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养殖技术会提高养殖者的养殖效益,增加猪肉食品的产量,也可以保证猪肉食品的安全质量,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的健康食品。本文将简要讲解与猪相关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猪;养殖;技术
猪的养殖技术应从选择技术开始,选择好的养殖对象保证会为以后的养殖带来好处。在养殖过程中应把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其产量及质量。对不同作用,不同生长期的猪采用合适的饲养方式,使其何以更好的生长。
一、选择技巧
1.选择种猪的技巧。种猪的选择影响以后仔猪的质量,必须提高选择标准。首先,必须保证种猪的品种纯良,选择皮毛无杂色的种猪。其次,在选择时应针对自己所需种类,选择相应体态的种猪。最后,通过观察选择乳头数量多且排列整齐的种猪,这样可以保证其繁殖能力与哺乳能力。
2.选择苗猪的技巧。选择苗猪时应选头、体较大,身长背宽,四肢及尾巴较粗,背毛光顺,嘴巴短、目光有神,食欲旺盛,好动声响的。这样的苗猪抵抗力好、存活率高、生长能力强。
二、饲养技术
1.母猪的饲养技术。母猪的饲养要针对其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饲养技术。生长期应采用前期高营养供给、后期限制供给,合理划分母猪种群、允许其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使其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在母猪妊娠期应控制营养的供给方式,先逐渐增加供给再逐渐减少供给。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给,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母猪的哺育期,必须增加母猪采食量,提高营养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母猪对仔猪的营养供给充足。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对母猪的日常管理,控制猪舍的温度、干湿度及卫生环境等。
2.苗猪的饲养技术
(1)断奶技术。传统的强行断奶方式可能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第一,会降低母猪在下一次哺育时的泌乳能力;第二,强行将苗猪分离出来,会导致苗猪不安,降低其体质,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能力,严重的可能导致其死亡。正确的断乳技术应该是在合适的时期减少对母猪的营养供应,在将母猪与苗猪分开饲养的同时逐渐减少母猪每日的哺育次数,以这种缓和的方式断奶。据有关专家介绍,苗猪的断奶期一般在出生后的4-6周。在此期间,将二者分栏饲养,在合适的时间让母猪哺育苗猪,第一天可以是四次,以后每天逐渐减少一次,5天左右后就可以停止哺育苗猪。在断奶期间及后续一段时间内应注意对苗猪进行一定的糖水供应、防疫工作,还应注意对圈舍温度适当提高,保证苗猪在断奶后的体质不会受到影响。在这一阶段还应注意对苗猪体重的增加苗猪,有利于苗猪后期的良好生长。
(2)喂养技术。在喂养苗猪时应注意养殖食料的合理搭配。一方面是饲养食物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喂养食物的营养搭配问题。
首先,为保证苗猪的健康品质与快速成长,饲养员必须选择优质的喂养原料。只有保证苗猪摄入食物安全健康,才能更好地保证苗猪健康生长。其次,饲养人员为保证苗猪的快速生长,会在原本的食料中加入添加剂。许多养殖人员借鉴牛羊饲养经验,在食料中添加尿素,但其忽略猪与牛羊的差别,反而降低了苗猪的生长速度。所以说,养殖人员应根据苗猪的生长需要,合理搭配苗猪的饲养食料。经专家研究发现,不同体重的猪食物中所需营养成分含量是不同的。饲养人员应根据猪的体重范围明确目前食料中的营养搭配方法、制定具体的食料秘方。而专家给出的配料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适用于原料少,指标单一的初始喂养期的方块法;通过加减来平衡食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试差法。这种方法适合饲养丰富的养殖人员。除两种常见方法外,还有解方程和线性规划等方法。
(3)提高肉质技术。提高肉质技术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苗猪的瘦肉率。苗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摄入的多少、养殖方式等。
首先,影响猪的瘦肉率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品种。根据市场的需要,养殖技术人员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瘦肉率较高的品种。这种猪将瘦肉率提高了至少5%。其次,营养摄入多少也会对猪的瘦肉率造成一定影响,在所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与能量对其影响是最大的。专家指出体重在20-60千克的瘦肉型的苗猪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在16%左右,体重在60-100千克的猪所需的蛋白质含量在15%左右。养殖人员应在苗猪的不同体重期,合理配置食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后,为提高猪的瘦肉率,养殖人员研究了新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环境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养殖者是采用猪舍圈养的方式,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圈养方式缩减了猪的活动范围,减少了猪的运动量,这也不利于猪对脂肪的消耗,提高瘦肉率。养猪人员通过对野猪的研究,发现散养可以提高猪的体制,同时增加猪的运动量,提高其瘦肉率。从而提高猪肉质量。
