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9年7月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五地试点扩展至全国。2012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2.94万亿人民币,较上年增长41.3%。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迅速增加,有力地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成本的需要等。然而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思考
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影响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主流观点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地域扩张上分“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发展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的东南亚诸国、西南边境、中亚五国、及内蒙古和俄罗斯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全国的推广开启了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利于减轻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程的必由之路。
(二)减轻外汇储备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合理引导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使用,使人民币收付替代部分外汇收付,能减少我国用于支付进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结算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减少因外汇贬值所造成的外汇储备资产损失。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我国以本币作为跨境交易主要货币的话,货币错位的风险、外汇供给不足的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化解。
(三)有利于企业降低贸易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
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汇兑环节,缩短结算过程,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锁定企业交易成本和利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节省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大都以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企业难以预测汇率变化,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结算的汇率风险,促进中国涉外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可降低企业4%—6%的贸易成本。
(四)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业务范围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增加,商业银行会推出一系列配套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势必会相应增加。商业银行可以以人民币进行一般国际结算业务操作,也能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这将大大增加和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同时,商业银行境内外机构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联动,还能增加境外分支机构的国际结算业务量。
二、当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意愿下降和企业自身议价能力不强影响业务推进
目前境内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境内外有平台公司的贸易型企业,纯粹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不多,银行通常利用境内外市场利率和汇率差异,帮助企业获取收益。而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加大,境内外市场利差和汇差缩小,企业收益空间被压缩,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弱化。我国出口贸易主要是买方市场,国内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议价能力不高,在结算币种选择上相对被动,是否使用人民币结算直接取决于国外采购商。进口方面,对于传统的大宗商品的谈判主动权往往也不在中方企业,外方企业也习惯用传统的强势贸易结算货币结算,这些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进。
(二)人民币回流渠道不畅制约业务向纵深发展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够顺利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在海外的沉淀必然会有人民币回流和投资需求。但受人民币债券投资业务地点、规模和收益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滞留在海外的人民币无法找到合法的回流渠道,人民币的投资保值渠道受限,这些都会削弱境外机构持有、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使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向纵深发展。
(三)各个监测系统不能实时同步,存在较多风险隐患
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的统计,人民银行主要通过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外汇局主要通过国际收支金宏系统进行。而各银行对跨境人民币数据的提取方式不尽相同,甚至有些银行采取较原始的手工登记逐笔录入系统。由于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国际收支金宏系统、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等没有数据接口,业务不能同步,申报、备案等只能凭银行自觉进行,时常出现遗漏和不及时的问题,而且,外汇局在国际收支金宏系统中无法监测到银行是否漏申报或迟申报,极大地影响了监管效率。
(四)管理政策不统一,影响监管有效性
人民银行同外汇管理局共同管理跨境人民币结算,出台的有些管理政策不统一,不仅削弱了政策的权威性,而且也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例如:部门间人民币外债管理规定不统一。根据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细则的通知》规定,境外人民币借款将不区分债务期限,一律按发生额计算总规模,改变了目前外汇局执行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对中长债按发生额、短债按余额计算投注差占用的规定。又如: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原则上按现行外债管理规定操作。而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涉及的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 三、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对银行和企业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宣传推介,逐步改变企业使用美元或欧元等主要货币结算的思维定式,积极引导企业尝试使用人民币结算。建议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单位附加值。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首先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产品本身差异化;其次,实施品牌差异化,促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品牌的稳固偏好;第三,利用价格和分销渠道等形成市场差异化,从而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
(二)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促进业务向纵深发展
创造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直至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项下的完全可兑换。其次,开拓外汇市场、人民币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建设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扩大货币互换国范围,以满足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需求。第三,国内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遵循真实性、合规性原则,积极开发人民币金融融资产品,研发更多针对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增值、保值产品,以满足客户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拓展业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第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扩大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提高人民币流动性。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监测系统,提高监管合力
人民银行、商务、工商、外汇局以及各家商业银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组成跨境人民币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外汇局与人民银行之间的沟通协调,尽早建立统一的监测口径,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彼此交换业务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共享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国际收支金宏系统、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外债统计监测系统等信息资源,利用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关联比对,及时、全面掌握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状况,形成监管合力,防范由于多头管理带来的监管风险。
(四)加强政策协调,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
梳理现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政策协调,对涉及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交叉监管的业务,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和操作规范,确保不出现重复管理与监管盲点。在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监管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建立符合新形势下本外币一体化的均衡监管模式,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与外汇管理政策的无缝衔接。具体可由人民银行负责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准入、退出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外汇局则承担对跨境人民币资金的跟踪监管,统一本外币跨境资金在真实性审核上的具体要求,形成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格局,防范违规资金利用政策漏洞跨境非法流动。
参考文献:
[1]韩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与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1
[2]凌慧.浅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1
[3]何东,马骏.人民币跨境使用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J].中国金融.2011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思考
