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焦点,水污染,雾霾肆虐,食品安全等问题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幸而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甘做地球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卫士,为守卫我们生存环境和家园呕心沥血,成为这个时代环保科技事业的弄潮儿。安徽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李玉成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从事资源与环境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在环境微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就,为环境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在地质微生物与早期有机质成岩作用研究,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演变,湿地环境污染物源示踪与治理对策,湖泊蓝藻资源化等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潜心科研,环境资源领域崭露头角
李玉成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曾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求学访问,一步步向着心中的学术殿堂前进。1999年,李玉成被人才引进到安徽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创建环境科学专业,一年后便晋升为教授。如今,他不仅是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更是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踏足学术领域,李玉成庆幸自己能有众多良师引路,所从事的专业与国计民生直接挂钩。诚然,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用个人所学、所长、所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如他早期从事的古生态研究,就是利用碳氧同位素技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演变的关系,成果有独到见解,开拓了同位素地层学新领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发现了有毒有害气体是生物集群绝灭的主要原因,发表了多篇国内外有影响论文,出版专著一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李玉成又将研究焦点转移到了湿地环境保护研究,针对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以科研任务带环境学科发展,在淮河流域水体污染生态风险预警、巢湖富营养化治理技术与蓝藻腐殖化和资源化,以及淮南煤矿塌陷区污染水体和土壤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
关注国计民生,聚焦环境问题。李玉成的研究在十多年前就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通过研究淮河中游水质污染特征及生态治理对策,他提出了利用淮河中游两淮采煤塌陷坑改造为平原水库留住水资源,保生态用水改善小环境的设想,以及利用湿地生物等措施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技术措施。这些实质有效的建议如今都已获得应用,成果更是获得了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
一项科研成果往往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在李玉成的背后,同样站着一支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环境学科研究团队。近年来,团队主要以生物学技术为支撑,紧密结合同位素、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流域水体污染预警和治理对策,以及开发矿区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经多年研究,已取得突出成果。如: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获得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团队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加国家攻关“水专项”、“油气专项”等课题,如:国家十一五水专项主持的三级子课题:巢湖市水源区污染物特征与来源追踪研究,十二五水专项: 巢湖十五里河多源补水和污染消减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藻类有机质烃源岩形成及生烃过程碳同位素变化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项目:海相藻类烃源岩形成过程室内模拟研究;淮南矿业集团委托采煤塌陷地区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项目。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以及油气源岩形成过程中早期成岩作用皆与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而相关研究内容事关国计民生,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技术,对相关环境工程设计有重要影响。”这些年来,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质朴情怀支撑着李玉成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百折不挠地行进在环境科技攻关的征途上。
尽职尽责,推动专业接轨社会需求
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然而近年来,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外来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巢湖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工业等污染逐年增加,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水污染速度,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表现为巢湖蓝藻年复一年地卷土而来,合肥市民守着巢湖却闹水荒。
为了治理巢湖富营养化问题,国家投入了以亿计的工程项目,亟待相关环境技术支撑,以提升水质,提高治理成效。李玉成表示,现在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打捞湖泊蓝藻,达到去除湖水蓝藻,进而消减水体N、P总量目的。但蓝藻资源化研究进展缓慢,造成蓝藻随意堆放形成二次污染。
“巢湖蓝藻频繁暴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但蓝藻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蓝藻的价值不仅可作肥料,还可利用蓝藻厌氧发酵生产高纯甲烷作汽车燃料。”据李玉成介绍,巢湖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俗称湖靛,主要由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构成。湖泊蓝藻如果及时打捞,集中利用,则蓝藻还可作为湖滨农业重要肥料,其肥效相当于等量的碳酸氢铵。巢湖的蓝藻暴发后,每一次产生的蓝藻干物质总量逾千吨,每年总产量可达万吨以上,若每年提取4000吨湖靛干粉,约含370吨氮和50吨磷,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为“变废为宝”,李玉成团队在蓝藻资源化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了独到经验。目前,他们已开发好以蓝藻沼气为核心的农业生态园系列技术,沼气是零碳排放的能源,未来会大发展,升值空间巨大,而去藻毒素的沼渣可作有机肥,沼液经处理后可作滴灌用也可作杀虫用,这些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少用或不用农药,可生产高端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现在,团队又将开发重点转移到了荧光试剂级藻蓝蛋白提取和纯化技术上,此产品价值昂贵,可替代进口,而蓝藻粗蛋白提取以及藻毒素去除技术已优化,作蛋白饲料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广市场大。
科研之外,李玉成对学术团体的活动也倾注了很多心血,曾带领团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有关蓝藻腐殖化与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研究的大会发言,得到同行专家好评。在与相关专家交流中他还发现,生物地球化学虽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但需要环境地球化学家有扎实的生物学背景知识。因此,他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厚生物基础的观念。经十届毕业生调查,该校环境专业一半以上毕业生进入中科院等研究单位和985等高校继续深造,大多学生上升空间很大,进步快,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基于此,李玉成的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已获今年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如果说环境科学事业是一座参天大厦,那李玉成就是这座大厦之中的一砖一瓦,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表示,过往的成绩只是一段的路标,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
