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内部控制严重滞后于现代内部控制的要求。高校预算控制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不少问题。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本文借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及其内容,结合高校实际,分析我国高校预算控制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和建设任务,并提出以强化高校预算管理为主线推进内控环境建设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COSO 高校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治理结构
预算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的情况表明,高校预算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的高校经济案件频频发生,不仅造成高校财产损失,还严重影响高校的声誉。国际经验表明,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是整个内部控制治理结构的基础,本篇文章以COSO报告为依据来分析高校预算控制环境建设的管理需要哪些帮助。
一、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价值所在
1.内部控制环境
国际上很多相关专业的团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告,文告的内容是关于内部控制的释义、汇报、评估及改善方法,以及如何使企业团队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规范。1992年,由COSO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COSO报告对全世界造成了最广泛的影响。COSO的整体框架思想随后被许多国家的各行各业普遍采用。
关于内部控制概念中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可以归纳为对人的素质要求、内部权力治理结构以及人力资源政策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人。其中,人的素质是根本,治理结构是基础,人力资源政策是保证。
2.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意义
高校预算环境是指对高校预算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高校预算外部环境是高校自身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而高校预算内部环境则是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善和优化,并由此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
从内部控制角度看,预算的实际性内容是被委托责任的双方当事人关于所委托的责任的量化协议;而所谓责任预算即是以分权管理为前提,把一个机构的总的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到各个部门,将总的被委托的责任分化为结构内部各个责任部门的内部受托责任,使被委托的责任部门在自己职责和权力的范围内,各司其职,从而保证机构被委托的总任务顺利实现。
尽管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是以企业为对象而建立的,但是它的核心理念也同样适用于高校。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报告里面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就相当于为整个内部控制工程打地基,影响着也支撑起整个工程里其他内部控制的要素。换句话说,要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先把内部控制环境做好。这对高校预算内部环境建设具有同等意义。
二、高校内部预算环境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管理者的素质缺陷。COSO报告重视管理者素质对组织内部控制的作用,将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视为内部控制的领导者和执行者的素质的关键。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比较松散。高校的领导者大多对市场经济了解颇少,几乎都没有危机意识,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亦很微弱。很多高校好高骛远,学校项目建设追求更大、更新、更标准。无休止地通过向银行借贷的方式满足日益膨胀的追求,而不去理会沉重的利息带来的负担和风险;且学校内部规章制度随意化,没有很好的设定内部控制的要求;学校在执行方面也很宽松,内部控制的成效微乎其微。具体到预算管理上,预算观念落后,预算编制不周全,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预算的控制功能得不到保证等种种表现,均显示出高校管理者的素质状况距COSO报告要求的内部控制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素质要求尚有欠缺。
(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缺陷。COSO报告指出企业是多重契约关系的组合,而股东群体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契约关系,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就应从组建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内部治理属于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平台。契约关系是企业里普遍存在的,而高校也拥有类似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办学和治学。眼下各高校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无一幸免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合理程度不达标有关。有的高校还没有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而有些高校建设的预算管理制度漏洞百出,执行团队也犹如一盘散沙。预算的执行过程宽松不受约束,执行者们完全掌握预算管理的各方面,能做出随意增加或者调整预算项目、扩大经费支出盲目追求高标准、甚至把预算项目的整体方向也改变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人力资源政策缺陷。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事实证明,一个组织发展的精神核心往往是人力资源,只有人力资源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得到有效地完善,高校预算内部控制才更容易走向科学的发展方向,策略才能有效又有针对性;而内部控制预期目标的实现也才能更快更有保障。如今,各高校预算的科学性有待增强。比如大多高校在预算编制上仍采用“基数+增长”方式,很多部门向国家申报预算经费并不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是想方设法放大预算的规模,这样的话,不能有效的发挥国家资金的价值,使资金以及资源很大程度上被浪费掉。
三、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素质
1.提高领导层的管理素质。机构内部的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领导层的素质是决定内部控制工程顶层设计能否完好的重要因素。只关注发展不注重管理是高校领导层的通病,所以领导阶层应尽力转变这种思想,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学习并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加强主导能力,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做到严于律己,率先遵循制度,认真执行制度并且监督执行程度,保障内部控制有效、井然有序的运行。
