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实践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但是各个地区由于受到非遗民间艺人资源匮乏的影响,客观上削弱了非遗传承保护的总体实践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索非遗传承保护领域民间艺人的重要作用,构建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机制。
关键词:民间艺人 非遗传承保护 思路
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旨在运用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做到完整收集与保留民间非遗资源,从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的文化演进传承价值。非遗传承保护的全过程需要建立在民间艺人的支持配合基础上,因为民间艺人构成了宝贵的非遗传承体系,并且属于不可或缺的非遗传承保护实施主体。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的各个层面具体实践工作都在致力于迅速推进,充分展现了民间艺人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领域的实践价值。
一、以民间艺人为中心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意义
民间艺术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总体背景下,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得到重视。民间艺人掌握着宝贵的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如果缺少了民间艺人的保障支撑因素,就无法得到成功传承,进而损失了珍贵的非遗文化资源。[1]由此可见,全面实施与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实践举措,必须充分依靠民间艺人资源。
民间艺人具有承载与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地位,非遗如果要得到全面地保留与继承,则必须重视民间艺人的重要性。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民间艺人群体普遍表现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体系老化、认知观念陈旧等弊端,客观上给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加了难度。[2]为了在根本上实现改进与突破,有关部门目前在非遗传承保护领域必须重点关注民间艺人,增加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力度,突显非遗传承实践中的群体效应。
二、非遗传承保护中的问题
(一)民间艺人的综合素养不高,传承断层
目前,民间艺人群体普遍呈现出认知结构陈旧的特征与缺陷,很多年龄较大的民间艺人往往观念认识不到位,因此无法做到正确理解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宗旨。此外,青年人不愿意投身到传承工作中,年龄断层严重,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地区缺少青年民间艺人作为重要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资源面临消亡的威胁。民间传统工艺整体上存在欠缺青年传承人的特征,融入城市化进程中的当地青年群体更加倾向于外出务工,对于传承当地的非遗文化没有表现出浓厚热情,存在人才匮乏缺陷的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状况将会明显阻碍非遗文化传播。在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赖以滋生民间传统工艺的深厚土壤已經逐渐被忽视。各个地区现有的民间艺人普遍表现为年龄段较大的特征,客观上导致民间宝贵的传统工艺手段面临失传的隐患与风险。[3]
(二)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实施基础缺失
非遗传承保护属于体系化的重要实践工作,旨在完整保存以及合理利用区域性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妥善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工作基础资源相对比较匮乏,集中表现为人才资源匮乏以及经费紧缺等现状。由于青年群体对于传统民间工艺欠缺深刻的认识,导致青年群体普遍存在漠视民间传统工艺的思维方式。某些地区在宣传工作落后的情况下,民间的优秀传统工艺作品无法获得大范围地呈现,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物质基础资源较为紧缺,落后的非遗文化传播路径和手段将会明显影响到民间艺术的推广传播效果。
(三)非遗传承保护体系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
非遗传承与非遗保护工作只有达到准确清晰的权限职责划分标准,才能确保有序开展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现阶段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上表现为部门权限划分方式模糊的缺陷,各个部门的机构负责人员未能准确认识自身的非遗保护传承职责范围。有关部门针对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作品欠缺保障力度,重点表现为欠缺经费资源支撑、人才资源支撑以及体系制度支撑。针对民间工艺在实施全面保护的过程中,目前现有的出版物与论著作品未能完整记载各个区域特有的民间工艺作品图样,同时也欠缺非遗网络资源库的保护措施。保护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客观上需要具备健全完整的艺术传承保护体系,但是各个地区现有的非遗文化保护机制以及传承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因此无法确保民间传承的非遗工艺获得普遍认同。
三、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传承保护改进策略
民间非遗中的音乐、文学、诗歌、舞蹈、书法以及美术等珍贵资源都需要依赖民间艺人才能获得广泛传承,否则,如果缺少了熟悉非遗资源特征与属性的民间艺人群体,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总体实施效果将会明显削弱,并且还会表现为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盲目性倾向。[4]民间传统工艺如果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与继承,就不能缺少艺术传承保护的机制支撑。但是截至目前,现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保护机制仍然欠缺实效性与完整性,阻碍了优秀民间工艺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在民间艺人为中心基础上的传承保护非遗策略应当包含如下要点。
(一)合理改进非遗传承保护的部门职责分配方式
非遗传承保护的部门职责划分方式非常关键,对非遗传承保护的整体实施成效将会产生重要影响。[5]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机构负责人员应当清晰划分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权限职责,避免表现为混淆部门权限职责的情况。有关部门针对专门负责管理与保护非遗文化资源的人员责任需要进行明确划分,增强各个岗位人员自身具备的职责意识。相关部门针对非遗文化传承以及民间艺人培养等重要实践工作领域都要投入更多经费资源,增加针对民间艺人群体的扶持与培养力度。
