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环塔”城镇群战略加快新疆南部城镇化建设步伐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兴产业为产业依托,以现代新兴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为动力,以城镇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为保障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四个统一”:一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统一。工业化是内容,城镇化是形式,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持续动力,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不仅可以改善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结构性偏差,而且可以提升工业化的整体水平,这正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二是农村与城镇的统一。新型城镇化通过推进信息化来消除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与农村之间在技术和信息供求方面的不对称,同时,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为基础,强调城镇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和人力资源在城镇和农村地域空间的优化配置。此外,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即人口城镇化,也是乡村人口生产方式、经济活动方式的城镇化,还涉及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城镇化延伸,形成城乡融合的产业布局体系。三是农业与工业的统一。新型城镇化要求工业带动农业,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和工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打破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与工业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新型城镇化要构建城乡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成果在农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提高农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城镇化是所有实现现代化国家或地区的必由之路,此为共性,但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又必须根据各自的国情区情,此为个性,尤其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城乡差距悬殊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城镇化道路不能照搬,要走一条有区域特色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还要结合新疆特点,首先要关注民生,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其次,新型的城镇化应该是资源节约型的、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再次,新疆的特点是城镇人口密度相对比较低,城镇的分布完全不同于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有其自己的规律,新型城镇化要尊重新疆的地域地貌特征来考虑,要符合新疆实际,符合新疆生态脆弱、资源丰富的特点。另外,新型城镇化还要尊重文化和历史传承,体现新疆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使城镇既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又是一个文化传承的环境。
  一、现状分析
  2008年底,“环塔”城镇圈共有县市42个,其中设市城市5个(兵团城市阿拉尔市和图木舒克市不在此次课题研究的范围内)。2008年,以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环塔”区域城镇化水平27.08%,低于全疆城镇化水平16个百分点(全疆为43.26%),远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47%)约20个百分点。
  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环塔”区域城镇化率平均年增长率为1.3%,进入21世纪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稳步提高态势,2001年到2008年城镇化率平均年增长率为3.7%。虽然“环塔”区域城镇化水平一直呈增长态势,但从全疆城镇化进程看,其增长是一种低水平的增长且一直远低于新疆平均水平。尤其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城镇化水平超过30%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至2008年城镇化水平由33.24%提高到43.26%,提高了10个百分点,而同期“环塔”区域从22.01%提高到27.08%,提高了仅5个百分点,远低于新疆城镇化发展进程。“环塔”地区城镇发展质量及效益规模低下,既不利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极大制约着“环塔”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尽快缩小“环塔”地区与天山北坡地区的社会发展差距,进而缩小与全国的社会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富民固边。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是解决“环塔”地区城镇化滞后问题的重要思路。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镇化发展动力出现结构性失调。首先,环塔地区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形成城镇化巨大的“推力”。环塔里木地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007年“环塔”圈人口有1023.5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813.13万人,占“环塔”区域总人口的79.44%(其中维吾尔族占到少数民族人口的95.5%),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典型少数民族地区,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组成,是全国最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由1949年的150.91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50.1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38万人;其中,1949年维吾尔族自由147.26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44.4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34万人;回族与柯尔克孜族分别占喀什地区总人口的0.16%和0.15%。