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推进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重视乡村产业发展,从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等多个方面,深入推进乡村地区产业建设,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成效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结合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产业发展调研情况,总结成效、指出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方向,以期为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因地制宜;农村产业;乡村振兴;广西贵港市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85
1 庆丰镇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扎实开展以奖代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
2019年以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围绕以“优质稻”“小龙虾”“百香果”“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项目,认真贯彻落实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共发放两批以奖代补项目申请,覆盖1 483户贫困户,累计放扶贫资金约260万元,极大地鼓舞和刺激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打造“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1]。通过“一村一基地”项目总投资240.8万元,建立太兴村芡实扶贫产业基地、都炉村优质稻扶贫产业基地、太同村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延塘村兔鸭循环养殖基地、鹤林村白鸭养殖扶贫产业基地、万新村肉鸡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六松村肉鹅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和王殿山百香果基地等发展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务工方式、土地流转、技术带动等方式覆盖带动贫困户267户,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
1.2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
深入实施“八个一”特产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持续做大“一袋富硒米”和“一只小龙虾”文章,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突出品牌抓富硒产业。充分发挥港北区富硒优质稻(核心)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良种良法,建立富硒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0.07万公顷,取得富硒优质稻品牌认证1个,无公害优质稻基地认证1个。2)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综合农业产业新模式[2]。着力打造富硒优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引进广西虾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集中流转土地80多公顷,建成广西虾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一期),并辐射带动高桥、新圩、夏里等村66.67 hm2发展小龙虾产业,稻虾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初具规模,已成为庆丰一张靓丽名片。3)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创建2个乡级示范园、21个村级示范点。新增农业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6家。2个家庭农场评为广西示范家庭农场,1个养殖场被认定为“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生态养殖场通过港北区验收。
1.3 加強职业技术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产业旺,则人才聚。庆丰镇从本镇实际出发,依托优质稻、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造引才、聚才、育才链条,打造乡村产业发展人才集聚高地。如今一大批有理念、有远见,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农人正在各村涌现[3]。2020年,庆丰镇分批组织了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到各院校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了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2020年,举办了两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其中一期40人为水稻经营管理班,另一期80人为水稻生产班,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都是全镇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全镇2 hm2以上的优质稻种粮大户由2018年的107户增加至2020年的266户,人员有年轻化、文化程度提升的趋势,部分非农专业的大、中专生通过培训后加入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行列。通过培训“新农人”留下来,培养更多的产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乡土人才等,产业发展内动力得到提升,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庆丰镇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 对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
部分镇、村干部面对扶持资金保本增效的要求,保守思想较为严重,对于一些建设周期长和市场风险大的产业扶贫项目,不愿开展实施,忽略了这些项目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或是认为扶贫资金规模较小,支出手续繁杂易出廉政风险,抓产业出不了大成效[4]。基层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合力,基层政府部门难以实现对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导致扶贫资金的使用较为分散,这些分散使用的资金受到规模限制而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总体效益不高。
2.2 产业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1)市场影响力不足。大部分村庄尚未形成当地特色的产品和产业,农产品中优质品种所占比例则更低,这不仅导致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缓慢,而且由于产业缺乏特色,在增收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同时,附加产品产业链未形成完整体系,在产业模式上,从业人员多为劳务用工,本地农户在产业中的参与度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导致产业难以形成带动作用,进而影响了产业的扶贫成效。2)乡村地区技术服务水平仍较低。由于乡村地区基础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因此缺乏从事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的农技人员,对于新农业技术和新农业品种的引入和推广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落实。3)乡村地区在市场营销和信息获取等方面较为落后,且由于交通运输方面较为欠缺,使得农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利益分配和联结不紧密。
1)区域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尚未与贫困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往往是农业龙头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贫困农户的收入却没能显著提升。2)“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还不完善。3)资金制约严重。一方面,贫困群众积累少、家底薄,资金较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贫困群众缺少有效的担保,使得贫困户极难向金融机构申请资金开展扶贫项目,而民间借贷利率普遍偏高,贫困群众又无法承受。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发展产业的主要瓶颈。
2.4 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成效不大
