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每天都有新挑战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ranqingiq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龙年的最后一天,带着婆婆和女儿参观中国馆后回家,碰上一位绕道的司机,我说了几句。司机却很不服气,认为他比我更懂上海的路,又加上上海人是不会欺负外地人的评论,令我十分不满,于是就措辞激烈地回了几句,还指出了正确的走法。司机大约没想到我虽不会说上海话,路线却比他熟,态度立刻转变,说是大过年的,请不要计较了。
  事情本可以这样结束了,可是,女儿在后座说话了:“是呀,妈妈你太计较了,走错了也没什么关系。”我那刚刚熄灭的火又窜了出来,忍不住说她:“不要瞎掺和。难道没有对错之分了?”女儿说:“可是,条条大道通罗马。”
  看到司机憋不住地一脸得意,我的火苗窜得更高了。
  这时,婆婆说话了:“小孩子要有规矩,要听大人的话。”女儿极其清晰地回答:“不,我们家从来没有小孩子要听大人话的规矩。”
  看到婆婆瞠目结舌的样子,我百口无言,只好说等回家仔细辩论。
  其实即使回家我亦可能无法再胜辩。因为接下去的论题肯定是:只要提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的要求,女儿的问题马上就跟来:难道大人错了也听大人的吗?
  可是婆婆不了解我们母女的规则,她认为孩子的做法极其不敬,认为我的教育方式极其错误。她不知道,我们家向来鼓励独立思考,大人与小孩平等,对与错的判断根据在于是否有道理,不在于年龄。
  “小孩子难道可以这样对待大人?”婆婆很是不悦,这不是一点规矩都没有了吗?是的,当我遇到麻烦的时候,女儿竟然不帮我说话,很失颜面呐。
  2
  我不怕丧失颜面,所以回家还是要当着婆婆的面和女儿谈刚才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当然不在于女儿是否要听大人的话,也不在于她是否给妈妈帮腔,而在于,她为什么会认为司机绕道这件事我们可以不计较?她做出这个判断的推理方式是什么?
  仔细交流后得知,首先女儿认为司机可能没有绕道,因为之前爸爸也带她走过这条路线。其次,女儿认为司机态度平和,而妈妈语气生硬,按照她的经验,无理取闹的人才会这样以势压人。她说:“妈妈,你不是一直教育我对人态度要和蔼吗?即使和人家争论的时候,也要有理有据,有理不在声高。你刚才的声音比司机高,我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司机对,而你错。所以我不会帮你的。”
  关于是否真的绕道,答案已有,女儿已知司机确实错了,因为他主动提出少收我们的车费。关于态度问题,我也有意识,确实不好。所以按照女儿的推论方式,不帮妈妈说话倒也应该。
  虽然女儿这样做我很不爽,可是,我认了。既然我从小就教育她不要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自己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所以,我得尊重她的选择。
  3
  可是女儿的做法真的让我在婆婆面前没有脸面,我感觉自己像是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傻瓜,口口声声鼓励女儿独立思考,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尴尬时刻,你遇到过吗?
  我自己经常陷进这种教育泥沼。在道德教育上有一个专门名词,称之为道德两难。最著名的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海因兹偷药的实验。
  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药。购买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是成本的10倍,200元成本的药,售价高达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讲完故事后,主试者向被试者提出下述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等。通过实验发现,大约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会选择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主要满足社会期望。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遵从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
  4
  我曾给女儿讲过这个实验,并问她:“假若你的好朋友犯了罪,逃到你家求你收留,警察来追查时,你怎么做?跟警察说实话还是替朋友遮掩?”
  女儿说:“当然是说实话了。”
  我再问:“如果犯罪的那个人是妈妈呢,你怎么办?”
  她说:“我还是会把你交给警察的,我会陪你去自首,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帮你。”
  这是一个12岁孩子的答案。面对这样的回答,虽然我心中有些失落,似乎隐隐作痛,却也十分欣然。因为,在个性发展上,她已开始学会听从心中的良知,她已不再需要别人的监督,自律会时刻审视她的行为。将来无论她走到哪里,我无需担心她在这方面犯错。
  亲爱的家长,面对这些尴尬时刻,你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你知道,总有一天孩子会飞走,你何不在飞走之前就训练他们独自觅食呢?