五十多年时间,维吾尔族增长了2.34倍,维吾尔族人口增长无论从总量和年均增速而言均超过喀什地区平均水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喀什地区15~64岁的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0.46%,其中10~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3.27%,65岁及以上的赡养人口占总人口的4.90%,喀什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典型的增长型结构。据2005年1%人口调查情况,喀什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2%,可以预见在规划年份内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喀什地区人口仍将持续增长,而且已经出现老龄化的趋势。按较低口径的人口总和生育率计算,2015年,喀什地区人口规模将突破425万,比2008年增加40余万人口。
  人口增加的压力使喀什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从1978年的人均3.08亩地下降到2006年的人均1.9亩,而每个人均劳动力的耕地面积仅有2.87亩。按照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测算,喀什地区每个劳动力经营的耕地和园地大致为10亩地,喀什地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约为74万人,意味着需要转移的劳动力高达184万人,只需要28%的人口留在耕地。大量过剩的农业人口使人均耕地不足,经济收入不高,再加上过高的人口增长率,容易使贫困化加剧。环塔里木地区城镇化率只有21%,意味着城镇人口只有200余万,还有800万左右的农业人口,如果按照28%比例计算,应该有224万人口留在耕地上,而需要转移的农业剩余人口规模为576万人。农村对剩余劳动力的排斥力形成向城市转移的强大“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从“环塔”区域的调研情况看,产业结构中二产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
  其次,“环塔”区域城市工业整体上相对落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能力较弱,“拉力”严重不足。2007年“环塔”区域约占全区50%的人口,创造了28.5%的GDP(1118.98亿元),而天山北坡占全区23.13%的人口,却创造了52.15%的GDP。在“环塔”区域三次产业中,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第一产业内部,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业尤其是棉花种植为主,农业的多种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品的深加工不足,农业产业化的链条还比较短,发展水平落后于國内农业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开采业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但因本地深加工有限,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先天不足、后天增长乏力。由于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化水平低,影响到地方税收的增加、财政状况的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城镇化建设,也影响到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由于石化、钢铁等行业自动化程度很高,不仅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而且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强。同时,因本地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有限,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弱。都严重影响了“环塔”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
  第三,显著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造成城市化的“推力”和“拉力”失调。2006年喀什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3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072元,城乡差距高达5866元,城镇为乡村的3.8倍。根据国际经验,城乡居民收入比不应该超过2∶1,而喀什地区早已经超过警戒线。2009年,喀什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5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270元,城乡差距为7687元,城镇为乡村的3.35倍,可见城乡差距尽管缩小,仍然远远高于警戒线。正如有学者提出的,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负双向作用。
  二是城镇规模等级小,空间分布不均。按城镇规模等级划分,2008年“环塔”区域城镇人口在20~50万的中等城市有3个,分别是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 20万人口以内的小城市有两个,其中和田市的人口超过10万,阿图什市人口不足10万;37个县,除了库车县和莎车县县域城镇非农业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其余各县县域城镇人口均小于10万,且多居于5万人以下。5个城市中,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已有一定规模,阿图什市和和田市目前只有城市雏形,还未能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环塔”区域城市密度为0.05个/万km2、小城镇密度为0.93个/ 万km2。
  “环塔”区域现有的5个设市城市和98个小城镇由于水资源地域分布以及绿洲面积大小的不均衡造成了除少数工矿城镇外,绝大部分分散在20多块较大的绿洲中心或绿洲边缘交通干线上,宏观尺度上主要表现为线型、散点型,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态势。
  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及其周边县市连成南疆铁路北段城镇密集带;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中下游的喀什市、莎车、麦盖提及周边县市形成了沿河散点型绿洲城镇带;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接壤,守卫着1000多公里边防线上的城镇,构成一条重要的边境城镇带。
