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教学让教师裹足不前,学生笔下亦是千篇一律。为了让教学之路越走越顺畅,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深入生活的好习惯。另外应做到激励与欣赏并存,让习作之路真正“春暖花开”。
关键词:习作;引领;源头活水;春暖花开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也常说,写作往往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综合体现。既然习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如此重要,那怎样摆脱学生思想的禁锢,冲破束缚的囚笼,让习作之路“春暖花开”呢?
一、博览群书,添其内力
冰心说:“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确实,读书就是写作的重要“源头活水”,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们流连书丛,我特地在班级开辟了多个读书角落。这儿既有学校的新书供应,又有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至真至爱,还有科任教师拿来的特殊礼物。这样,读书角落得到了充实,质量也得以保障。
那怎样让学生乐此不疲呢?我班每天的中午20分钟读书时间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另外还开设了“好书推荐”“演讲比赛”“成果分享”等活动,读书氛围的浓厚,引发了学生们一吐为快的冲动。他们不仅与本班同学交流,还向其他班学生讲述书中有趣故事,更愿与家长分享,有许多学生甚至把所想所悟诉诸笔端。读完《三国演义》,一学生说:“作为学生,我们今天能做的就是学会独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千万别再过分依赖父母了。想当初,曹爽如果拥有了曹操的本领与才华,司马家族夺取曹室皇位也只会是一纸空谈了。”读完《谈迁》,又一学生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在风雨过后,谈迁的生活散发出从未有的怡人芳香,那是一百零四卷、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的《国榷》,那是比原稿更翔实与精彩的明史巨著,那更是永留于世的谈迁美名啊!”可见,博览群书,不仅让学生有了知识储备,更使得正能量融进他们的习作,从而“我手写我口”越写越顺。
二、亮出高分,助其动力
有人说,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激励赞赏亦不失为“源头活水”,当学生的习作给出夸奖,亮出高分,这时他们方能看见身上的闪光点,在各自习作之路上越走越宽。
除了每学期规定的篇目,我班每周都有一次练笔,指导自不说,每次的评讲都是重头戏,我会利用充足的时间,让优秀的习作得到充分展示。还会把那些后进生的精彩片段或精彩语句与大家分享,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发展空间,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接手六年级,班中有一孩子习作平淡干瘪,在反复指导评讲激励后,他就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步入六年级,年龄长了,个头高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说话有底气了,那是缘于我终于知道我也是佼佼者。每次老师读到我的精彩片段,看到其他同学艳羡的眼神,那就一个字:爽!”
给出高分,学生内心必会攀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有了这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有了习作的冲动,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使得以后的习作路畅通无阻。
三、深入生活,焕其新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也说:“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可见,营造多彩的写作世界,方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风采。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呢?于是课堂上我们玩起了“句子中的大世界”“添鼻子”等游戏,哈哈大笑之后是游戏带给我们的启发;操场上我们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热火朝天地拔河、打篮球,使得班集体凝聚力更强;校门外我们走进服装厂、电子厂,目睹了设备的先进,也感受了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这些实践,学生们笔下的习作个性鲜明。
这些习作不仅深受我们文学社喜爱,一些杂志也抛出橄榄枝,其中有一学生观察入微,被省级杂志看中,他写道:“爷爷开工了,又是找树杈、又是找皮筋,我也成了‘跟屁虫’,忙这忙那。只见,爷爷剥下了树皮(后来才知道他是害怕树皮磨破我的小手),在树杈两边钻了两个小洞,塞入皮筋,打上死结,皮筋中间放上一块牛皮……弹弓就这样做好了,在阳光下,它满身金灿灿的,金子一般。”
身躬力行、深入生活,学生们笔下的文章不再千篇一律。这“源头活水”让他们受益其间,妙不可言。
四、开放渠道,激其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提倡学生自主选题。”那好文章从何而来?我想就是多多练笔,这不失为“源头活水”,因为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种练笔无需长篇大论,三五十字,百八十字只要能把自己观点表述清晰、言之有据就可以了。阅读课后、练习课中、晚放學……不需刻意的时间段,都可进行。
比如学完“孔子游春”言志环节后,学生们谈及自己的梦想、志向,很美、很美,于是就穿插了“我的梦想”的练笔;学完口语交际中的“临别赠言”,学生们感受到离别在即,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就布置了自制书签,互相赠送;遇到有意义的节日,如“三八节”“教师节”等,我则让他们把心中的那份感激写出来、送出去。不再拘泥于读后感、书信等体裁,让学生享受练笔带来的乐趣时,也是一种提升,因为聚沙成塔,涓涓细流终会聚成滔天巨浪。
习作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在得到校文学社肯定的同时,我把他们的作品整理投稿,班中有近10位同学先后在《关心下一代周报》《小学生文摘》《小海燕》等刊物发表,近20位同学在省市级获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他们充分意识到自我的价值。
相信循着“源头活水”,让习作之梦在学生们心中扎根发芽,我们的习作之路必定会“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学)
关键词:习作;引领;源头活水;春暖花开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也常说,写作往往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综合体现。既然习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如此重要,那怎样摆脱学生思想的禁锢,冲破束缚的囚笼,让习作之路“春暖花开”呢?