  当然,这很难。更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
  其实,这些时刻就在每天,当你和孩子面对纷繁世界,面对学校同学,面对亲朋好友,甚至只是一次出租车上的争论,这样的时刻一定会出现。
  一路走来,有时感觉家庭教育就是不断地和孩子斗智斗勇,没有休止。
  我已经知道,每天都是新挑战,每个尴尬时刻都是机会。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博士,主要从事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的研究。)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说到常州,人人都会知道南大街,那是城市中最繁华热闹的一条街。可是,从这条街走到“双桂坊”后,你才是真正看到了常州中的常州。  双桂坊这个名字可是大有来历,古代把考中进士称为“蟾宫折桂”,“双桂”是寓意吉祥的地名。“双桂坊”原名叫“来贤坊”,当时住在这儿的宋家两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建了牌坊,写了“来贤”两字,以表示庆祝。后来住在这儿的丁家两兄弟又同捷甲科,便把此街更名为“双桂坊”。这样一个人文荟萃的地
期刊
记得匹诺曹的故事吧,说了谎鼻子会长长。你一定也用过类似的故事来吓唬你的孩子,小小娃的时候他还愿意信你,现在?看你怎样圆场。  不恰当的回答  已经长了,你自己没发现?  可别以为家里的小朋友是小笨蛋,就凭你这样说他就信哦。明知没有发生的事你却告诉他已经发生了,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他知道你在骗他,再联想小时候“大灰狼来了”的故事,其实爸爸妈妈不也是那个放羊的小朋友吗?以后,再说吓唬他的话,他才不愿意信
期刊
青年报记者的一个朋友是小学语文老师,最近她向记者抱怨自己在开学这几天“倍受打击”,竟“沦落”到连学生作文也看不懂的地步。原来,这位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谈暑期归来后的感想,结果有几个学生写了类似的话:“看到教室在暑假里被粉刷一新,真让人感到喜大普奔。”语文老师是师范中文系硕士毕业,从没听过什么叫“喜大普奔”。  而在学生交上来的暑假作文中,有一个平时作文很好的女生颇有文采地写道,暑假看过一
期刊
妈妈是一个幽默的人,从小到大,她不断用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善意的谎言。  上幼儿园时,我喜欢吃冰激淋,哪怕是在凉风习习的秋天,看到冰激淋我还是忍不住买来吃。妈妈为此十分着急,要是吃坏了肚子可怎么办啊!可无论妈妈怎么说,我还是我行我素。  有一天,我在看电视,妈妈突然一脸气愤地走了进来,我好生奇怪:“怎么了?”妈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印有冰激淋图片的报纸,叹了口气说:“街上的冰激淋太假了!”说着,妈妈将报
期刊
难得与母亲一起散步。  我有些漫不经心地踢着小石子,侧头望着身旁的她。阳光透过浓绿细碎地洒在她身上,额前的几道皱纹显得格外刺目。她已经不复年轻,却也不算老,这是爱打扮的年纪,我却从未看见她打扮过,一年到头都穿着朴素的衣裳,连同她那四时不变的叮咛,诉说着永恒。  我有些恍惚,眼前的身影与记忆中的似乎一下子重合起来,她嘴角那抹温柔的笑靥,还有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蓦然涌上心头。有她扶着我学走路时眼里那抹笑
期刊
读了《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承担着孩子启蒙教育的责任。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动力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事情,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种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能只是千篇一律地授课,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带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畴、优化自己的教育方法,使自己成为孩子喜欢的老
期刊
民国年间,有位著名大书法家叫于右任。曾有富商上门求字多次,但都遭到了拒绝。  一日,富商求字未得,离去时发现在于右任家院中的角落处,有一条于右任字迹的字幅“不可随处小便”,富商就偷偷揭下带了回去。  到家后,富商把字幅裁成6块,调整顺序后,找人精心裱糊成条幅,挂在室内奉为座右铭。当有朋友来拜访时,他就让朋友观看此条幅,一时很多人都知道富商有于右任的亲笔条幅。  于右任知道此事后,觉得很奇怪,就亲自
期刊
在许多人看来,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并且在孩子们的早期教育中,爸爸参与的远没有妈妈多。其实,爸爸们在育儿方面有不少优势,有些时候甚至比妈妈更适合培养孩子。近日,美国《育儿网》便邀请众多育儿专家,指出了爸爸育儿的诸多可取之处。  爸爸懂得适度冒险。学会尝试和适度冒险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耶鲁大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凯尔·普鲁厄特博士认为,孩子要学会一项体育活动,总要有一些风险,而爸爸敢于冒险,容
期刊
他生于清末,是富庶人家的孩子。17岁结婚,生了三个儿子。他去日本留学,喜欢上围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棋艺不怎么样;回国后,他当小公务员,和工作相比,他更热心于对兄弟三人的培养。  怎么个培养法呢?先是为孩子们请了塾师,教他们四书五经,当时孩子们分别是8岁、6岁和4岁。为了便于监督,父亲也和他们一起听课,内容是《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经典。最小的孩子,怎么也记不住。如果屡背不出,就会挨打手心
期刊
2013年10月18日下午,江苏省儿基会举办“春蕾圆梦工程” 2013年受助大学生代表座谈会,25名来自南京高校的受助学生代表与省儿基会和资助单位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流,讲讲大学生活、说说心里话。  “春蕾圆梦爱心行动”开展四年来,得到了一批爱心单位、个人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国家工程院院士、省建科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省儿基会副理事长缪昌文动员下率先创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