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整合劳动组织结构,增强人员综合素质入手,大力开展劳动组织优化工作,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精干岗位设置,减少岗位用工,以提升全员劳动效率,实现打造新宣钢战略目标,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劳动组织;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3.1文献标识码:A
一、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一是公司大型化发展的形势需要。“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着环境、资源、利润等多重压力,逐步提升产品质量,调整结构,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钢铁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二是人员总量递减,职工老齡化趋势明显。如果按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劳动力资源将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政策要求更严。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精干主体的要求,近几年新增工作量所需人员原则上要靠本单位内部挖潜解决。因此,根据劳动力资源现状,从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入手,走挖潜释能之路,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践证明,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是一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所谓“操检合一、多能工”多能工是指操作岗位人员以本工种为主,掌握多种操作技能,这种技能以兼岗作业的方式体现,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技术工种实行一专多能;二是在熟练工种实行操检合一或兼做岗位。所谓“区域化作业”,就是在一定的生产作业区域内 ,打破岗位界限,用最少的劳动力完成多个岗位的生产操作任务,继而为企业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扩大了原来的职责范围,在一定的作业区域内,虽然仍有必要临时分工,但人人都能承担作业区域内的各项工作。
三、抓好制度建设,确保劳动组织新模式扎实推进。
(一)针对新的组织模式,实施流程重组。根据基层机构变化情况,各单位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审核,由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审核小组,按照重组后的机构模式,对有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重新讨论审核,确定新的工作流程,为稳定新的组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自控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操检合一和区域化工作,在中控和巡检、生产工序实行高水平的自动监视控制,减少岗位人员劳动强度。整合后自控设备点检操作由人员素质较高的中控工、巡检人员负责,其它人员为岗位替休、倒班和岗位、现场管理、生产环境的清扫人员,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这样有利于班组之间的工艺流程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在生产需要时能做到人员的相互流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让职工认识到:靠自己的工作质量,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引入激励机制。“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要求“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干”,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两个人的工资一个人挣”的局面,由于工资档序里没有新的工种,应按照岗位工资"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把其岗位工资提高到相关操作工的高档,并给予每月100-200元的上岗补贴,调动一岗多能工积极性,并引导其他岗位职工充实到操检合一队伍。在企业增加效益、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能较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抓职工队伍建设,为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做强硬支撑。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各级领导深入各车间、班组,与职工零距离交谈,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向职工说明推行新劳动组织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发现并解决在班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职工明白厂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坚定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综合素质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做好试点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它和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务必要做细、做实。因此,应先行试点,先易后难,积累经验,稳步推行。配强两级班子。选派既懂专业、又了解生产情况的双专业人员到试点车间担任第一把手,实施一岗双责;选拔业务能力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专业副主任,强化专业管理;形成专业互补。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当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车间的管理人员要敢于负责,过度时期不仅是对管理者胆略进行考验,更是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大好时机。按照“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作业工作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工作要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持证上岗”制度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的基础上,按“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岗位标准的要求选配岗位人员。
四是推进人才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导、激励职工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尽快熟悉、掌握新的操作技能,确保“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顺利实施,并显示其良好的效果。
五、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本着为满足公司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努力降低人工成本,按照“精干、高效”和先进科学的理念配置岗位定员。针对我公司的不同特点,优化改善现有的劳动组织形式,挖掘、开发和激活现有的人力资源,来适应公司新规模、新装备、新技术、新管理的需要。
一是实施动态管理。针对当前经济、生产面临的问题,“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艺流程、设备、技术的不断调整和更新,““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也必须适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不断发展 、完善,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总结经验,助推劳动组织创新模式不断深化。积极推行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总结人力资源优化的经验,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劳动组织;人力资源;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3.1文献标识码:A
一、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一是公司大型化发展的形势需要。“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着环境、资源、利润等多重压力,逐步提升产品质量,调整结构,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中国钢铁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局面,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二是人员总量递减,职工老齡化趋势明显。如果按现有生产组织方式,劳动力资源将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三是政策要求更严。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精干主体的要求,近几年新增工作量所需人员原则上要靠本单位内部挖潜解决。因此,根据劳动力资源现状,从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入手,走挖潜释能之路,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践证明,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是一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法。所谓“操检合一、多能工”多能工是指操作岗位人员以本工种为主,掌握多种操作技能,这种技能以兼岗作业的方式体现,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技术工种实行一专多能;二是在熟练工种实行操检合一或兼做岗位。所谓“区域化作业”,就是在一定的生产作业区域内 ,打破岗位界限,用最少的劳动力完成多个岗位的生产操作任务,继而为企业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促进企业发展。“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扩大了原来的职责范围,在一定的作业区域内,虽然仍有必要临时分工,但人人都能承担作业区域内的各项工作。
三、抓好制度建设,确保劳动组织新模式扎实推进。
(一)针对新的组织模式,实施流程重组。根据基层机构变化情况,各单位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审核,由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审核小组,按照重组后的机构模式,对有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重新讨论审核,确定新的工作流程,为稳定新的组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自控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操检合一和区域化工作,在中控和巡检、生产工序实行高水平的自动监视控制,减少岗位人员劳动强度。整合后自控设备点检操作由人员素质较高的中控工、巡检人员负责,其它人员为岗位替休、倒班和岗位、现场管理、生产环境的清扫人员,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这样有利于班组之间的工艺流程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在生产需要时能做到人员的相互流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让职工认识到:靠自己的工作质量,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引入激励机制。“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要求“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干”,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两个人的工资一个人挣”的局面,由于工资档序里没有新的工种,应按照岗位工资"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把其岗位工资提高到相关操作工的高档,并给予每月100-200元的上岗补贴,调动一岗多能工积极性,并引导其他岗位职工充实到操检合一队伍。在企业增加效益、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能较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抓职工队伍建设,为推行劳动组织新模式做强硬支撑。
一是搞好宣传教育。各级领导深入各车间、班组,与职工零距离交谈,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向职工说明推行新劳动组织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发现并解决在班组整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职工明白厂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坚定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综合素质的信心与决心。
二是做好试点工作,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推行“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它和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务必要做细、做实。因此,应先行试点,先易后难,积累经验,稳步推行。配强两级班子。选派既懂专业、又了解生产情况的双专业人员到试点车间担任第一把手,实施一岗双责;选拔业务能力强、现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专业副主任,强化专业管理;形成专业互补。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当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车间的管理人员要敢于负责,过度时期不仅是对管理者胆略进行考验,更是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大好时机。按照“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作业工作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工作要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持证上岗”制度结合起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的基础上,按“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岗位标准的要求选配岗位人员。
四是推进人才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导、激励职工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尽快熟悉、掌握新的操作技能,确保“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顺利实施,并显示其良好的效果。
五、积极探索管理创新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本着为满足公司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努力降低人工成本,按照“精干、高效”和先进科学的理念配置岗位定员。针对我公司的不同特点,优化改善现有的劳动组织形式,挖掘、开发和激活现有的人力资源,来适应公司新规模、新装备、新技术、新管理的需要。
一是实施动态管理。针对当前经济、生产面临的问题,“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艺流程、设备、技术的不断调整和更新,““操检合一、多能工、区域化作业”模式也必须适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不断发展 、完善,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总结经验,助推劳动组织创新模式不断深化。积极推行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总结人力资源优化的经验,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