作为管理部门,有必要运用构建网络数据库的做法来完整收集民间传统作品图样,依靠网络数据库的重要平台可以避免遗漏作品图样。相关部门针对图像资料、文字记载资料以及视频资料都要实施全方位的收集获取。为了实现优化与调整,作为管理部门亟待进行思路与意识的转变,致力于尽快构建合理、科学与健全的民间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助推民间的优秀非遗作品得以传播。 (二)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保护人才
民间艺人应当被视为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关键支撑力量,并且应当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中心。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非遗的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全面加强,旨在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获得提升,有序传承与保留珍贵的传统民間非遗作品成果。针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人才队伍培养问题,总体思路应当体现在培育青年非遗传承人才,同时,还需要更多运用丰富与新颖的民间工艺作品传承形式来吸引青年艺术人才,改造优化现有的传承人才年龄结构。
除此以外,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艺人中的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应当致力于全面培养,旨在明显优化民间艺人队伍的综合素养,确保民间艺人能掌握正确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6]
(三)灵活运用非遗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非遗保护传承的具体路径应当体现灵活性,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非遗传播途径来吸引广大公众,增强非遗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情感共鸣效应。相关部门目前针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应当善于灵活运用信息化措施,依靠微信传播渠道、抖音以及快手等信息化软件来拓展非遗传播范围,全面拓宽现有的非遗传播途径。相关部门对于田野调查的实践工作力度应当予以逐步增加,通过收集完整与详细的前期调查数据来培养优秀民间艺人。网络信息化的非遗宣传与管理平台有益于拓展民间传统文化传播覆盖领域,充分展示网络技术手段融入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必要性。
民间工艺作品本身带有独特的人文情感魅力,很多的民间传承作品都蕴含着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人文情感内涵。有关部门必须善于运用网络数据库等重要的技术措施,合理拓展民间传统工艺作品现有的传播领域。网络信息化的民间传统工艺推广传播平台可以保证非遗民间工艺作品获得更大范围的群众认同,增强民间传统工艺的宣传工作总体实施成效。当地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传统工艺作品还应当格外关注品牌效应,致力于促进形成覆盖领域更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牌辐射效应。因此,针对宝贵的非遗民间工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民间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非遗资源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非遗传承人应当积极改进自身思路,配合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传承保护的全面开展过程必须依赖民间艺人,民间艺人因此构成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支撑。在目前的情况下,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工作领域仍然存在民间艺人的综合素养水准有待提升,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实施基础落后,非遗传承保护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等缺陷,因此严重阻碍了非遗文化资源发挥最大化价值。为了对此进行合理地应对与优化,现阶段必须构建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应当着眼于划清部门权限和职责,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保护人才,灵活运用非遗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半山泥猫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体系的探讨及教育思考[J].设计艺术研究,2020,11(02):29-33.
[2]臧小艳,贺智利.陕北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以陕北民歌为例[J].品位·经典,2020(07):32-35+47.
[3]李贞莹.数字化视域下非遗侗绣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评《传承与再生产:湖南通道侗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0,42(03):970.
[4]刘天蓬.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路径研究——以“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02(03):134-136.
[5]赵涛.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以“非遗有范儿”为例[J].曲艺,2020(03):36-38.
[6]魏美仙,魏惠琴.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03):55-60.
(作者简介:李崟,女,本科,新疆温宿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民间文化、非遗)
(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民间艺人 非遗传承保护 思路
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旨在运用科学的手段来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做到完整收集与保留民间非遗资源,从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的文化演进传承价值。非遗传承保护的全过程需要建立在民间艺人的支持配合基础上,因为民间艺人构成了宝贵的非遗传承体系,并且属于不可或缺的非遗传承保护实施主体。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的各个层面具体实践工作都在致力于迅速推进,充分展现了民间艺人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领域的实践价值。
一、以民间艺人为中心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意义
民间艺术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总体背景下,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得到重视。民间艺人掌握着宝贵的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如果缺少了民间艺人的保障支撑因素,就无法得到成功传承,进而损失了珍贵的非遗文化资源。[1]由此可见,全面实施与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实践举措,必须充分依靠民间艺人资源。
