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纤维蛋白原及相关产物联合检测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来源 :精准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IB)、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及D-二聚体(DDi)联合检测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关节骨科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第7天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的阳性报告作为是否发生DVT的判断依据,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2例(A组)和非血栓组75例(B组),收集A、B组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3、7天血清中FIB、FM以及DDi水平.分析上述3项指标与DV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血清中FIB水平在术后第1、3天显著高于B组(F=8.38、5.56,P0.05);A组患者血清中FM水平在术后第1、3、7天均显著高于B组(F=42.69~10.62,P0.05),在术后第3、7天均高于B组(F=49.23、407.24,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血清中FM水平对患者DVT的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79,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0.9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术后第7天对患者DVT诊断的价值最高,AUC为1.00,诊断灵敏度为0.99,诊断特异度为0.99.结论 血清中FM单独检测在术后第1天对DVT的预测效果优于FIB和DDi,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三项指标联合评估可提高对DVT的预测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灸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0日,筛选出有关灸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结果:118篇中文文献中62篇期刊文献刊载在44种医药期刊上,2篇英文文献刊载在1种杂志上;近10余年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第一作者单位多为三甲医院和高校,分布于20个省市;文献研究类型为
目的:观察双白洗剂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婴幼儿湿疹患儿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以双白洗剂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膏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第1周和第2周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结束后的第1个月及第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情况.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作用效果及相关机制进行进一步挖掘分析.结果:治疗第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时应用无透视方法定位股骨骨道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行单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患者62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时均采用无透视定位SCH?TTLE点技术行股骨骨道定位,通过术后3D-CT对股骨骨道进行评估,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 6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股骨骨道定位准确率为95.2%.患者术后Kuj ala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探索法薏苡仁对衰老机体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3只12月龄SD退役雌性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C组)、法薏苡仁低剂量组(FL组)、法薏苡仁高剂量组(FH组),另取10只2月龄SD雌性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YC组),给予相应饲料3个月后,收集大鼠尿液,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各组大鼠尿液样本小分子代谢产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通过比较YC组与C组大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