为提高猪肉的瘦肉率有些养殖人员还会在食料中添加药物激素,常见的如阿散酸。这是种不会影响健康的药物,会提高猪吸收蛋白质的能力,还可以防止一些病害,如猪的萎缩性鼻炎。但对激素的使用应当控制,因为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
(4)控病技术。目前来看,影响养殖效益的一大原因就是疾病灾害。尤其是近几年来,出现许多重大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不小的损失。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热型类疾病。这种类型的表现为猪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咽喉处肿胀,且发病较急。主要疾病有猪肺疫、猪丹毒及猪链球久病等。第二,呼吸症状疾病。其表现为体温无明显变化、鼻端无异样时呼吸困难。主要疾病有猪气喘病、萎缩性鼻炎、流感型伪狂犬病等。第三,神经类疾病。其表现为有明显的神经性症状、眼球震荡。主要病症有传染性脑脊髓炎、猪血溢病毒性脑脊髓炎等。第四,口蹄类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其属于可跨种族传染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蹄处出现水泡。主要有猪水泡性口炎、口蹄疫、水疱疹等。为做到有效的预防疾病,养殖人员必须熟识各种病症极其防治方法,在养殖初期通过注射疫苗、保持猪舍卫生等方式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的可能。同时要加大对猪的监控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疾病,降低疾病爆发的可能。养殖人员也应不断学习新的养殖知识,多与专家或经验更丰富的养殖者沟通,学习防治疾病的经验。
三、结语
提高猪的养殖技术可以保证猪的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几率,减少养殖者的损失。提高养殖技术应采用更加科协合理的养殖方法,提高效益的同时也应保证质量不出现问题,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肉类食品。
参考文献:
[1]李彩梅.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4):77-79.
[2]曲丽义.猪养殖技术的探讨[J].健康养殖,2015,(04):68.
关键词:猪;养殖;技术
猪的养殖技术应从选择技术开始,选择好的养殖对象保证会为以后的养殖带来好处。在养殖过程中应把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其产量及质量。对不同作用,不同生长期的猪采用合适的饲养方式,使其何以更好的生长。
一、选择技巧
1.选择种猪的技巧。种猪的选择影响以后仔猪的质量,必须提高选择标准。首先,必须保证种猪的品种纯良,选择皮毛无杂色的种猪。其次,在选择时应针对自己所需种类,选择相应体态的种猪。最后,通过观察选择乳头数量多且排列整齐的种猪,这样可以保证其繁殖能力与哺乳能力。
2.选择苗猪的技巧。选择苗猪时应选头、体较大,身长背宽,四肢及尾巴较粗,背毛光顺,嘴巴短、目光有神,食欲旺盛,好动声响的。这样的苗猪抵抗力好、存活率高、生长能力强。
二、饲养技术
1.母猪的饲养技术。母猪的饲养要针对其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饲养技术。生长期应采用前期高营养供给、后期限制供给,合理划分母猪种群、允许其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使其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在母猪妊娠期应控制营养的供给方式,先逐渐增加供给再逐渐减少供给。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给,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母猪的哺育期,必须增加母猪采食量,提高营养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母猪对仔猪的营养供给充足。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对母猪的日常管理,控制猪舍的温度、干湿度及卫生环境等。
2.苗猪的饲养技术
(1)断奶技术。传统的强行断奶方式可能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第一,会降低母猪在下一次哺育时的泌乳能力;第二,强行将苗猪分离出来,会导致苗猪不安,降低其体质,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能力,严重的可能导致其死亡。正确的断乳技术应该是在合适的时期减少对母猪的营养供应,在将母猪与苗猪分开饲养的同时逐渐减少母猪每日的哺育次数,以这种缓和的方式断奶。据有关专家介绍,苗猪的断奶期一般在出生后的4-6周。在此期间,将二者分栏饲养,在合适的时间让母猪哺育苗猪,第一天可以是四次,以后每天逐渐减少一次,5天左右后就可以停止哺育苗猪。在断奶期间及后续一段时间内应注意对苗猪进行一定的糖水供应、防疫工作,还应注意对圈舍温度适当提高,保证苗猪在断奶后的体质不会受到影响。在这一阶段还应注意对苗猪体重的增加苗猪,有利于苗猪后期的良好生长。