一、博览群书,添其内力
冰心说:“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确实,读书就是写作的重要“源头活水”,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们流连书丛,我特地在班级开辟了多个读书角落。这儿既有学校的新书供应,又有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至真至爱,还有科任教师拿来的特殊礼物。这样,读书角落得到了充实,质量也得以保障。
那怎样让学生乐此不疲呢?我班每天的中午20分钟读书时间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另外还开设了“好书推荐”“演讲比赛”“成果分享”等活动,读书氛围的浓厚,引发了学生们一吐为快的冲动。他们不仅与本班同学交流,还向其他班学生讲述书中有趣故事,更愿与家长分享,有许多学生甚至把所想所悟诉诸笔端。读完《三国演义》,一学生说:“作为学生,我们今天能做的就是学会独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千万别再过分依赖父母了。想当初,曹爽如果拥有了曹操的本领与才华,司马家族夺取曹室皇位也只会是一纸空谈了。”读完《谈迁》,又一学生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在风雨过后,谈迁的生活散发出从未有的怡人芳香,那是一百零四卷、四百二十八万四千字的《国榷》,那是比原稿更翔实与精彩的明史巨著,那更是永留于世的谈迁美名啊!”可见,博览群书,不仅让学生有了知识储备,更使得正能量融进他们的习作,从而“我手写我口”越写越顺。
二、亮出高分,助其动力
有人说,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激励赞赏亦不失为“源头活水”,当学生的习作给出夸奖,亮出高分,这时他们方能看见身上的闪光点,在各自习作之路上越走越宽。
除了每学期规定的篇目,我班每周都有一次练笔,指导自不说,每次的评讲都是重头戏,我会利用充足的时间,让优秀的习作得到充分展示。还会把那些后进生的精彩片段或精彩语句与大家分享,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发展空间,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接手六年级,班中有一孩子习作平淡干瘪,在反复指导评讲激励后,他就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步入六年级,年龄长了,个头高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说话有底气了,那是缘于我终于知道我也是佼佼者。每次老师读到我的精彩片段,看到其他同学艳羡的眼神,那就一个字:爽!”
给出高分,学生内心必会攀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有了这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有了习作的冲动,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兴趣,使得以后的习作路畅通无阻。
三、深入生活,焕其新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叶圣陶也说:“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可见,营造多彩的写作世界,方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风采。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呢?于是课堂上我们玩起了“句子中的大世界”“添鼻子”等游戏,哈哈大笑之后是游戏带给我们的启发;操场上我们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热火朝天地拔河、打篮球,使得班集体凝聚力更强;校门外我们走进服装厂、电子厂,目睹了设备的先进,也感受了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这些实践,学生们笔下的习作个性鲜明。
这些习作不仅深受我们文学社喜爱,一些杂志也抛出橄榄枝,其中有一学生观察入微,被省级杂志看中,他写道:“爷爷开工了,又是找树杈、又是找皮筋,我也成了‘跟屁虫’,忙这忙那。只见,爷爷剥下了树皮(后来才知道他是害怕树皮磨破我的小手),在树杈两边钻了两个小洞,塞入皮筋,打上死结,皮筋中间放上一块牛皮……弹弓就这样做好了,在阳光下,它满身金灿灿的,金子一般。”
身躬力行、深入生活,学生们笔下的文章不再千篇一律。这“源头活水”让他们受益其间,妙不可言。
四、开放渠道,激其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提倡学生自主选题。”那好文章从何而来?我想就是多多练笔,这不失为“源头活水”,因为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种练笔无需长篇大论,三五十字,百八十字只要能把自己观点表述清晰、言之有据就可以了。阅读课后、练习课中、晚放學……不需刻意的时间段,都可进行。
比如学完“孔子游春”言志环节后,学生们谈及自己的梦想、志向,很美、很美,于是就穿插了“我的梦想”的练笔;学完口语交际中的“临别赠言”,学生们感受到离别在即,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就布置了自制书签,互相赠送;遇到有意义的节日,如“三八节”“教师节”等,我则让他们把心中的那份感激写出来、送出去。不再拘泥于读后感、书信等体裁,让学生享受练笔带来的乐趣时,也是一种提升,因为聚沙成塔,涓涓细流终会聚成滔天巨浪。
习作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在得到校文学社肯定的同时,我把他们的作品整理投稿,班中有近10位同学先后在《关心下一代周报》《小学生文摘》《小海燕》等刊物发表,近20位同学在省市级获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他们充分意识到自我的价值。
相信循着“源头活水”,让习作之梦在学生们心中扎根发芽,我们的习作之路必定会“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