2.提高执行层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应遵循诚信管理的宗旨,加强诚信和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独具特色、具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为诚信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增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随着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参与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高校治理结构必须适应现代内部控制需要加以改进。高校应主动尝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科学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提高建立新型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速度。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新型高校内部治理机构需自己开创,并没有现成的可依循的模式,不过现代大学生制度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各种要求已经获得了国内各人士的共鸣,各高校应该积极自觉地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以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职责要求为基准研究并且创立现代大学治理机构。创立与现代高校特点相符合的独立办学和自我约束相映衬、积极富有活力、对学术创新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帮助的办学实体。
2.积极推行高校预算决算公开。财务公开透明运行是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高校管理者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客体,一旦管理者自身利益受到牵制,就有可能采取措施规避所受牵制,使内部控制弱化虚化。建立高校预算决算公开机制是有效应对之策。通过预决算公开将高校资源配置、资源使用情况置于广泛监督之下,可以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维持和保持持续的改进。
(三)加快高校人事管理转型
1.建立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风险当之无愧是组织中最大的风险。人力资源属于一种资源风险,所以它也存在一般资源所存在问题。如短缺风险、积压风险、流失及滥用风险,另外还有它特有的风险,如增值风险、保密风险和竞争风险等。这些风险和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崩溃的最大风险一般就是人力资源风险。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尽力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发生并且借鉴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以保障内部控制健康、有效地运行。
2.创建岗位绩效管理机构。高校内岗位设置欠合理、人力资源效率低等问题由来已久,若不尽快着力解决,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效必然会微乎其微。而建立现代岗位绩效管理机构可以有效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辅导、完善绩效考核、严格对待绩效结果等措施可以加快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启动,当组织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乔春华.我国高校预算存在10大问题的理论思考[J].江苏教育财会,2013(01).
[2]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3]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03).
[4]杨松令,刘超.美国高校预算分配方法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01).
作者简介:林成喜(1968-),男,江苏姜堰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编辑:陈岑)
【关键词】COSO 高校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治理结构
预算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的情况表明,高校预算应有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的高校经济案件频频发生,不仅造成高校财产损失,还严重影响高校的声誉。国际经验表明,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是整个内部控制治理结构的基础,本篇文章以COSO报告为依据来分析高校预算控制环境建设的管理需要哪些帮助。
一、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价值所在
1.内部控制环境
国际上很多相关专业的团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告,文告的内容是关于内部控制的释义、汇报、评估及改善方法,以及如何使企业团队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规范。1992年,由COSO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COSO报告对全世界造成了最广泛的影响。COSO的整体框架思想随后被许多国家的各行各业普遍采用。
关于内部控制概念中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可以归纳为对人的素质要求、内部权力治理结构以及人力资源政策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人。其中,人的素质是根本,治理结构是基础,人力资源政策是保证。
2.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意义
高校预算环境是指对高校预算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高校预算外部环境是高校自身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而高校预算内部环境则是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善和优化,并由此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
从内部控制角度看,预算的实际性内容是被委托责任的双方当事人关于所委托的责任的量化协议;而所谓责任预算即是以分权管理为前提,把一个机构的总的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到各个部门,将总的被委托的责任分化为结构内部各个责任部门的内部受托责任,使被委托的责任部门在自己职责和权力的范围内,各司其职,从而保证机构被委托的总任务顺利实现。
尽管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是以企业为对象而建立的,但是它的核心理念也同样适用于高校。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报告里面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就相当于为整个内部控制工程打地基,影响着也支撑起整个工程里其他内部控制的要素。换句话说,要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先把内部控制环境做好。这对高校预算内部环境建设具有同等意义。
