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学、行政生态学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采用系统分析和行政生态学分析的方法,以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行政文化不能适应当前行政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为立足点,提出了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总体目标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变革对策,构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文化。
关键词 行政文化 变革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行政文化变革对行政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行政改革能否成功和行政实践质量的高低。它所涉及的范围与程度,直接反映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预示着行政改革的难度力度。我国行政文化变革源于社会主义行政改革实践,反过来行政文化变革将为公共行政实践和改革提供持久和深厚的推动力,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行政改革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顺利地进行。公共行政文化的变革涉及行政人员思想观念等精神方面的深层次变革,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变革难度很大,是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关键。因此,确定合理的可展望的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来推动我国行政文化变革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行政文化变革概念及解析
所谓行政文化变革,在目前情景下即就是是行政文化革故鼎新。行政文化变革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帷幕下,在原先有的文化基上以其文化内部强烈的冲突为主,外部环境不断地刺激并输进为辅助而致使的行政成员的心理、思想和制度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是发扬和继承,却不是抛弃既有的、创造崭新的。拿我国行政文化变革阐述,就是要衣钵和弘扬我国古老文化传统,借鉴外国行政文化的优秀先进成果,革掉我国行政文化的积重难返,建设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够充分引导行政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现代新型政府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变革就是讨究怎么样根据现时代发展要求刷新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变革的动因产生于生活中的行政实践。人们在进行人类理性指引下的实践时发现,现在的行政实践无法顺利地推行,其料想结果和实际状况很是不接近。这种情景下,人们从现实情景需要出发去讨寻其背后动因,结果即得作为行政管理“软性组织”的政府文化出现了毛病,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从而进行深入讨究和厘定,找到了问题的病根。可以这么说,先对行政文化变革的现实状况及其存在的病症有个清楚的厘清;从而寻究到目前影响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病因,才能促使人们去努力实现行政文化革新,最终而达到既定期盼的效应;相左,假定大家不清楚行政文化变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病症,就不能对当前行政文化的变革现状有个清晰明确的厘清,就不会去努力实现变革创新的。
二、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目标
(一)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
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主要标志是:行政主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以公共利益代表者的面貌出现,积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它的运行方式、作用范围必须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否则就将失去其存在的理由。我们所主张的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是“以人为本”理念和“服务行政”要求的统一,也就是行政的主要目标既要为满足社会需要,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努力,同时还要充分保障个人的权利、民众的权利,保障个人、民众作为人的尊严和自由,政府行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利益需求和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如何既保持政府的必要权威,又使社会公众得到人性化的、满意的公共服务,这是我国政府行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传统官本位行政文化削弱和现代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增强所应把握的合理量度的标准。
(二)法治廉洁型行政文化。
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人治色彩,既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遗留,也是集权全能行政的自然结果,其特征:一是以纯化 思想作为保证行政质量的唯一手段,把行政效果寄托在行政主体的个人品质上,对权力不进行必要的约束;二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凭主观意志办事;三是任人唯亲、任人为派,人员多变,政策不稳。法治型行政文化的基本假定是行政主体人性的不完善,强调法的至上性,它是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的文化体现,使得法律本身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生活的基本框架。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相一致的,因为市场经济不仅仅是 竞争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更重要的是法治型经济。法治行政文化我们应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地完善行政体制制度,切实做到行政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建成 法制化行政文化,将国家的治理建立在理性、民主的法律规则上。实行依法行政,用法律保障来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控制行政权、合理地规定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法治与民主,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民主参与型行政文化 。
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导致行政系统与外界沟通受阻、监督乏力。在传统行政文化中,个人心理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积淀为人们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产生了一种对政府的期望和依赖,这种期望和依赖使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实质上是一种非独立的人格。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发展,人们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权益意识、自主观念和日益增强思想行为的独立性,神圣的权威和全能的政府形象,在大众心目中日益变得世俗化。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萌生的新的市民社会的成长壮大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的文化心态由臣民心态和被管理者心态向以独立人格为基础的公民心态转变的过程。在社会行政文化出现主动参与倾向的同时,加大公众对政府行政、施政的参与,是现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三、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我国行政文化变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新形势下,我国的行政文化变革必须改变那种落后的“治民”“牧民”“管制”“粗放型”的行政指导思想,实现指导思想的创新。在现阶段,必须在代表着中国前进方向的先进理论成果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也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行政发展变化,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机制创新,调动行政系统及其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良好行政人格的形成,大力推进我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变革。从而使得我国行政文化体现先进性、反映时代性、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和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向前发展。 (二)优化行政文化变革的社会生态环境。
