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并非全部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有时候一个粗略的估算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可见小学阶段引进估算是合理的。从教学理论的角度去分析,估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本人几年来对估算教学的儿点思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虽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每天都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到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
  例如,对于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要经常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从低年级开始,不失良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让学生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二、结合具体活动,渗透估算方法
  
  学生进行估算时,刚开始是着眼于估算出一个结果,并没有认识到要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活动渗透估算的方法。
  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升和毫升”单元中让学生估计“一升水大约有多少杯”,学生一开始估计的数量差距很大,有估计10杯、也有估计2杯的,只是凭着感觉说。后来我先把一升水倒入到一个纸杯中,然后把剩下的水和倒出的水进行比较,再估计一下一升水大约有多少杯?学生根据剩下的水和倒出的水进行比较,估计出一升水大约有4杯~5杯。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样估计与实际的数量就很接近了。
  
  三、思考估算结果,建立清晰数感
  
  估算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估算,还要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估多了还是估少了”,进行估算值与准确值的比较,明确准确值的范围,建立清晰的数感。
  例如,三年级“乘法”单元中的题目:“公园的门票8元每张,24个同学去公园参观,大约需要多少元?”像这样的题目仅让学生知道估算值是不够的,还应通过比较、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关系。当学生把24看作50来估算得到240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把24估成30,结果是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准确的值大约是多少?”这样让学生明白把24看成30是多估了,多估了6个8,那么估算的值就比准确值多了48,准确值就应该是240-48。这样挖掘了学生估算的潜在能力,对估算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数感的建立也就更加清晰、到位,对以后到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的试商、调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等很多乘法或除法的学习都有比较大的帮助。
  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增强估算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提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