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河冲积扇平原浅层地下水砷含量超标情况严重,豫北平原的主体是黄河冲洪积扇平原.全面了解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氮循环驱动下砷的富集模式,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居民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采集豫北平原513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和离子色谱等方法进行全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对该地区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以及地下水中硝酸盐、氨氮与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并研究了氮循环对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砷浓度超标率为17.3%.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氮的赋存形态和转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050061;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冲积扇平原浅层地下水砷含量超标情况严重,豫北平原的主体是黄河冲洪积扇平原.全面了解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氮循环驱动下砷的富集模式,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居民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采集豫北平原513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和离子色谱等方法进行全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对该地区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以及地下水中硝酸盐、氨氮与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并研究了氮循环对地下水中砷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砷浓度超标率为17.3%.不同沉积环境条件下氮的赋存形态和转化方式是砷富集的重要驱动因素.山前冲洪积扇裙带中经硝化作用产生大量NO3-,浓度平均值为9.3mg/L,为各区最高,同时砷浓度为各区最低,平均值为1.3μg/L,NO3-与砷浓度之间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硝化作用产生大量NO3-,不利于含砷氧化铁的溶解;NH4+含量较高的冲洪积扇前洼地及黄河决口扇地区,为高砷地下水的聚集地,两地地下水砷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9.7μg/L和18.9μg/L,超标率达到87.5%和71.4%.地下水中砷含量与NH4+之间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反硝化和硝酸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消耗了地下水中的NO3-,生成大量NH4+,促进吸附了砷的铁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而导致砷释放到地下水中,形成了富集砷的环境.
其他文献
含Hg(Ⅱ)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目前多采用活性炭去除,而活性炭制作需要高温热解和活化,导致其使用成本较高.近年来,果皮、果渣、炉渣等废弃物也被尝试应用于直接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本文采用榴莲壳、椰壳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在不同条件下对低浓度Hg(Ⅱ)溶液进行吸附,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吸附溶液中剩余的Hg(Ⅱ)含量进行测定,着重对榴莲壳的吸附机理进行探索.实验结果揭示,Hg(Ⅱ)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下,三种材料最大吸附量(Qm)比较结果为:活性炭纤维(5.61μg/g)>榴莲壳(1
近年来,碳纳米管/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凭借其稳定高效的光热性能,成为目前刺激-响应液晶弹性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研究者大多重点关注其光响应行为及使用场景,并未系统研究碳纳米管对液晶弹性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物理掺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液晶弹性体复合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等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热学、液晶性质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杂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其中掺杂质量分数8%的单壁碳纳
探讨4种方剂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初步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及深度开发提供参考.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复制小鼠慢性湿疹模型,分别连续21 d外用4种方剂药液及阳性对照进行干预,比较各用药组皮损评分、耳廓肿胀度、免疫器官系数、血清炎症因子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各方剂药液均能明显降低DNFB复制慢性湿疹小鼠的皮损分值及耳肿胀度(P<0.05/0.01);不同程度抑制胸腺和脾脏系数;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IFN-γ和IL-6(P<0.05/0.01)、不同程度提高IL-10水平;对模型小鼠皮肤组织病
利用(2+1)维耦合MKP型方程与它分解后的(1+1)维DNLS方程之间的关系,用达布变换的方法求出(1+1)维DNLS方程的显式解,进而得到(2+1)维耦合MKP型方程的显式解.
选择银黄颗粒、复方穿心莲片、维C银翘颗粒、藿香正气丸作为研究对象,从燃烧热和燃烧稳定性方面评价药品质量.测定4种清热解毒药燃烧热、燃烧稳定性.建立4种清热解毒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这项研究为热重分析方法研究食品药品燃烧稳定性评价与研究提供有力地科学依据.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是一种溶致液晶高分子,其取向结构构成的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在众多领域有不可或缺的应用价值.但是PPTA不熔难溶的特点使其加工性差,严重限制了PPTA应用的扩展.将PPTA自组装成纳米纤维,并进一步将纳米纤维组装成宏观材料是解决PPTA加工难题的一个有效策略.本文对近年来PPTA的自组装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介绍了以单体为起点,通过原位自组装结合其他自组装方法制备出不同形态、功能及应用的宏观材料多级自组装策略.这一多级自组装策略实现了对液晶高分子PPTA的加工,丰富了其产
热致液晶聚芳酯(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arylate,TLCP)是一类重要的热致液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稳定的介电性能和灵活的可加工性等诸多优点.随着绿色化学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TLCP将占据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本文从聚合物制备、结构与性能以及工程应用的角度简要总结了TLCP的近期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TLCP的合成方法,并针对TLCP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熔融温度高、熔体黏度大等缺点,从分子设计的角度详细讨论了主要的优化策略.其次,介绍
对于舰船遥感目标检测中存在精度低、速度慢等问题,以YOLOV3为框架对YOLOV3网络进行改进,从而使其更适用于检测遥感舰船目标,为了使检测精度更高,在原本3个不同尺度的卷积特征图与深度残差网络中相应尺度的特征图进行融合前提下,增加了第4个尺度104×104,有效地学习样本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3网络能有效提高小尺度目标遥感舰船的检测精度,比原始YOLOV3算法的精度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整体性能优于原始的YOLOV3算法.
以问卷星软件为载体,对大学生的择业观与就业满意度等基本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和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剖析了影响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得出如下结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择业条件对提高就业满意度具有显著作用.
光响应液晶聚合物在光化学(如偶氮苯)或者光热(如氧化石墨烯)作用下发生有序-无序转变,进而产生宏观形变,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智能材料.目前光驱动液晶聚合物振动器的实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紫外或者可见光连续照射时,偶氮苯液晶聚合物的力学特性发生非线性变化,驱动器呈现无规振动;二是通过构筑非平衡系统,利用驱动器运动过程中的自遮挡效应,在光源连续照射下自发地产生周期性、连续性运动,可用于光学信号调制、移动机器人、能量转换、轧机、马达等.本文综述了光驱动液晶聚合物振动器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其设计原理、运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