当前,乡村地区的扶贫形式普遍是以扶贫基金进行被动输血的模式,未能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得扶贫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分散,很多村庄因经济结构单一和信息获取方式有限,在产业的建设中往往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之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群体的生产经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很多产业项目都难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3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3.1 科学规划,把好发展方向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好当地资源优势,合理选择农牧林业中最为适宜的产业,并结合当地自然风貌和贵港市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契机,适当开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收入范围的扩展。同时,要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整合扶贫资金和技术,发挥出各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5]。
3.2 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活力
尊重市场规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调配为辅,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预判,确保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遭受市场风险的冲击,降低经济损耗。在产业选取方面,要坚持以下3点原则:1)要加强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以此提高产品的吸引性;2)要确保该项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3)要改变以往的小农经济模式,推动产业的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市场营销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确保产品能够尽快推向市场,帮助产业项目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3 统筹各项产业扶持资金,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能够得到合理且有效的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产業扶贫的投入力度,将财政资金适当向这方面倾斜,用于农村地区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扩大。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金融渠道作用的发挥,用好财政贴息资金,来解决农户产业发展起步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地区还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抓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和构筑扶贫等新业态“精准扶贫工程”,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打造地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3.4 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树立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1)要转变培训重点,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更加侧重于实用技术方面的内容;2)要转变培训方式,将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宣讲改变为群众易于接受的小视频或图文等方式,并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帮扶,确保群众能够迅速学会相关技术;3)要创办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使基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4)要抓好项目示范点,发挥好县域内特色主导产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龙头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带动贫困地区和群众更好地
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德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21(02):119-124.
[2] 杨志新,何翔,邓欢.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湖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湖北画报,2021(03):54-61.
[3] 王露爽,张建杰,王淼,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73-79.
[4] 陈诚.乡村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5] 付鹏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产经,2020(14):69-70.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因地制宜;农村产业;乡村振兴;广西贵港市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85
1 庆丰镇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扎实开展以奖代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
2019年以来,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围绕以“优质稻”“小龙虾”“百香果”“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项目,认真贯彻落实产业以奖代补工作,共发放两批以奖代补项目申请,覆盖1 483户贫困户,累计放扶贫资金约260万元,极大地鼓舞和刺激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打造“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1]。通过“一村一基地”项目总投资240.8万元,建立太兴村芡实扶贫产业基地、都炉村优质稻扶贫产业基地、太同村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延塘村兔鸭循环养殖基地、鹤林村白鸭养殖扶贫产业基地、万新村肉鸡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六松村肉鹅养殖扶贫产业基地和王殿山百香果基地等发展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务工方式、土地流转、技术带动等方式覆盖带动贫困户267户,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
1.2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
深入实施“八个一”特产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持续做大“一袋富硒米”和“一只小龙虾”文章,农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突出品牌抓富硒产业。充分发挥港北区富硒优质稻(核心)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良种良法,建立富硒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0.07万公顷,取得富硒优质稻品牌认证1个,无公害优质稻基地认证1个。2)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综合农业产业新模式[2]。着力打造富硒优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引进广西虾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集中流转土地80多公顷,建成广西虾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一期),并辐射带动高桥、新圩、夏里等村66.67 hm2发展小龙虾产业,稻虾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初具规模,已成为庆丰一张靓丽名片。3)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创建2个乡级示范园、21个村级示范点。新增农业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6家。2个家庭农场评为广西示范家庭农场,1个养殖场被认定为“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生态养殖场通过港北区验收。