  三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环塔里木盆地区域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有所扩大,运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仍然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以喀什地区为例,其排污管道长度351公里,排水管网老化率在85%以上。排水管道密度为3.51公里/平方公里,低于自治区2005年4.48公里/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而目前喀什地区污水处理方式主要为直排和氧化塘简易处理,除莎车县、喀什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外,其他10个县污水厂集中处理污水率为零。全国2005年污水处理率已达到49.4%(污水厂集中处理)。喀什地区城镇每年约3400万立方的污水无处理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资源。到2013年喀什地区排水工程需新增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14.1万吨/日,新建、改建排水管网369.4公里,投资12880万元。2005年末,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4%,而目前喀什地区十二县(市)无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到2013年喀什地区垃圾处理工程需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110吨/日及城市垃圾收集设施,投资25435万元。
  三、对策建议
  一是实施“环塔”城镇群战略。考虑“环塔”区域范围较广的现实条件,可以实施“点轴开发、中心极化,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战略。以现有的地州中心城市为主,形成若干城镇群,围绕地州首府城镇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分工体系,发挥中心极化的作用,形成“环塔”城镇圈的竞争力与凝聚力。我们构想形成如下四个城镇群:(1)库尔勒城镇群。以库尔勒市为中心的1小时城市圈,有和硕县、和静县、尉犁县、焉耆县城镇群。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成为“环塔”区域的龙头城市;(2)阿克苏城镇群。以阿克苏市为中心,将阿瓦提县、柯枰县组成新的城镇群,温宿县撤县为区,并入阿克苏市,打造大阿克苏市。作为工業和旅游大县的库车撤县建市;(3)喀什城镇群。以喀什市为中心的2小时城市圈,包括阿图什市、伽师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阿克陶县、乌恰县等。将疏勒县、疏附县撤县为区并入喀什市,喀什市升为地级市。将历史文化名城莎车县撤县建市;(4)和田城镇群。以和田市为中心的墨玉县、洛甫县、策勒县、皮山县、皮墨垦区组成一个大的城镇群。将这四个城镇群打造为“环塔”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带动“环塔”城镇圈整体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是加快南疆东线城镇的发展,促进与内地市场的对接。“环塔”地区与内地交往长期受到铁路交通这个“瓶颈”的限制,铁路客货运输要绕道哈密、乌鲁木齐再转运南疆地区,交通运距增加上千公里,使物流成本大大增加。新疆城市从分布格局上看,形成了沿交通线分布的状况,即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带、南疆铁路西线和南疆铁路南线城镇带,但是,东线从哈密、若羌、且末、民丰到和田沿线,城镇距离远,每个城市间距超过500公里,城市数量稀少,交通不发达,南疆“环塔”城镇带形成了一个C形,但不是O形,其物流循环不畅的问题长期制约着南疆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东线城市距离内地市场比南线、西线和北线城市都要近500甚至1000公里以上。区位条件使新疆东线城市作为内地市场与疆内市场的媒介和桥梁,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建议利用国家正在修建的铁路网尽快建成哈密—罗布泊—若羌—和田的铁路,加快东线城镇的建设。建议国家尽快动工建设若羌至格尔木铁路(青新铁路)使新疆进一步融入全国的大市场。
  三是加快城镇产业合理布局,挖掘“环塔”城镇群的发展潜力。“环塔”地区的石油石化产业、棉纺织和服装产业、特色农副产品精细加工业初步形成了区域分工,但是,这种产业分工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特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分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和市场销售网络。在工业化上,要避免产业同构现象,根据区域分工和特色进行产业合理布局。要考虑“环塔”区域的富余劳动人口状况,优先和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环塔”城镇群中小城镇建设的潜力极大,中小城镇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进城农民才能在二、三产业发展中提高工资性收入,小城镇以其门槛低及与农业、农村和农民联系更为直接的特点,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大致概括为:旅游塑镇、工业强镇、移民建镇、集贸兴镇、口岸立镇等五大模式。“环塔”地区城镇大多数是行政中心,二、三产业发展不足,起不到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走出具有特色的中小城镇发展模式,使小城镇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辐射农村的现代文化中心。这是安居富民和加速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环塔”城镇群统筹发展模式。
  注:本文是在专题调研组于2010年夏季在南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报告,调研组由牛汝极领衔负责,参与者有黄达远、权晓燕、杨成栋、王舒瑶等。
  (作者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民进新疆区委会主委,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在战后的印尼,排华事件几乎是接连不断,每隔几年便要发生一次大的排华事件。半个世纪来,印尼仅大规模的排华事件(暴力运动)就发生了六次之多。第一次是八月革命时期(1945年8月至
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微机型故障录波装置的性能改善提供了必要条件.介绍了新型WGL-6型微机故障录波分析装置
总部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而逐渐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总部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呈现出勃勃生机。总部经济在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深入研讨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交流总部经济发展经验是十分有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大发展的历
本文概要介绍了某印刷综合厂房的空调系统设计,总结了空调设计中的成功经验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的改进措施。
辛亥革命前,为了争夺南洋华侨的支持,革命派继东京《民报》后,在南洋地区的《中兴日报》上再次笔战保皇派。此次笔战不仅阐述了革命派的施政观点,更重要的是向广大华侨宣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