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0-6岁是婴幼儿情感培养、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黄金时期,这些潜能需要我们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把它们激活并显现出来。
关键词: 习惯、智力、能力、性格形成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118-01
正文:早期教育指的是婴幼儿0-6岁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期所给予恰当地信息刺激和训练来提高婴幼儿基本素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教育。而0-6岁是婴幼儿情感培养、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黄金时期,这些潜能需要我们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把它们激活并显现出来。主要是以感统、蒙氏、奥尔夫音乐,实验绘画等游戏形势对婴幼儿进行脑潜能开发,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耐力、专注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受挫折能力、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等等。
所以说0-6岁是人的习惯、智力、能力、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成效最大,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大家熟悉的印度狼孩卡玛拉,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她不会行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出人的声音,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在地上用嘴叼起来吃。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她2年才学会站立,6年多才学会走几步路,4年内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7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良好的教育,但人应该具备的习惯却始终没有能很好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受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抓住0-3岁这个“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进行培养,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品格和习惯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现在的这种社会,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行的。小时候没有发展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所以还是要尽早的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教什么都太早。要么认为把孩子交给早教机构,自己就省时、完事。其实这都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例如有的妈妈在寶宝睡觉前,有一直哼催眠曲的习惯,时间一长,宝宝一听到这首催眠曲,就知道应该睡觉了,形成了睡眠的条件反射。有的宝宝在母体宫内孕育中,一直听着妈妈的心跳,就能表现出出奇的安静。出生后有时宝宝哭闹不安,只要一靠在妈妈身边,听到妈妈的心跳,就会停止哭闹。这些都说明宝宝具有内在的能力,具有记忆和吸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因为幼儿脑力的发展速度很快、吸收像海绵一样。幼儿出生的前6年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而且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例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 ,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生下来所具有的潜能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小。
智力教育则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又一个重点,就是在生活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去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好。但后来当孩子进入学校后,由于学校规范的管理,学校内容的限定,孩子可能会发觉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所以说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将会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
性格的形成在幼儿期萌芽、学龄前期发展、青少年时期定型,因此性格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学校是通过多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社会上的各种关系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反映。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在性格形成中,学校比起其他社会环境更具强有力的影响。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所以说尽早的送孩子进入学校才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忙于工作、不重视自己小孩的早期教育,只是在孩子2.5岁-3岁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几乎所有没有进行早期教育的孩子在入园初期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的不适应现象,部分孩子会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并且缺乏与同龄孩子交往的社会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从而对将来孩子的集体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而有接受过亲子园早期教育的孩子就能够快速的适应幼儿园环境及作息时间,并且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所以为正式入园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则大大的缩短了孩子入园不适应期,对孩子完整的人格个性形成也有重要的帮助。
所以说教育应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要想到宝宝的教育,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正常的孩子,只要出生后教育得法,都能培养成为非常优秀的孩子。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个期限,错过了这个时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0-3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2]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
关键词: 习惯、智力、能力、性格形成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118-01
正文:早期教育指的是婴幼儿0-6岁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期所给予恰当地信息刺激和训练来提高婴幼儿基本素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教育。而0-6岁是婴幼儿情感培养、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开发大脑潜能的黄金时期,这些潜能需要我们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把它们激活并显现出来。主要是以感统、蒙氏、奥尔夫音乐,实验绘画等游戏形势对婴幼儿进行脑潜能开发,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耐力、专注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受挫折能力、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等等。
所以说0-6岁是人的习惯、智力、能力、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成效最大,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大家熟悉的印度狼孩卡玛拉,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她不会行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出人的声音,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在地上用嘴叼起来吃。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她2年才学会站立,6年多才学会走几步路,4年内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7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良好的教育,但人应该具备的习惯却始终没有能很好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受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抓住0-3岁这个“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进行培养,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品格和习惯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现在的这种社会,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行的。小时候没有发展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所以还是要尽早的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教什么都太早。要么认为把孩子交给早教机构,自己就省时、完事。其实这都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例如有的妈妈在寶宝睡觉前,有一直哼催眠曲的习惯,时间一长,宝宝一听到这首催眠曲,就知道应该睡觉了,形成了睡眠的条件反射。有的宝宝在母体宫内孕育中,一直听着妈妈的心跳,就能表现出出奇的安静。出生后有时宝宝哭闹不安,只要一靠在妈妈身边,听到妈妈的心跳,就会停止哭闹。这些都说明宝宝具有内在的能力,具有记忆和吸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因为幼儿脑力的发展速度很快、吸收像海绵一样。幼儿出生的前6年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而且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例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 ,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生下来所具有的潜能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小。
智力教育则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又一个重点,就是在生活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去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好。但后来当孩子进入学校后,由于学校规范的管理,学校内容的限定,孩子可能会发觉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所以说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将会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
性格的形成在幼儿期萌芽、学龄前期发展、青少年时期定型,因此性格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学校是通过多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社会上的各种关系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反映。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在性格形成中,学校比起其他社会环境更具强有力的影响。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所以说尽早的送孩子进入学校才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现在大部分家长都忙于工作、不重视自己小孩的早期教育,只是在孩子2.5岁-3岁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几乎所有没有进行早期教育的孩子在入园初期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的不适应现象,部分孩子会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并且缺乏与同龄孩子交往的社会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从而对将来孩子的集体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而有接受过亲子园早期教育的孩子就能够快速的适应幼儿园环境及作息时间,并且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所以为正式入园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则大大的缩短了孩子入园不适应期,对孩子完整的人格个性形成也有重要的帮助。
所以说教育应及早开始,越早越好,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要想到宝宝的教育,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正常的孩子,只要出生后教育得法,都能培养成为非常优秀的孩子。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个期限,错过了这个时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0-3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2]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