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传承保护问题分析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实践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但是各个地区由于受到非遗民间艺人资源匮乏的影响,客观上削弱了非遗传承保护的总体实践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非遗传承保护领域民间艺人的重要作用,构建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机制。
  关键词:民间艺人 非遗传承保护 思路
  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旨在运用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做到完整收集与保留民间非遗资源,从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的文化演进传承价值。非遗传承保护的全过程需要建立在民间艺人的支持配合基础上,因为民间艺人构成了宝贵的非遗传承体系,并且属于不可或缺的非遗传承保护实施主体。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的各个层面具体实践工作都在致力于迅速推进,充分展现了民间艺人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领域的实践价值。
  一、以民间艺人为中心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意义
  民间艺术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总体背景下,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得到重视。民间艺人掌握着宝贵的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如果缺少了民间艺人的保障支撑因素,就无法得到成功传承,进而损失了珍贵的非遗文化资源。[1]由此可见,全面实施与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实践举措,必须充分依靠民间艺人资源。
  民间艺人具有承载与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地位,非遗如果要得到全面地保留与继承,则必须重视民间艺人的重要性。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民间艺人群体普遍表现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体系老化、认知观念陈旧等弊端,客观上给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加了难度。[2]为了在根本上实现改进与突破,有关部门目前在非遗传承保护领域必须重点关注民间艺人,增加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力度,突显非遗传承实践中的群体效应。
  二、非遗传承保护中的问题
  (一)民间艺人的综合素养不高,传承断层
  目前,民间艺人群体普遍呈现出认知结构陈旧的特征与缺陷,很多年龄较大的民间艺人往往观念认识不到位,因此无法做到正确理解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宗旨。此外,青年人不愿意投身到传承工作中,年龄断层严重,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地区缺少青年民间艺人作为重要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资源面临消亡的威胁。民间传统工艺整体上存在欠缺青年传承人的特征,融入城市化进程中的当地青年群体更加倾向于外出务工,对于传承当地的非遗文化没有表现出浓厚热情,存在人才匮乏缺陷的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状况将会明显阻碍非遗文化传播。在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赖以滋生民间传统工艺的深厚土壤已經逐渐被忽视。各个地区现有的民间艺人普遍表现为年龄段较大的特征,客观上导致民间宝贵的传统工艺手段面临失传的隐患与风险。[3]
  (二)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实施基础缺失
  非遗传承保护属于体系化的重要实践工作,旨在完整保存以及合理利用区域性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妥善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工作基础资源相对比较匮乏,集中表现为人才资源匮乏以及经费紧缺等现状。由于青年群体对于传统民间工艺欠缺深刻的认识,导致青年群体普遍存在漠视民间传统工艺的思维方式。某些地区在宣传工作落后的情况下,民间的优秀传统工艺作品无法获得大范围地呈现,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物质基础资源较为紧缺,落后的非遗文化传播路径和手段将会明显影响到民间艺术的推广传播效果。
  (三)非遗传承保护体系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
  非遗传承与非遗保护工作只有达到准确清晰的权限职责划分标准,才能确保有序开展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现阶段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上表现为部门权限划分方式模糊的缺陷,各个部门的机构负责人员未能准确认识自身的非遗保护传承职责范围。有关部门针对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作品欠缺保障力度,重点表现为欠缺经费资源支撑、人才资源支撑以及体系制度支撑。针对民间工艺在实施全面保护的过程中,目前现有的出版物与论著作品未能完整记载各个区域特有的民间工艺作品图样,同时也欠缺非遗网络资源库的保护措施。保护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客观上需要具备健全完整的艺术传承保护体系,但是各个地区现有的非遗文化保护机制以及传承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因此无法确保民间传承的非遗工艺获得普遍认同。
  三、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传承保护改进策略
  民间非遗中的音乐、文学、诗歌、舞蹈、书法以及美术等珍贵资源都需要依赖民间艺人才能获得广泛传承,否则,如果缺少了熟悉非遗资源特征与属性的民间艺人群体,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总体实施效果将会明显削弱,并且还会表现为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盲目性倾向。[4]民间传统工艺如果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与继承,就不能缺少艺术传承保护的机制支撑。但是截至目前,现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保护机制仍然欠缺实效性与完整性,阻碍了优秀民间工艺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在民间艺人为中心基础上的传承保护非遗策略应当包含如下要点。
  (一)合理改进非遗传承保护的部门职责分配方式
  非遗传承保护的部门职责划分方式非常关键,对非遗传承保护的整体实施成效将会产生重要影响。[5]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机构负责人员应当清晰划分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权限职责,避免表现为混淆部门权限职责的情况。有关部门针对专门负责管理与保护非遗文化资源的人员责任需要进行明确划分,增强各个岗位人员自身具备的职责意识。相关部门针对非遗文化传承以及民间艺人培养等重要实践工作领域都要投入更多经费资源,增加针对民间艺人群体的扶持与培养力度。
  作为管理部门,有必要运用构建网络数据库的做法来完整收集民间传统作品图样,依靠网络数据库的重要平台可以避免遗漏作品图样。相关部门针对图像资料、文字记载资料以及视频资料都要实施全方位的收集获取。为了实现优化与调整,作为管理部门亟待进行思路与意识的转变,致力于尽快构建合理、科学与健全的民间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助推民间的优秀非遗作品得以传播。   (二)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保护人才
  民间艺人应当被视为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关键支撑力量,并且应当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中心。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非遗的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全面加强,旨在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获得提升,有序传承与保留珍贵的传统民間非遗作品成果。针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人才队伍培养问题,总体思路应当体现在培育青年非遗传承人才,同时,还需要更多运用丰富与新颖的民间工艺作品传承形式来吸引青年艺术人才,改造优化现有的传承人才年龄结构。
  除此以外,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艺人中的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应当致力于全面培养,旨在明显优化民间艺人队伍的综合素养,确保民间艺人能掌握正确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6]
  (三)灵活运用非遗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非遗保护传承的具体路径应当体现灵活性,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非遗传播途径来吸引广大公众,增强非遗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情感共鸣效应。相关部门目前针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应当善于灵活运用信息化措施,依靠微信传播渠道、抖音以及快手等信息化软件来拓展非遗传播范围,全面拓宽现有的非遗传播途径。相关部门对于田野调查的实践工作力度应当予以逐步增加,通过收集完整与详细的前期调查数据来培养优秀民间艺人。网络信息化的非遗宣传与管理平台有益于拓展民间传统文化传播覆盖领域,充分展示网络技术手段融入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必要性。