潜心科研,环境资源领域崭露头角
李玉成早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曾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求学访问,一步步向着心中的学术殿堂前进。1999年,李玉成被人才引进到安徽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创建环境科学专业,一年后便晋升为教授。如今,他不仅是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更是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以及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踏足学术领域,李玉成庆幸自己能有众多良师引路,所从事的专业与国计民生直接挂钩。诚然,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用个人所学、所长、所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如他早期从事的古生态研究,就是利用碳氧同位素技术研究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与环境演变的关系,成果有独到见解,开拓了同位素地层学新领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发现了有毒有害气体是生物集群绝灭的主要原因,发表了多篇国内外有影响论文,出版专著一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李玉成又将研究焦点转移到了湿地环境保护研究,针对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以科研任务带环境学科发展,在淮河流域水体污染生态风险预警、巢湖富营养化治理技术与蓝藻腐殖化和资源化,以及淮南煤矿塌陷区污染水体和土壤治理的生物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
关注国计民生,聚焦环境问题。李玉成的研究在十多年前就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通过研究淮河中游水质污染特征及生态治理对策,他提出了利用淮河中游两淮采煤塌陷坑改造为平原水库留住水资源,保生态用水改善小环境的设想,以及利用湿地生物等措施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技术措施。这些实质有效的建议如今都已获得应用,成果更是获得了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
一项科研成果往往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在李玉成的背后,同样站着一支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环境学科研究团队。近年来,团队主要以生物学技术为支撑,紧密结合同位素、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流域水体污染预警和治理对策,以及开发矿区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经多年研究,已取得突出成果。如:增大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获得淮河水利委员会一等奖。团队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加国家攻关“水专项”、“油气专项”等课题,如:国家十一五水专项主持的三级子课题:巢湖市水源区污染物特征与来源追踪研究,十二五水专项: 巢湖十五里河多源补水和污染消减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藻类有机质烃源岩形成及生烃过程碳同位素变化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委托项目:海相藻类烃源岩形成过程室内模拟研究;淮南矿业集团委托采煤塌陷地区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项目。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以及油气源岩形成过程中早期成岩作用皆与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而相关研究内容事关国计民生,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技术,对相关环境工程设计有重要影响。”这些年来,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质朴情怀支撑着李玉成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百折不挠地行进在环境科技攻关的征途上。
尽职尽责,推动专业接轨社会需求
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然而近年来,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加速,外来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巢湖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工业等污染逐年增加,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水污染速度,巢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表现为巢湖蓝藻年复一年地卷土而来,合肥市民守着巢湖却闹水荒。
为了治理巢湖富营养化问题,国家投入了以亿计的工程项目,亟待相关环境技术支撑,以提升水质,提高治理成效。李玉成表示,现在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打捞湖泊蓝藻,达到去除湖水蓝藻,进而消减水体N、P总量目的。但蓝藻资源化研究进展缓慢,造成蓝藻随意堆放形成二次污染。
“巢湖蓝藻频繁暴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但蓝藻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蓝藻的价值不仅可作肥料,还可利用蓝藻厌氧发酵生产高纯甲烷作汽车燃料。”据李玉成介绍,巢湖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俗称湖靛,主要由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构成。湖泊蓝藻如果及时打捞,集中利用,则蓝藻还可作为湖滨农业重要肥料,其肥效相当于等量的碳酸氢铵。巢湖的蓝藻暴发后,每一次产生的蓝藻干物质总量逾千吨,每年总产量可达万吨以上,若每年提取4000吨湖靛干粉,约含370吨氮和50吨磷,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为“变废为宝”,李玉成团队在蓝藻资源化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了独到经验。目前,他们已开发好以蓝藻沼气为核心的农业生态园系列技术,沼气是零碳排放的能源,未来会大发展,升值空间巨大,而去藻毒素的沼渣可作有机肥,沼液经处理后可作滴灌用也可作杀虫用,这些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少用或不用农药,可生产高端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现在,团队又将开发重点转移到了荧光试剂级藻蓝蛋白提取和纯化技术上,此产品价值昂贵,可替代进口,而蓝藻粗蛋白提取以及藻毒素去除技术已优化,作蛋白饲料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广市场大。
科研之外,李玉成对学术团体的活动也倾注了很多心血,曾带领团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有关蓝藻腐殖化与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研究的大会发言,得到同行专家好评。在与相关专家交流中他还发现,生物地球化学虽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但需要环境地球化学家有扎实的生物学背景知识。因此,他在安徽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厚生物基础的观念。经十届毕业生调查,该校环境专业一半以上毕业生进入中科院等研究单位和985等高校继续深造,大多学生上升空间很大,进步快,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基于此,李玉成的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已获今年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如果说环境科学事业是一座参天大厦,那李玉成就是这座大厦之中的一砖一瓦,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他表示,过往的成绩只是一段的路标,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