根据系统论和社会生态学观点,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 理的深层结构,和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优化协调的行政环境能够推动和加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完善。社会生态环境,它主要包括三大系统:经济生态系统、政治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而行政文化作为行政人员的心理、意识、观念等虽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生态环境理论认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行政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是实现行政文化变革的外在条件。我们知道,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政府行政施加压力,推动着行政文化的不断发展。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的深层结构,也必然和周围的经济、政治、文化存在着一种功能上的依赖关系。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当前推动我国行政文化现代变革的首要突破口。具体来说,应该从优化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着手,其中经济生态环境是基础、政治生态环境是关键、文化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加强行政文化变革的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变革,一是制度设计上,我国政府改革必须推动制度变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政府考评仍需长效机制,政府考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能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积极性又能充分反映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制度。建立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形成长期有效的动态腐败预防体系为主、加大腐败打击力度的工作制度。从长期的反腐败实践中已经逐渐认识到,遏制腐败,要靠法制,要建立一套反腐倡廉的法规,着眼于制度反腐的长效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法律手段反腐倡廉将是今后反腐的根本方向。“正真形成依规章从政、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约束权力,规范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抓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存在的官僚主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二是学习手段上,灌输机制与学习机制相结合,更加注重学习机制。总之,在新的时期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要体现规范化、法治化、道德化和人性化要求, 使得政府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都能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促进社会性公民行政文化的生成。
文化在本质上是“人化”,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社会要发生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它是社会在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内容所进行的连续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人的现代化是行政文化变革的一个先决条件。我国行政文化变革“人”的建设上,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培育,社会性行政文化的生成。行政文化不仅包含行政系统中行政人员的意识、心理、态度、道德和价值观,同时也包含公民对行政的整体价值认知状况。后者,称之为社会性行政文化。关于社会性行政文化,我们可以从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和一般性社会公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新型人格的塑造,公民自律意识和权利主张精神等方面来促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行政文化变革变得越来越紧迫,但要搞好行政文化变革创新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行政人员和研究行政文化的专家学者等共同努力。面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我国行政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对当前我国行政文化作出变革调整,使其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如何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对策保证行政文化变革逐步推进和落到实处,既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行政伦理视角下的行政文化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李明哲.试论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途径.延边党校学报,2008,(2).
[3]万玲.从行政文化的视角探讨行政理论范式的变迁.公共行政,2008, (6).
[4]刘维政.传统行政文化的创新对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
[5]刘思超,张志敏.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特征与建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关键词 行政文化 变革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行政文化变革对行政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行政改革能否成功和行政实践质量的高低。它所涉及的范围与程度,直接反映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预示着行政改革的难度力度。我国行政文化变革源于社会主义行政改革实践,反过来行政文化变革将为公共行政实践和改革提供持久和深厚的推动力,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行政改革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顺利地进行。公共行政文化的变革涉及行政人员思想观念等精神方面的深层次变革,从这一点上来说,其变革难度很大,是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关键。因此,确定合理的可展望的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来推动我国行政文化变革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行政文化变革概念及解析
所谓行政文化变革,在目前情景下即就是是行政文化革故鼎新。行政文化变革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帷幕下,在原先有的文化基上以其文化内部强烈的冲突为主,外部环境不断地刺激并输进为辅助而致使的行政成员的心理、思想和制度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是发扬和继承,却不是抛弃既有的、创造崭新的。拿我国行政文化变革阐述,就是要衣钵和弘扬我国古老文化传统,借鉴外国行政文化的优秀先进成果,革掉我国行政文化的积重难返,建设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够充分引导行政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现代新型政府行政文化。行政文化变革就是讨究怎么样根据现时代发展要求刷新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变革的动因产生于生活中的行政实践。人们在进行人类理性指引下的实践时发现,现在的行政实践无法顺利地推行,其料想结果和实际状况很是不接近。这种情景下,人们从现实情景需要出发去讨寻其背后动因,结果即得作为行政管理“软性组织”的政府文化出现了毛病,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从而进行深入讨究和厘定,找到了问题的病根。可以这么说,先对行政文化变革的现实状况及其存在的病症有个清楚的厘清;从而寻究到目前影响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病因,才能促使人们去努力实现行政文化革新,最终而达到既定期盼的效应;相左,假定大家不清楚行政文化变革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病症,就不能对当前行政文化的变革现状有个清晰明确的厘清,就不会去努力实现变革创新的。
二、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目标
(一)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
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主要标志是:行政主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以公共利益代表者的面貌出现,积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它的运行方式、作用范围必须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否则就将失去其存在的理由。我们所主张的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是“以人为本”理念和“服务行政”要求的统一,也就是行政的主要目标既要为满足社会需要,便利公众生活,促进社会健康发展而努力,同时还要充分保障个人的权利、民众的权利,保障个人、民众作为人的尊严和自由,政府行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利益需求和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如何既保持政府的必要权威,又使社会公众得到人性化的、满意的公共服务,这是我国政府行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传统官本位行政文化削弱和现代人本服务型行政文化增强所应把握的合理量度的标准。