1.3 加強职业技术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产业旺,则人才聚。庆丰镇从本镇实际出发,依托优质稻、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造引才、聚才、育才链条,打造乡村产业发展人才集聚高地。如今一大批有理念、有远见,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农人正在各村涌现[3]。2020年,庆丰镇分批组织了贫困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到各院校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了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2020年,举办了两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其中一期40人为水稻经营管理班,另一期80人为水稻生产班,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都是全镇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全镇2 hm2以上的优质稻种粮大户由2018年的107户增加至2020年的266户,人员有年轻化、文化程度提升的趋势,部分非农专业的大、中专生通过培训后加入了农村产业发展的行列。通过培训“新农人”留下来,培养更多的产业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乡土人才等,产业发展内动力得到提升,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庆丰镇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 对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
部分镇、村干部面对扶持资金保本增效的要求,保守思想较为严重,对于一些建设周期长和市场风险大的产业扶贫项目,不愿开展实施,忽略了这些项目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或是认为扶贫资金规模较小,支出手续繁杂易出廉政风险,抓产业出不了大成效[4]。基层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合力,基层政府部门难以实现对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导致扶贫资金的使用较为分散,这些分散使用的资金受到规模限制而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导致总体效益不高。
2.2 产业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1)市场影响力不足。大部分村庄尚未形成当地特色的产品和产业,农产品中优质品种所占比例则更低,这不仅导致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缓慢,而且由于产业缺乏特色,在增收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同时,附加产品产业链未形成完整体系,在产业模式上,从业人员多为劳务用工,本地农户在产业中的参与度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导致产业难以形成带动作用,进而影响了产业的扶贫成效。2)乡村地区技术服务水平仍较低。由于乡村地区基础建设相对较为落后,因此缺乏从事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的农技人员,对于新农业技术和新农业品种的引入和推广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落实。3)乡村地区在市场营销和信息获取等方面较为落后,且由于交通运输方面较为欠缺,使得农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3 利益分配和联结不紧密。
1)区域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尚未与贫困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往往是农业龙头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贫困农户的收入却没能显著提升。2)“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还不完善。3)资金制约严重。一方面,贫困群众积累少、家底薄,资金较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贫困群众缺少有效的担保,使得贫困户极难向金融机构申请资金开展扶贫项目,而民间借贷利率普遍偏高,贫困群众又无法承受。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发展产业的主要瓶颈。
2.4 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成效不大
当前,乡村地区的扶贫形式普遍是以扶贫基金进行被动输血的模式,未能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得扶贫产业的发展相对较为分散,很多村庄因经济结构单一和信息获取方式有限,在产业的建设中往往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之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群体的生产经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很多产业项目都难以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3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3.1 科学规划,把好发展方向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好当地资源优势,合理选择农牧林业中最为适宜的产业,并结合当地自然风貌和贵港市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契机,适当开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收入范围的扩展。同时,要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整合扶贫资金和技术,发挥出各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实现差异化发展[5]。
3.2 坚持市场导向,激发产业活力
尊重市场规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调配为辅,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供需变化和产品价格走势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预判,确保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遭受市场风险的冲击,降低经济损耗。在产业选取方面,要坚持以下3点原则:1)要加强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以此提高产品的吸引性;2)要确保该项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3)要改变以往的小农经济模式,推动产业的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市场营销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确保产品能够尽快推向市场,帮助产业项目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3 统筹各项产业扶持资金,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扶贫资金能够得到合理且有效的应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产業扶贫的投入力度,将财政资金适当向这方面倾斜,用于农村地区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扩大。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金融渠道作用的发挥,用好财政贴息资金,来解决农户产业发展起步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地区还要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抓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和构筑扶贫等新业态“精准扶贫工程”,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打造地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3.4 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树立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1)要转变培训重点,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更加侧重于实用技术方面的内容;2)要转变培训方式,将培训方式由传统的宣讲改变为群众易于接受的小视频或图文等方式,并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和帮扶,确保群众能够迅速学会相关技术;3)要创办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使基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4)要抓好项目示范点,发挥好县域内特色主导产业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龙头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带动贫困地区和群众更好地
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德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21(02):119-124.
[2] 杨志新,何翔,邓欢.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湖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湖北画报,2021(03):54-61.
[3] 王露爽,张建杰,王淼,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73-79.
[4] 陈诚.乡村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5] 付鹏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产经,2020(14):69-7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