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影响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的主流观点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地域扩张上分“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发展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的东南亚诸国、西南边境、中亚五国、及内蒙古和俄罗斯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跨境人民币结算在全国的推广开启了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利于减轻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跨境人民币结算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程的必由之路。
(二)减轻外汇储备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合理引导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使用,使人民币收付替代部分外汇收付,能减少我国用于支付进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结算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减少因外汇贬值所造成的外汇储备资产损失。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我国以本币作为跨境交易主要货币的话,货币错位的风险、外汇供给不足的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化解。
(三)有利于企业降低贸易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
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汇兑环节,缩短结算过程,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锁定企业交易成本和利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节省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大都以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企业难以预测汇率变化,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汇率风险,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有利于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结算的汇率风险,促进中国涉外经济的健康发展。据统计,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可降低企业4%—6%的贸易成本。
(四)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业务范围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增加,商业银行会推出一系列配套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势必会相应增加。商业银行可以以人民币进行一般国际结算业务操作,也能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这将大大增加和拓宽银行的业务范围。同时,商业银行境内外机构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联动,还能增加境外分支机构的国际结算业务量。
二、当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意愿下降和企业自身议价能力不强影响业务推进
目前境内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境内外有平台公司的贸易型企业,纯粹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不多,银行通常利用境内外市场利率和汇率差异,帮助企业获取收益。而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加大,境内外市场利差和汇差缩小,企业收益空间被压缩,采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意愿弱化。我国出口贸易主要是买方市场,国内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议价能力不高,在结算币种选择上相对被动,是否使用人民币结算直接取决于国外采购商。进口方面,对于传统的大宗商品的谈判主动权往往也不在中方企业,外方企业也习惯用传统的强势贸易结算货币结算,这些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进。
(二)人民币回流渠道不畅制约业务向纵深发展
当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在资本项下、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开展的,通过贸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币不能够顺利进入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在海外的沉淀必然会有人民币回流和投资需求。但受人民币债券投资业务地点、规模和收益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滞留在海外的人民币无法找到合法的回流渠道,人民币的投资保值渠道受限,这些都会削弱境外机构持有、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使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向纵深发展。
(三)各个监测系统不能实时同步,存在较多风险隐患
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的统计,人民银行主要通过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外汇局主要通过国际收支金宏系统进行。而各银行对跨境人民币数据的提取方式不尽相同,甚至有些银行采取较原始的手工登记逐笔录入系统。由于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国际收支金宏系统、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等没有数据接口,业务不能同步,申报、备案等只能凭银行自觉进行,时常出现遗漏和不及时的问题,而且,外汇局在国际收支金宏系统中无法监测到银行是否漏申报或迟申报,极大地影响了监管效率。
(四)管理政策不统一,影响监管有效性
人民银行同外汇管理局共同管理跨境人民币结算,出台的有些管理政策不统一,不仅削弱了政策的权威性,而且也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例如:部门间人民币外债管理规定不统一。根据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细则的通知》规定,境外人民币借款将不区分债务期限,一律按发生额计算总规模,改变了目前外汇局执行的《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对中长债按发生额、短债按余额计算投注差占用的规定。又如: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原则上按现行外债管理规定操作。而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涉及的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 三、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升企业议价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对银行和企业关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宣传推介,逐步改变企业使用美元或欧元等主要货币结算的思维定式,积极引导企业尝试使用人民币结算。建议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出口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单位附加值。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首先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产品本身差异化;其次,实施品牌差异化,促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品牌的稳固偏好;第三,利用价格和分销渠道等形成市场差异化,从而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
(二)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促进业务向纵深发展
创造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直至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项下的完全可兑换。其次,开拓外汇市场、人民币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建设更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扩大货币互换国范围,以满足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需求。第三,国内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遵循真实性、合规性原则,积极开发人民币金融融资产品,研发更多针对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增值、保值产品,以满足客户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拓展业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第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扩大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提高人民币流动性。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监测系统,提高监管合力
人民银行、商务、工商、外汇局以及各家商业银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组成跨境人民币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外汇局与人民银行之间的沟通协调,尽早建立统一的监测口径,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实现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彼此交换业务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共享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和国际收支金宏系统、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外债统计监测系统等信息资源,利用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关联比对,及时、全面掌握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状况,形成监管合力,防范由于多头管理带来的监管风险。
(四)加强政策协调,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
梳理现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政策协调,对涉及人民银行和外汇局交叉监管的业务,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管理政策和操作规范,确保不出现重复管理与监管盲点。在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监管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建立符合新形势下本外币一体化的均衡监管模式,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与外汇管理政策的无缝衔接。具体可由人民银行负责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准入、退出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外汇局则承担对跨境人民币资金的跟踪监管,统一本外币跨境资金在真实性审核上的具体要求,形成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格局,防范违规资金利用政策漏洞跨境非法流动。
参考文献:
[1]韩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与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1
[2]凌慧.浅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1
[3]何东,马骏.人民币跨境使用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J].中国金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