授课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为学生设计了练习题:小明向东走了80米后,沿另一个方向又走了60米,再沿第三个方向走100米后回到原地,小明走80米后,又向哪个方向走?学生找出题中的相关条件后,结合现实经历,利用勾股定理获得了答案,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
总之,我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启发提问、合作实践展开了教学探索,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现状,让学生由教师的背后走到了身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认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责编 侯 芳)
一、围绕日常生活——唤起学生探究意识
生活,是人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人们的行为表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学习也不例外,是站在生活的依托上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指导下获得学习的意义,能够自觉融入课堂,体会探究的乐趣,借助生活的土壤浇灌学生的知识之花,促进学生的进步。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生活的作用,没有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压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立足生活对学生展开教学,借助生活来唤起学生的熟悉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点,能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身边有哪些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例子,思考平行线和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我便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要害怕说错。学生在我的鼓励下渐渐放开了自己,提到了立交桥、铁轨、剪刀、手机等物品,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接着,我让学生分析讨论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特点与区别,学生结合实际认为相交线是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两对相等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掌握了课堂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探究认识
情境教学一直以来都被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烘托教学氛围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情境的影响下能够改变自身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教学情境展开,借助生动活泼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探究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于盲目自信或是对学生不了解,没能选取适宜的情境,加重了学生理解的负担,抑制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立足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提高学生对自主探究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生活中的建筑物、蝴蝶、飞机、脸谱和奔驰、宝马等车辆,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这些事物,分析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了探究的意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围绕启发提问——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问题教学是一种借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形成逻辑思考的能力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反复学习,更好地把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真谛,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习惯。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有效提问,使得问题显得冗杂、无用,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对问题进行仔细筛选,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健全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为学生展示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让学生思考:诗句体会了什么道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后认为这首诗是诗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所得,所以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接着,我又为学生展示了坦克、水杯等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方向能够获得怎样的结果。学生认为,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场景也各不相同。带着这样的认知,我将学生带进新课中,为学生讲述了三视图的教学内容。
四、围绕合作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实践,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主题,还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合作、实践推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自己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不肯放手给学生,耽误了学生的综合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实践时应创设探究的平台,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增强学生与人合作、实践的能力,我在教学前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组,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勾股定理产生和发展历史的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勾股定理的应用。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很快就在组内进行了分工,确定了彼此的职责。接着,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上信息对勾股定理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知道了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相传在商代就已被发现等,对勾股定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授课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为学生设计了练习题:小明向东走了80米后,沿另一个方向又走了60米,再沿第三个方向走100米后回到原地,小明走80米后,又向哪个方向走?学生找出题中的相关条件后,结合现实经历,利用勾股定理获得了答案,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
总之,我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情境、启发提问、合作实践展开了教学探索,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现状,让学生由教师的背后走到了身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认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