  民间工艺作品本身带有独特的人文情感魅力,很多的民间传承作品都蕴含着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人文情感内涵。有关部门必须善于运用网络数据库等重要的技术措施,合理拓展民间传统工艺作品现有的传播领域。网络信息化的民间传统工艺推广传播平台可以保证非遗民间工艺作品获得更大范围的群众认同,增强民间传统工艺的宣传工作总体实施成效。当地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传统工艺作品还应当格外关注品牌效应,致力于促进形成覆盖领域更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牌辐射效应。因此,针对宝贵的非遗民间工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民间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非遗资源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非遗传承人应当积极改进自身思路,配合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传承保护的全面开展过程必须依赖民间艺人,民间艺人因此构成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支撑。在目前的情况下,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工作领域仍然存在民间艺人的综合素养水准有待提升,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实施基础落后,非遗传承保护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等缺陷,因此严重阻碍了非遗文化资源发挥最大化价值。为了对此进行合理地应对与优化,现阶段必须构建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应当着眼于划清部门权限和职责,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保护人才,灵活运用非遗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半山泥猫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体系的探讨及教育思考[J].设计艺术研究,2020,11(02):29-33.
  [2]臧小艳,贺智利.陕北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以陕北民歌为例[J].品位·经典,2020(07):32-35+47.
  [3]李贞莹.数字化视域下非遗侗绣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评《传承与再生产:湖南通道侗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0,42(03):970.
  [4]刘天蓬.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路径研究——以“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02(03):134-136.
  [5]赵涛.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以“非遗有范儿”为例[J].曲艺,2020(03):36-38.
  [6]魏美仙,魏惠琴.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03):55-60.
  (作者简介:李崟,女,本科,新疆温宿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民间文化、非遗)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人员、经费不足,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难以开展等诸多难题,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进一步激活现有馆藏资源,为图书馆建设注入新活力.本文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阐述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实践成效和确保长期参与的机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群众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群众文化建设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多样,其中广场舞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项目之一。本文针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以及价值进行分析,探索广场舞活动组织工作创新优化路径,旨在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 广场舞 文化现象 活动组织 策略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很多地方尤其
摘要: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是文艺单位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文艺单位推进文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史料支撑。文艺单位有效利用文化艺术档案促进本单位高质量发展,对于本单位在推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思想认识、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等三个方面,就文艺单位做好新时代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艺单位 新时代 文化艺术 档案管理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
摘要:地方公共图书馆属于为大众提供阅读服务的主要场所,其服务管理质量决定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关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此,公共图书馆应注重管理服务上的创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此让各类阅读活动顺利实施。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地方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地方公共图书馆 管理服务创新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去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也
摘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质量追求,在互联网大幅度普及的时候,文化也以多种方式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更高水平的数字化服务,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文化馆 数字化服务  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精华所在,在现今社会,人
在涂尔干看来,由于宗教和科学的本质均为社会性的,因此,科学可以代替宗教,培养人们的集体意识,促使个体融入社会.为实现这一点,涂尔干认为科学教育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的概念;二是科学的进程.同时,科学教学需要注意:运用集体化特征的话语、关注概念与概念体系的链接.对于当前的教育而言,涂尔干的思考带来的启示主要是:教育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进程的教育、在科学教学中注意选择集体性的语言.
摘要:当前,基层群众文化不断发展,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其中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样,已经逐渐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促进社会实现和谐发展。基于此,文中就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辅导的意义、舞蹈创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改善现状,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 舞蹈创作 辅导方法  
摘要: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活动形式中,群众舞蹈以其参与度高、生活气息浓厚、适合基层演出、兼具锻炼功效等特点逐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潮流。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迎来了百花竞秀、蓬勃发展的大好时代,许多优秀作品绽放舞台。身处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群众文化舞蹈力作是编导肩上责无旁贷的使命。经过多年编创
“牛顿定律教育”与“诚实教育”,是两种内容不同的教育.“牛顿定律”代表知识,“牛顿定律教育”代表知识教育;“诚实”代表德性,“诚实教育”代表德性教育.知识、知识教育,德性、德性教育,可以代表人类教育的基本内涵.其中生发的最通俗的话题是:知识重要,抑或德性重要?人放弃了知识,仍然是人,但德性永远不能放弃,人放弃德性就不再是人了.
同步课堂背景下,教师发展面临着受援教师角色边缘化、互动教学模式失配、新技术使用与整合能力有限等困境.从场景理论出发,教育场景的融合、教学行为的中区化和群体身份的重塑,为认识和分析同步课堂教师发展困境提供了新思路.要破解同步课堂教师发展困境,教师应主动调适自身的角色形象,即要做知识的精准推送者、密切联系的合作者、技教融合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