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笔者以所支教学校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69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59-0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村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大多数青壮年村民已不满足单纯种地谋生,为了生活,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做生意,而把子女留在家乡上学。这样,便出现了中国农村的独特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儿童。根据全国妇联2010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为4000万人。这个数量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省份的总人口,约等于两个北京市的人口总量。留守儿童在家乡的教育成长、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已经引起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本文即以笔者所支教的西安市临潼区零口初中的调查为基础,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
  一、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差,没有上进心
  笔者所在的临潼区零口初中距离西安市临潼区20公里,是一所初级中学,三个年级有在校生1200余人。留守儿童情况统计如下表:
  笔者上课亲身体会到,上课不听讲、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老师很难管理、考试成绩差的往往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还往往聚在一起嬉笑打闹,破坏课堂纪律,即使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甚至惩罚也没有显著效果。
  (二)道德发展出现危机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父母出门在外,无法直接起到监护作用。而其他监护人由于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在校园里,互相粗口谩骂随处可见。这些孩子普遍没有什么理想,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没有是非观念。有的发展为在校外打架斗殴,甚至结交社会上一些辍学儿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存在心理障碍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无法顾及孩子,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机会极少,缺少沟通。据笔者所在学校调查,与父母半年见一次为17%,平时主要靠打电话联系,基本上每两周一次。甚至有10%的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回家一次。有13%的学生有烦恼事不愿和父母诉说,而是选择同学、朋友诉说。这样,使得这部分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得极为异常,一种表现为性格内向、自卑、懦弱,另一种表现为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失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年轻父母多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教育,他们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看护。而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本身还需要他人照顾,加上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只能保证基本的吃饭穿衣方面,其他方面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近年,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城乡教育差别也越来也大。这里面包括办学条件的差距和师资力量的差距。当城市学校增加投入大搞素质教育时,而在农村学校却连最基本的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都难以保证。在部分农村,冬天的教室里四面透风,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老师上课还是一张黑板加上一根粉笔,学校没有任何课外兴趣培养。为了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校方每天排足课程,从学生进校到放学全程监护。在师资方面,由于条件艰苦,很多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不愿意下到农村去工作,来的人又想方设法托关系进城,优秀教师纷纷向城市流动。有些农村教师根本没有责任感,没有进取心,不能起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作用。
  三、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一)政府高度重视,让农民工子弟能够就近上学
  大多数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为本地没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只好外出打工。第一,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加快发展好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能够就近就业,不需要远走他乡,就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第二,政府应出台政策,让那些随打工父母外出的农民工子弟也能在当地就近入学,享受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据笔者的问卷调查,43%的农村孩子不喜欢现在的学校,如果有选择的话愿意转到县城学校。但现有的学籍管理方式要求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到异地上学要找熟人、托关系,还要缴纳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助学费,这些条件都限制了农民工子弟异地求学。只有降低这些门槛,才能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家长解除后顾之忧。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目前,城乡教育差别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的差距和师资力量的差距。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主管部门要起到监管作用,确保资金或设备到位,并保质保量改善农村学校的校舍、食堂、厕所等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的提高,会带来农村教育形态的变化和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状态的变化。在师资建设方面,要做到周济部长在讲话中所说: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使城乡教师待遇差距缩小。二是要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让农村教师有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并且要创造他们进修和提高的机会。笔者所在的学校上学年仅化学外出一次,其他学科都没有外出听课、教研的机会,甚至几年都没有外出听一节课或者搞一次教研活动。在这样信息封闭状态下,教师要想在教学上不断提升,确实存在困难。三是要改变农村教师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失衡问题。在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业基础教师很多所教非所学,音、体、美和实习实训专业教师少,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少,掌握传统教材教法的教师多,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的教师少。
