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分裂在慢性胰腺炎病因学中的作用及其发病机制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PD)在慢性胰腺炎病因学中的作用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 :部分结扎背-腹胰管间的交通支.Ⅱa组:切断并结扎交通支.Ⅱb组:在背胰管注入小乳头前2 mm处将其切断并结扎断端.Ⅲ组:除不结扎交通支外余同上.于手术前检测各组犬血清磷脂酶(PLA2)和淀粉酶(Ams)活性及背、腹胰管基础压并在胰泌素激发后15、30、45、6 0和90 min各测压一次.于术后180 d再行胰胆管测压和造影并观察背、腹胰和十二指肠乳头的病理改变.结果:(1)Ⅰ、Ⅱa组和Ⅱb组术后5~80 d血清PLA2 和Ams活性显著升高.(2)处死时Ⅰ、Ⅱa组腹胰管和Ⅱb组背、腹胰管压力在激发后30~60 m in显著高于注药前(P<0.01);在60 min后,前两组压力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Ⅱb 组仍较高(P<0.05),该组压力在90 min后恢复正常.(3)光镜:Ⅱb组犬背、腹胰小叶间或/ 和胰管周围显著纤维组织增生,腺细胞结构破坏和炎细胞浸润.Ⅰ和Ⅱa组腹胰呈轻度上述改变.(4)电镜:Ⅰ、Ⅱa组腹胰和Ⅱb组背、腹胰腺细胞粗面内质网脱颗粒、融合和扩张.酶原颗粒减少,线粒体肿胀.Ⅰ和Ⅱa组背胰及Ⅲ组背、腹胰未见异常.结论 : PD是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因素之一,其引发胰腺炎的机制是在胰液分泌的高峰期副乳头功能性梗阻.这一重要发现为PD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外科治疗-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早期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RIA)对47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2
颅脑-颈椎损伤后综合征理论的创立,不仅为传统概念中的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学说,更重要的是为诸多颅脑外伤并发症和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
目的搜寻中国汉族人X染色体的精神分裂症(SP)易患性基因,分析DXS1113多态性与SP相关性及遗传学特征.方法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检测技术,分析30例SP患者DXS1113二
目的 :进一步了解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 RNA组分 (h TR)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并建立喉癌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和原位杂交法对正常组织、声带息肉、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等异常疤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作对照,观察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摄氏温度的规定和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第二部分讲述了六种物态变化的特征.其中物态变化的特征很容易混淆.大家在复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并
目的 观察合理设计的中等强度运动对Ⅱ度糖尿病的康复作用。方法 指导病人坚持每天 2~ 3个运动单位的活动 2次,长达 6个月,应用生化指标作前后对比。结果 运动后糖化血红蛋白下
介绍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方位角零度和斜距的标定方法,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目的 评价氯沙坦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 ,2 0例接受氯沙坦 (Los)治疗 ,2 0例接受苯那普利 (Ben)治疗 ,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定时定量运动前后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以指导病人正常的运动.方法选取30例高血压病人,按I、Ⅱ、Ⅲ期高血压分类,分别测定其运动前、后氧及二氧化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