二、高校内部预算环境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管理者的素质缺陷。COSO报告重视管理者素质对组织内部控制的作用,将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视为内部控制的领导者和执行者的素质的关键。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比较松散。高校的领导者大多对市场经济了解颇少,几乎都没有危机意识,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亦很微弱。很多高校好高骛远,学校项目建设追求更大、更新、更标准。无休止地通过向银行借贷的方式满足日益膨胀的追求,而不去理会沉重的利息带来的负担和风险;且学校内部规章制度随意化,没有很好的设定内部控制的要求;学校在执行方面也很宽松,内部控制的成效微乎其微。具体到预算管理上,预算观念落后,预算编制不周全,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预算的控制功能得不到保证等种种表现,均显示出高校管理者的素质状况距COSO报告要求的内部控制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素质要求尚有欠缺。
(二)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缺陷。COSO报告指出企业是多重契约关系的组合,而股东群体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契约关系,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就应从组建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内部治理属于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平台。契约关系是企业里普遍存在的,而高校也拥有类似的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办学和治学。眼下各高校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无一幸免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合理程度不达标有关。有的高校还没有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而有些高校建设的预算管理制度漏洞百出,执行团队也犹如一盘散沙。预算的执行过程宽松不受约束,执行者们完全掌握预算管理的各方面,能做出随意增加或者调整预算项目、扩大经费支出盲目追求高标准、甚至把预算项目的整体方向也改变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人力资源政策缺陷。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事实证明,一个组织发展的精神核心往往是人力资源,只有人力资源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得到有效地完善,高校预算内部控制才更容易走向科学的发展方向,策略才能有效又有针对性;而内部控制预期目标的实现也才能更快更有保障。如今,各高校预算的科学性有待增强。比如大多高校在预算编制上仍采用“基数+增长”方式,很多部门向国家申报预算经费并不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是想方设法放大预算的规模,这样的话,不能有效的发挥国家资金的价值,使资金以及资源很大程度上被浪费掉。
三、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素质
1.提高领导层的管理素质。机构内部的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领导层的素质是决定内部控制工程顶层设计能否完好的重要因素。只关注发展不注重管理是高校领导层的通病,所以领导阶层应尽力转变这种思想,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学习并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加强主导能力,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做到严于律己,率先遵循制度,认真执行制度并且监督执行程度,保障内部控制有效、井然有序的运行。
2.提高执行层的管理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应遵循诚信管理的宗旨,加强诚信和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独具特色、具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为诚信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增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随着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进一步发挥,高校参与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高校治理结构必须适应现代内部控制需要加以改进。高校应主动尝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科学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提高建立新型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速度。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新型高校内部治理机构需自己开创,并没有现成的可依循的模式,不过现代大学生制度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各种要求已经获得了国内各人士的共鸣,各高校应该积极自觉地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以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职责要求为基准研究并且创立现代大学治理机构。创立与现代高校特点相符合的独立办学和自我约束相映衬、积极富有活力、对学术创新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帮助的办学实体。
2.积极推行高校预算决算公开。财务公开透明运行是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高校管理者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客体,一旦管理者自身利益受到牵制,就有可能采取措施规避所受牵制,使内部控制弱化虚化。建立高校预算决算公开机制是有效应对之策。通过预决算公开将高校资源配置、资源使用情况置于广泛监督之下,可以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维持和保持持续的改进。
(三)加快高校人事管理转型
1.建立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风险当之无愧是组织中最大的风险。人力资源属于一种资源风险,所以它也存在一般资源所存在问题。如短缺风险、积压风险、流失及滥用风险,另外还有它特有的风险,如增值风险、保密风险和竞争风险等。这些风险和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崩溃的最大风险一般就是人力资源风险。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尽力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发生并且借鉴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以保障内部控制健康、有效地运行。
2.创建岗位绩效管理机构。高校内岗位设置欠合理、人力资源效率低等问题由来已久,若不尽快着力解决,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效必然会微乎其微。而建立现代岗位绩效管理机构可以有效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辅导、完善绩效考核、严格对待绩效结果等措施可以加快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启动,当组织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乔春华.我国高校预算存在10大问题的理论思考[J].江苏教育财会,2013(01).
[2]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3]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03).
[4]杨松令,刘超.美国高校预算分配方法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01).
作者简介:林成喜(1968-),男,江苏姜堰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