  针对这个问题,西安市教育局决定从2013年在全市教育系统推行“大学区”管理运行机制,用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教育公平。
  (三)加大农村中学建设,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天候监护
  对于那些不能随父母外出上学的留守儿童,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教育投入,让农村中学也拥有好校舍、有食堂、好操场等硬件设施,吸引附近儿童就近入学。另外,就是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政府要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起来,满足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广大农民子弟寄宿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已建有一栋学生宿舍楼,但由于面积所限,只能容纳初三学生入住,而且居住条件简陋,剩下的初一、初二学生就须每日行走在农村地广人稀的道路上,无疑存在着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学生租住在校外老乡家里,安全也没有保障。因此,让所有留守儿童住宿在校内,这既可以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与学生的沟通。
  (四)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第一,学校除了教孩子们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开展相关的法制安全讲座,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大大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第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日常联系,将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第三,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开设适当的心理教育课程。让他们充满自信、学会理解、关心别人,形成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合理发泄不良情绪,增加挫折适应力,锻炼意志力。学校还应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馆、兴趣小组,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并且可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不良习惯。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或教育部门一家难以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部门积极协调,齐抓共管,各尽其责。
其他文献
[摘要]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著作《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小说的三个叙述层面呈现出复杂的跨层行为。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形式结构入手,探讨其中分层、跨层及元小说叙述策略的运用,从而把该小说的形式技巧与主题升华联系起来,探索和揭示作品主题中的深层哲学内涵。  [关键词]《苏菲的世界》;元小说;叙述策略;哲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通过具体举措和诸多实践活动在全民阅读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99-0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
期刊
[摘要]本文借用符号学关于表意真实性的理论,简单分析了电影《游戏时间》两个小段落里综合运用多个表意模式来构成复杂表意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影片的内容、意义放在一边,而将影片呈现的形式作为与观众对话的直接入口,把叙述的权利、解释的权利交给观众,让观众能够凭借自己的眼睛讲述自己的电影故事,可谓本片在形式美学上的一大突破。与其说《时间游戏》是一部电影,不如说是电影的电影。观众们在观看时自己选择欺骗自己,
期刊
[摘要]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小国寡民”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在对国家规模的控制,处理对外关系问题,反对剥削与压迫、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四个方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小国寡民”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小国寡民”思想;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77-02  一、老子及其“小国寡民”思想  老
期刊
[摘要]作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影视文化传播具有声像并茂、通俗易懂等诸多优势,是信息时代最为强势有效的传播工具之一。就城市形象的传播而言,目前,国内学者仍未将媒介传播策略从营销手段中单独提炼出来,以此进行专门理论研究。而电视剧理论研究中对城市意象的分析也只停留在美学和社会学角度。本文以影视剧《大境门》为例,采用归纳与逻辑演绎法,阐释城市形象的影视文化传播,力图实现提升城市形象的效果。 
期刊
[摘要]《全唐诗》中出现笛意象的诗有500多首,就笛这个声象看,重咏笛的近100首,涉及诗人70多位。这些诗或以笛声表达贬谪流放与仕途失意的悲伤,或借笛声寄思闺怨,或以笛音传达思乡与回归,或表达赠别与对国破的哀怨和无奈等。针对这些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诗作,揭示笛声在诗中的意义。  [关键词]《全唐诗》;笛印象;抒情诗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草原文化由于以游牧文明为基础,几乎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如今,在草原荒漠化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草原文化这种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更彰显出新的
期刊
[摘要]《中国好声音》为2012年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励志音乐评论电视节目,赢得了成功的收视率和好评。《我是歌手》为2013年湖南卫视制作并播出的中国首档专业流行歌手音乐对决综艺秀电视节目,目前在荧屏上掀起一阵收视狂潮。比较这两个成功的都为国外原版引进、辅以本土化改造的电视选秀节目,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有着相同和不同之处,但却体现出共同和独到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的新文学,随着“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逐渐向革命文学演变,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革命浪漫主义倾向的左翼文学成为文坛的主流。作家施蛰存在普罗小说盛行之时也试图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但“实在是自觉到自己没有向这方面发展的可能”,“想在创作上独自去走一条新的路径”。①他先后接受了显尼志勒、蔼里斯以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大胆探索性心理,尤其是变态性心理,创作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心理分析小说,
期刊
[摘要]女性文化散文创作在甘肃有着一定的代际传承,几年来,涌现出一批散文功底较好的女作家。她们用女性细腻的心理体验书写着对生活的诸种感受,间接表达出对社会变迁的个人思考,其开拓精神与先锋性质不容忽视。孙海芳也是其中一员,她的集子《这些年,那些事》是一部颇为用心的文化散文集,作者以对方块汉字的个人解读为主要体例,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女性文化散文世界。阅读这部作品,可启发我们去思考甘肃女性散文的创作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