(二)法治廉洁型行政文化。
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人治色彩,既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遗留,也是集权全能行政的自然结果,其特征:一是以纯化 思想作为保证行政质量的唯一手段,把行政效果寄托在行政主体的个人品质上,对权力不进行必要的约束;二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凭主观意志办事;三是任人唯亲、任人为派,人员多变,政策不稳。法治型行政文化的基本假定是行政主体人性的不完善,强调法的至上性,它是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的文化体现,使得法律本身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生活的基本框架。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相一致的,因为市场经济不仅仅是 竞争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更重要的是法治型经济。法治行政文化我们应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地完善行政体制制度,切实做到行政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建成 法制化行政文化,将国家的治理建立在理性、民主的法律规则上。实行依法行政,用法律保障来维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控制行政权、合理地规定行政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进法治与民主,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民主参与型行政文化 。
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导致行政系统与外界沟通受阻、监督乏力。在传统行政文化中,个人心理上对政府的依赖思想积淀为人们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产生了一种对政府的期望和依赖,这种期望和依赖使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实质上是一种非独立的人格。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发展,人们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权益意识、自主观念和日益增强思想行为的独立性,神圣的权威和全能的政府形象,在大众心目中日益变得世俗化。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萌生的新的市民社会的成长壮大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的文化心态由臣民心态和被管理者心态向以独立人格为基础的公民心态转变的过程。在社会行政文化出现主动参与倾向的同时,加大公众对政府行政、施政的参与,是现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三、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我国行政文化变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新形势下,我国的行政文化变革必须改变那种落后的“治民”“牧民”“管制”“粗放型”的行政指导思想,实现指导思想的创新。在现阶段,必须在代表着中国前进方向的先进理论成果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也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行政发展变化,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机制创新,调动行政系统及其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良好行政人格的形成,大力推进我国行政文化现代化变革。从而使得我国行政文化体现先进性、反映时代性、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和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向前发展。 (二)优化行政文化变革的社会生态环境。
根据系统论和社会生态学观点,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 理的深层结构,和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优化协调的行政环境能够推动和加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完善。社会生态环境,它主要包括三大系统:经济生态系统、政治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而行政文化作为行政人员的心理、意识、观念等虽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生态环境理论认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行政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是实现行政文化变革的外在条件。我们知道,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政府行政施加压力,推动着行政文化的不断发展。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的深层结构,也必然和周围的经济、政治、文化存在着一种功能上的依赖关系。因此,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当前推动我国行政文化现代变革的首要突破口。具体来说,应该从优化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着手,其中经济生态环境是基础、政治生态环境是关键、文化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加强行政文化变革的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变革,一是制度设计上,我国政府改革必须推动制度变革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政府考评仍需长效机制,政府考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能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积极性又能充分反映行政人员工作绩效的制度。建立预防腐败工作机制,形成长期有效的动态腐败预防体系为主、加大腐败打击力度的工作制度。从长期的反腐败实践中已经逐渐认识到,遏制腐败,要靠法制,要建立一套反腐倡廉的法规,着眼于制度反腐的长效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法律手段反腐倡廉将是今后反腐的根本方向。“正真形成依规章从政、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约束权力,规范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抓体制和制度的改革,改革是从源头上防治存在的官僚主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二是学习手段上,灌输机制与学习机制相结合,更加注重学习机制。总之,在新的时期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要体现规范化、法治化、道德化和人性化要求, 使得政府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都能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促进社会性公民行政文化的生成。
文化在本质上是“人化”,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社会要发生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它是社会在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教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内容所进行的连续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人的现代化是行政文化变革的一个先决条件。我国行政文化变革“人”的建设上,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培育,社会性行政文化的生成。行政文化不仅包含行政系统中行政人员的意识、心理、态度、道德和价值观,同时也包含公民对行政的整体价值认知状况。后者,称之为社会性行政文化。关于社会性行政文化,我们可以从各级政府行政人员和一般性社会公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新型人格的塑造,公民自律意识和权利主张精神等方面来促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行政文化变革变得越来越紧迫,但要搞好行政文化变革创新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行政人员和研究行政文化的专家学者等共同努力。面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我国行政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对当前我国行政文化作出变革调整,使其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如何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对策保证行政文化变革逐步推进和落到实处,既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行政伦理视角下的行政文化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李明哲.试论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途径.延边党校学报,2008,(2).
[3]万玲.从行政文化的视角探讨行政理论范式的变迁.公共行政,2008, (6).
[4]刘维政.传统行政文化的创新对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
[5]刘思超,张志敏.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特征与建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