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友富(又名徐旭),1940年出生于四川宣汉县东乡镇。1962年毕业于青海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专业。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写生和油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展览,入编出版刊物和画册等。
油画作品颇具大巴山地域特色,还将继续在现实主义油画民主化的道路上深入探索。
彩笔深情绘巴山
刘兴国/文
画家徐友富先生多年来一直生活、创作在四川东部大巴山深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求学于青海艺专;也曾在改革开放初期游艺于深圳、广州。但在艺术上,他却始终恪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创作方向。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他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技巧,忠实地耕耘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什么“现代与后现代”,什么“国际接轨”以及美术圈所流行的“丑、怪、奇”等等,山外那些人怎么折腾都统统 与他无关。老老实实在山区小县城画室里作画的徐友富先生,多年来一直生活、创作在四川东部大巴山深处。他曾走出大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求着中国气派、充满浓浓乡情的油画作品。
在徐友富先生的油画作品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他笔下的大巴山人。作为写实性极强,色彩最为丰富的画种,中国油画比其它任何画种更多地保留了百余年中国历史的体温与余热,凝聚了华夏古国人民穿越近代风风雨雨的喜怒哀乐。徐友富先生笔下的巴山人主要是大山里的农民。这里没有改地换天,风云变幻的画面,反映的是巴山峡川农民在与贫穷抗争中的坚韧、勤劳和质朴。而《山谷之声》《村里的年轻人》《留守者》《求职》《路弯弯》等所传达的是巴山农民在改革开放后的希望和生活的变化。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老人肖像,没有任何背景,无需任何说明,透过画面中老农妇饱经风霜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巴山人的历史。
徐友富先生的油画风景很明显受过列维坦、希施金的影响,画面深邃而又有灵气。他的作品中没有大漠雄风,没有江南清丽,所描绘的多是处于原生自然状态的巴山巴水那充满田园诗意的风光;一湾碧水,清可见底见鱼;绿树丛中,掩映几间吊脚楼;大片鹅卵石滩,飞起几行水鸟。《白鹤故乡》使人更热爱大自然和对环境的珍惜。特别是他近年创作的三十余幅组画《巴山古镇》系列,有依山而建的木楼街巷,错落有致的青石板道路和梯坎,瓦檐高挑的马头墙,巴河边的船码头,树荫下的老茶馆、老祠堂、老庙宇……这些远去的历史场景,有很多是画家凭记忆画出来的。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怀旧,而更多的是对故乡民风民俗及中华文明的深情和厚爱。
在当今热闹的画坛上,像徐友富先生这样坚持写实手法而又执着表现乡土民风的画家已不多见。画坛上胡涂乱抹几笔就充大师蒙骗国人,以表面花样讨好外国人,东拼西凑上展览拿大奖的油画家多了去了。而徐友富先生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耐住寂寞清贫,坚决地走自己写实的路,这作为艺术品质,在当下的画坛就显得格外的难得和高尚。我认为,无论中国油画,还是中国其他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第一价值和基本价值都取决于他如何服务于祖国和自己的人民。因此,徐友富先生油画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油画作品颇具大巴山地域特色,还将继续在现实主义油画民主化的道路上深入探索。
彩笔深情绘巴山
刘兴国/文
画家徐友富先生多年来一直生活、创作在四川东部大巴山深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求学于青海艺专;也曾在改革开放初期游艺于深圳、广州。但在艺术上,他却始终恪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创作方向。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他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技巧,忠实地耕耘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什么“现代与后现代”,什么“国际接轨”以及美术圈所流行的“丑、怪、奇”等等,山外那些人怎么折腾都统统 与他无关。老老实实在山区小县城画室里作画的徐友富先生,多年来一直生活、创作在四川东部大巴山深处。他曾走出大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求着中国气派、充满浓浓乡情的油画作品。
在徐友富先生的油画作品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他笔下的大巴山人。作为写实性极强,色彩最为丰富的画种,中国油画比其它任何画种更多地保留了百余年中国历史的体温与余热,凝聚了华夏古国人民穿越近代风风雨雨的喜怒哀乐。徐友富先生笔下的巴山人主要是大山里的农民。这里没有改地换天,风云变幻的画面,反映的是巴山峡川农民在与贫穷抗争中的坚韧、勤劳和质朴。而《山谷之声》《村里的年轻人》《留守者》《求职》《路弯弯》等所传达的是巴山农民在改革开放后的希望和生活的变化。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老人肖像,没有任何背景,无需任何说明,透过画面中老农妇饱经风霜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巴山人的历史。
徐友富先生的油画风景很明显受过列维坦、希施金的影响,画面深邃而又有灵气。他的作品中没有大漠雄风,没有江南清丽,所描绘的多是处于原生自然状态的巴山巴水那充满田园诗意的风光;一湾碧水,清可见底见鱼;绿树丛中,掩映几间吊脚楼;大片鹅卵石滩,飞起几行水鸟。《白鹤故乡》使人更热爱大自然和对环境的珍惜。特别是他近年创作的三十余幅组画《巴山古镇》系列,有依山而建的木楼街巷,错落有致的青石板道路和梯坎,瓦檐高挑的马头墙,巴河边的船码头,树荫下的老茶馆、老祠堂、老庙宇……这些远去的历史场景,有很多是画家凭记忆画出来的。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怀旧,而更多的是对故乡民风民俗及中华文明的深情和厚爱。
在当今热闹的画坛上,像徐友富先生这样坚持写实手法而又执着表现乡土民风的画家已不多见。画坛上胡涂乱抹几笔就充大师蒙骗国人,以表面花样讨好外国人,东拼西凑上展览拿大奖的油画家多了去了。而徐友富先生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耐住寂寞清贫,坚决地走自己写实的路,这作为艺术品质,在当下的画坛就显得格外的难得和高尚。我认为,无论中国油画,还是中国其他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第一价值和基本价值都取决于他如何服务于祖国和自己的人民。因此,徐友富先生油画的价值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