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其施工过程。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基础设;施工技术
1. 前言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城市住房、办公空间等压力倍增。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选择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通过增加建筑的空间使用来代替土地的平面横向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城市土地使用压力。
(2)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包括常规的土方开挖、支撑体系选择,还必须依照实际的施工地质条件,规划有效的施工方案,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依照施工标准开展施工,保证整体基础的稳定性。
2. 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2.1工程勘察。工程勘察是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r的基础,包括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两个方面的勘察。其中,施工环境勘察主要是对施工周围的建筑、管道、管线、河流等进行细致的工程定位,保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地质条件的勘察则较为复杂,其勘察内容主要是建筑施工地点的岩土地质条件,勘察目的是明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型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2.2土方开挖方案。土方开挖是地下基础正式施工的第一步,方案确定除了要参考环境和地质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制订。有些建筑在土方开挖时可以选择一次到底的开挖方式,但是很多建筑由于施工需要,必须选择边挖边支护的分层开挖方案。
2.3支撑体系选择支撑体系是地下基础的主要承载系统,体系选择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及对周围环境掌握的沉降标准进行。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撑体系,主要是由混凝土灌桩立柱以及横向刚檩组成,不同的工程支撑体系设计的布置有所差别。
2.4维护体系。维护体系与支护体系作用相似,除了起支撑作用之外,更多的是进行地下基础开挖之后,基坑的防水以及周围墙体的稳定保证等。因此,在维护体系中包含支撑系统和止水系统。一般而言,支撑体系与维护体系在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统一开展,统称为支护体系。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地下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实例
3.1工程概况。某大型综合生活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014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000m2:,地下建筑面积8149m2,共15层,总高度约60m,1~3层为大型超市,4层及以上作为办公写字楼用;地2层为停车场,底板底标高为±0.00以下-12.50m。
3.2工程勘察。
3.2.1施工环境勘察。本工程位于某市中心,经过实地勘探调查,施工地点西侧为市中心主干道,路面下集中了市供水及电缆等主管道;东侧为一居民小区;南侧为一河流,北侧为办公楼群。在本工程地下基础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由于工程施工而引起的地面及建筑沉降,另外针对工程本身,还要防止河流及地下水等的渗透。
3.2.2岩土地质环境勘察。工程施工区域属于冲积平原,地层分布主要为表层填土、黏性土层、粉性土层及粉砂、细砂、中砂层等,地层分布比较稳定。根据拟建物性质、荷载、结构特征及场地地基土的结构特征,本次详勘按桩基的要求进行勘察。勘察工作采用钻探取土、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并辅以小口径麻花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对所取岩心等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并得到了地下25m以内的基本的土层及其渗透参数等,如表1所示。
根据实际的工程环境勘察情况,形成了《工程施工环境及岩土地质条件勘察报告》,为支护及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3.3地下基础土方开挖。在地基土方开挖过程中,大面积的土方卸载势必引起基坑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变化,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本地区软土的流变特性,应用“时空效应”理论,严格实行限时开挖支撑要求土方开挖、支撑施工为盆式开挖,严格实行“分层、分段、分块、留土护壁、限时对称平衡开挖支撑”的原则,将基坑变形带来对周围设施的变形影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挖随撑(或浇筑垫层)。土方开挖严格控制挖土量,严禁超挖。各分区基坑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基础设;施工技术
1. 前言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城市住房、办公空间等压力倍增。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选择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通过增加建筑的空间使用来代替土地的平面横向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缓解城市土地使用压力。
(2)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包括常规的土方开挖、支撑体系选择,还必须依照实际的施工地质条件,规划有效的施工方案,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依照施工标准开展施工,保证整体基础的稳定性。
2. 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2.1工程勘察。工程勘察是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r的基础,包括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两个方面的勘察。其中,施工环境勘察主要是对施工周围的建筑、管道、管线、河流等进行细致的工程定位,保证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地质条件的勘察则较为复杂,其勘察内容主要是建筑施工地点的岩土地质条件,勘察目的是明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并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型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2.2土方开挖方案。土方开挖是地下基础正式施工的第一步,方案确定除了要参考环境和地质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制订。有些建筑在土方开挖时可以选择一次到底的开挖方式,但是很多建筑由于施工需要,必须选择边挖边支护的分层开挖方案。
2.3支撑体系选择支撑体系是地下基础的主要承载系统,体系选择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及对周围环境掌握的沉降标准进行。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撑体系,主要是由混凝土灌桩立柱以及横向刚檩组成,不同的工程支撑体系设计的布置有所差别。
2.4维护体系。维护体系与支护体系作用相似,除了起支撑作用之外,更多的是进行地下基础开挖之后,基坑的防水以及周围墙体的稳定保证等。因此,在维护体系中包含支撑系统和止水系统。一般而言,支撑体系与维护体系在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统一开展,统称为支护体系。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地下基础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施工实例
3.1工程概况。某大型综合生活办公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014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000m2:,地下建筑面积8149m2,共15层,总高度约60m,1~3层为大型超市,4层及以上作为办公写字楼用;地2层为停车场,底板底标高为±0.00以下-12.50m。
3.2工程勘察。
3.2.1施工环境勘察。本工程位于某市中心,经过实地勘探调查,施工地点西侧为市中心主干道,路面下集中了市供水及电缆等主管道;东侧为一居民小区;南侧为一河流,北侧为办公楼群。在本工程地下基础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由于工程施工而引起的地面及建筑沉降,另外针对工程本身,还要防止河流及地下水等的渗透。
3.2.2岩土地质环境勘察。工程施工区域属于冲积平原,地层分布主要为表层填土、黏性土层、粉性土层及粉砂、细砂、中砂层等,地层分布比较稳定。根据拟建物性质、荷载、结构特征及场地地基土的结构特征,本次详勘按桩基的要求进行勘察。勘察工作采用钻探取土、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并辅以小口径麻花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对所取岩心等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并得到了地下25m以内的基本的土层及其渗透参数等,如表1所示。
根据实际的工程环境勘察情况,形成了《工程施工环境及岩土地质条件勘察报告》,为支护及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3.3地下基础土方开挖。在地基土方开挖过程中,大面积的土方卸载势必引起基坑周围土体的位移场变化,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本地区软土的流变特性,应用“时空效应”理论,严格实行限时开挖支撑要求土方开挖、支撑施工为盆式开挖,严格实行“分层、分段、分块、留土护壁、限时对称平衡开挖支撑”的原则,将基坑变形带来对周围设施的变形影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开挖过程中必须随挖随撑(或浇筑垫层)。土方开挖严格控制挖土量,严禁超挖。各分区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