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一种新的矫正近视与散光的角膜屈光手术,相较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而言,其切口更小,理论上更好地维持了角膜结构的稳定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SMILE术后的效果、视觉质量、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并发症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角膜基质微透镜的再利用使得SMILE矫正远视成为可能,并且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现笔者对SMILE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单中心磁共振兼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植入磁共振兼容CIED的545例患者,分析其临床基本特征和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观察磁共振检查对磁共振兼容CIED参数的影响。结果545例患者中,男307例,平均年龄(69.2±13.0)岁。合并高血压324例(59.4%)、冠心
目的探讨左冠窦(LCC)瓣下消融成功的室性早搏(PVC)的心电图特征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于LCC瓣下成功行射频消融的62例PVC患者,根据靶点处是否可以记录到远场A波分为两组:LCC瓣下后部组(51例)可记录到远场A波;LCC瓣下前部组(11例)未记录到远场A波;同期选取LCC瓣上消融成功的PVC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
目的探讨心大静脉远端(DGCV)移行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时注意事项。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DGCV不同部位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分析DGCV不同部位PVC/VT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时注意事项。结果根据标测及有效靶点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心大静
期刊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研究经翼点入路小骨窗经岛叶手术(简称为小骨窗手术)治疗对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诊治的6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位置、出血量及并发症;同时比较传统开颅手术组(31例)和小骨窗手术组(29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HICH患者临床多以偏瘫
我国是近视眼大国,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对个人、家庭以及国家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近视眼是多因素致病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有效防控需有全局观念,不能盲人摸象。笔者从近视眼防控总的目标入手,基于当前对近视眼的认识,就近视眼的临床分类、最新研究进展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等作一评述,供眼科同道们参考。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行近视矫正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21例(41眼)和FS-LASIK组19例(38眼)。常规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对比敏感度(CS)、角
目的观察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设计要点、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采用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行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患者8例(8眼),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6.6±10.0)岁,观察角膜愈合速度,上皮糜烂有无再发,有无并发症尤其是角膜上皮下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6月于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的近视患者41例(41眼)作为SMILE组,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37例(37眼)作为FS-LASIK组。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行
目的评价一种能客观监测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的新设备"云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实验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静态实验:随机选取15个样机,分别在14个测量距离、19种光照强度以及有或无紫外线情况下获取相关数据。以误差最大样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分析其准确性;以所有样机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分析其稳定性。②动态实验:30名受试者配戴"云夹" 2 d,通过微信实时汇报具体场景,并与"云夹"的后台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