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工程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是重要的牧草作物,培育优质苜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紫花苜蓿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苜蓿品质改良、提高抗逆性、抗病虫害、抗除草剂及转抗原基因等方面对基因工程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工程在紫花苜蓿遗传改良中应用的优缺点并就紫花苜蓿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Alfalfa is an important forage crop and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lfalfa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 engineering of alfalfa u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fine variet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and recent progres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alfalfa genetic improv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alfalfa quality improvement, improvement of stress resistance, pest resistance, herbicide-resistance and anti-antigen gene modification. The progres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alfalfa genetic improv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alfalfa genetic engineering outlook for future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动态支撑诱导训练对重症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支撑、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中、重度腑卒中后偏瘫患者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7
目的 探讨不同矽尘暴露时间对于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SP)A、B、C、D的影响,为矽肺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染尘组和相应对照组,每组30只.染
好氧条件下,在生物滤池(bio-filter,BF)、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等不同设备中,对硝化菌脱除NOx气体的效果,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运行情况,以及NOx的脱除机理进行
目的 探讨应用Prosima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 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POP定量分度法(POP-Q)Ⅲ度P
在豫北高产灌溉区生产条件下,以“浚单20”、“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两种夏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在6.75万~9.00万株·hm-
目的 观察基因和表观治疗及其联合应用对喉癌Hep-2细胞荷瘤鼠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Hep-2细胞注射到裸鼠的右腋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
本实验利用qPCR检测成年绵羊单卵体外成熟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和E-64添加组0(GV)、8、16、24 h( MII)4个时间点CTSB、CTSS及GAPDH的cDNA数量.结果表明:CTSB及CTSS的mRNA相对数量
基于火灾双层模型思想及基本物理定律,通过分析单个水颗粒与热气流的相互作用,研究水颗粒群对火灾烟气层的影响,建立了水颗粒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的数学模型,模型与实验值的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盐为单一外加碳源,通过比较进水中不同Zn2+浓度(0,1,5,10,20mg/L)下单级好氧模式下序批式反应器(SBR)的除磷效果,考察进水 Zn2+浓度对单级好氧 S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作用下Fe(III)还原和As(III)氧化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III)被还原为 Fe(II)的同时伴随着 As(III)氧化为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