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本文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學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3、动态性。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三、激励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一)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
(二)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
四、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觀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二)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教育沉疴,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确立教学目标
要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确立这种教学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教学具有以下三种性质:1、发展性。发展性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语言实践,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學程序。它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但它同时认为,“主导”不是“主宰”,反对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和冷冰冰的面孔对待学生,要求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3、动态性。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动态性教学。,动态性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此,必须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为此,教学要求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训练分层、作业练习分层、个别辅导分层、学习评价分层。这种分层教学,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
三、激励学生思维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因此,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励学生的思维:
(一)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小学生的传统教育是被动性的教育,“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学会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便没有知识的创新。
(二)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为此,教师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破除“唯书”、“唯师”的传统观念,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善于标新立异。
四、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觀念。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二)开拓教学内容。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关键。以上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开放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旨在从改变教师观念、发展学生个性和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从而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