(2)喂养技术。在喂养苗猪时应注意养殖食料的合理搭配。一方面是饲养食物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喂养食物的营养搭配问题。
首先,为保证苗猪的健康品质与快速成长,饲养员必须选择优质的喂养原料。只有保证苗猪摄入食物安全健康,才能更好地保证苗猪健康生长。其次,饲养人员为保证苗猪的快速生长,会在原本的食料中加入添加剂。许多养殖人员借鉴牛羊饲养经验,在食料中添加尿素,但其忽略猪与牛羊的差别,反而降低了苗猪的生长速度。所以说,养殖人员应根据苗猪的生长需要,合理搭配苗猪的饲养食料。经专家研究发现,不同体重的猪食物中所需营养成分含量是不同的。饲养人员应根据猪的体重范围明确目前食料中的营养搭配方法、制定具体的食料秘方。而专家给出的配料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适用于原料少,指标单一的初始喂养期的方块法;通过加减来平衡食料中不同养分含量的试差法。这种方法适合饲养丰富的养殖人员。除两种常见方法外,还有解方程和线性规划等方法。
(3)提高肉质技术。提高肉质技术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苗猪的瘦肉率。苗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品种、营养摄入的多少、养殖方式等。
首先,影响猪的瘦肉率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品种。根据市场的需要,养殖技术人员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瘦肉率较高的品种。这种猪将瘦肉率提高了至少5%。其次,营养摄入多少也会对猪的瘦肉率造成一定影响,在所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与能量对其影响是最大的。专家指出体重在20-60千克的瘦肉型的苗猪需要的蛋白質含量在16%左右,体重在60-100千克的猪所需的蛋白质含量在15%左右。养殖人员应在苗猪的不同体重期,合理配置食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后,为提高猪的瘦肉率,养殖人员研究了新的养殖方法。其中养殖环境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传统的养殖者是采用猪舍圈养的方式,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圈养方式缩减了猪的活动范围,减少了猪的运动量,这也不利于猪对脂肪的消耗,提高瘦肉率。养猪人员通过对野猪的研究,发现散养可以提高猪的体制,同时增加猪的运动量,提高其瘦肉率。从而提高猪肉质量。
为提高猪肉的瘦肉率有些养殖人员还会在食料中添加药物激素,常见的如阿散酸。这是种不会影响健康的药物,会提高猪吸收蛋白质的能力,还可以防止一些病害,如猪的萎缩性鼻炎。但对激素的使用应当控制,因为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
(4)控病技术。目前来看,影响养殖效益的一大原因就是疾病灾害。尤其是近几年来,出现许多重大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不小的损失。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热型类疾病。这种类型的表现为猪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咽喉处肿胀,且发病较急。主要疾病有猪肺疫、猪丹毒及猪链球久病等。第二,呼吸症状疾病。其表现为体温无明显变化、鼻端无异样时呼吸困难。主要疾病有猪气喘病、萎缩性鼻炎、流感型伪狂犬病等。第三,神经类疾病。其表现为有明显的神经性症状、眼球震荡。主要病症有传染性脑脊髓炎、猪血溢病毒性脑脊髓炎等。第四,口蹄类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其属于可跨种族传染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蹄处出现水泡。主要有猪水泡性口炎、口蹄疫、水疱疹等。为做到有效的预防疾病,养殖人员必须熟识各种病症极其防治方法,在养殖初期通过注射疫苗、保持猪舍卫生等方式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的可能。同时要加大对猪的监控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疾病,降低疾病爆发的可能。养殖人员也应不断学习新的养殖知识,多与专家或经验更丰富的养殖者沟通,学习防治疾病的经验。
三、结语
提高猪的养殖技术可以保证猪的质量,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几率,减少养殖者的损失。提高养殖技术应采用更加科协合理的养殖方法,提高效益的同时也应保证质量不出现问题,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健康的肉类食品。
参考文献:
[1]李彩梅.种猪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4):77-79.
[2]曲丽义.猪养殖技术的探讨[J].健康养殖,2015,(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