民间艺人具有承载与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地位,非遗如果要得到全面地保留与继承,则必须重视民间艺人的重要性。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民间艺人群体普遍表现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体系老化、认知观念陈旧等弊端,客观上给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增加了难度。[2]为了在根本上实现改进与突破,有关部门目前在非遗传承保护领域必须重点关注民间艺人,增加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力度,突显非遗传承实践中的群体效应。
二、非遗传承保护中的问题
(一)民间艺人的综合素养不高,传承断层
目前,民间艺人群体普遍呈现出认知结构陈旧的特征与缺陷,很多年龄较大的民间艺人往往观念认识不到位,因此无法做到正确理解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宗旨。此外,青年人不愿意投身到传承工作中,年龄断层严重,在此种情况下,很多地区缺少青年民间艺人作为重要的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资源面临消亡的威胁。民间传统工艺整体上存在欠缺青年传承人的特征,融入城市化进程中的当地青年群体更加倾向于外出务工,对于传承当地的非遗文化没有表现出浓厚热情,存在人才匮乏缺陷的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状况将会明显阻碍非遗文化传播。在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赖以滋生民间传统工艺的深厚土壤已經逐渐被忽视。各个地区现有的民间艺人普遍表现为年龄段较大的特征,客观上导致民间宝贵的传统工艺手段面临失传的隐患与风险。[3]
(二)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实施基础缺失
非遗传承保护属于体系化的重要实践工作,旨在完整保存以及合理利用区域性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妥善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工作基础资源相对比较匮乏,集中表现为人才资源匮乏以及经费紧缺等现状。由于青年群体对于传统民间工艺欠缺深刻的认识,导致青年群体普遍存在漠视民间传统工艺的思维方式。某些地区在宣传工作落后的情况下,民间的优秀传统工艺作品无法获得大范围地呈现,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物质基础资源较为紧缺,落后的非遗文化传播路径和手段将会明显影响到民间艺术的推广传播效果。
(三)非遗传承保护体系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明确
非遗传承与非遗保护工作只有达到准确清晰的权限职责划分标准,才能确保有序开展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现阶段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整体上表现为部门权限划分方式模糊的缺陷,各个部门的机构负责人员未能准确认识自身的非遗保护传承职责范围。有关部门针对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作品欠缺保障力度,重点表现为欠缺经费资源支撑、人才资源支撑以及体系制度支撑。针对民间工艺在实施全面保护的过程中,目前现有的出版物与论著作品未能完整记载各个区域特有的民间工艺作品图样,同时也欠缺非遗网络资源库的保护措施。保护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客观上需要具备健全完整的艺术传承保护体系,但是各个地区现有的非遗文化保护机制以及传承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因此无法确保民间传承的非遗工艺获得普遍认同。
三、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传承保护改进策略
民间非遗中的音乐、文学、诗歌、舞蹈、书法以及美术等珍贵资源都需要依赖民间艺人才能获得广泛传承,否则,如果缺少了熟悉非遗资源特征与属性的民间艺人群体,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总体实施效果将会明显削弱,并且还会表现为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盲目性倾向。[4]民间传统工艺如果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与继承,就不能缺少艺术传承保护的机制支撑。但是截至目前,现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保护机制仍然欠缺实效性与完整性,阻碍了优秀民间工艺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在具体实践中,建立在民间艺人为中心基础上的传承保护非遗策略应当包含如下要点。
(一)合理改进非遗传承保护的部门职责分配方式
非遗传承保护的部门职责划分方式非常关键,对非遗传承保护的整体实施成效将会产生重要影响。[5]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机构负责人员应当清晰划分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权限职责,避免表现为混淆部门权限职责的情况。有关部门针对专门负责管理与保护非遗文化资源的人员责任需要进行明确划分,增强各个岗位人员自身具备的职责意识。相关部门针对非遗文化传承以及民间艺人培养等重要实践工作领域都要投入更多经费资源,增加针对民间艺人群体的扶持与培养力度。
作为管理部门,有必要运用构建网络数据库的做法来完整收集民间传统作品图样,依靠网络数据库的重要平台可以避免遗漏作品图样。相关部门针对图像资料、文字记载资料以及视频资料都要实施全方位的收集获取。为了实现优化与调整,作为管理部门亟待进行思路与意识的转变,致力于尽快构建合理、科学与健全的民间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助推民间的优秀非遗作品得以传播。 (二)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保护人才
民间艺人应当被视为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关键支撑力量,并且应当作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中心。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非遗的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全面加强,旨在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获得提升,有序传承与保留珍贵的传统民間非遗作品成果。针对优秀的民间工艺人才队伍培养问题,总体思路应当体现在培育青年非遗传承人才,同时,还需要更多运用丰富与新颖的民间工艺作品传承形式来吸引青年艺术人才,改造优化现有的传承人才年龄结构。
除此以外,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艺人中的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应当致力于全面培养,旨在明显优化民间艺人队伍的综合素养,确保民间艺人能掌握正确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6]
(三)灵活运用非遗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非遗保护传承的具体路径应当体现灵活性,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非遗传播途径来吸引广大公众,增强非遗文化资源本身具备的情感共鸣效应。相关部门目前针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应当善于灵活运用信息化措施,依靠微信传播渠道、抖音以及快手等信息化软件来拓展非遗传播范围,全面拓宽现有的非遗传播途径。相关部门对于田野调查的实践工作力度应当予以逐步增加,通过收集完整与详细的前期调查数据来培养优秀民间艺人。网络信息化的非遗宣传与管理平台有益于拓展民间传统文化传播覆盖领域,充分展示网络技术手段融入非遗保护传承领域的必要性。
民间工艺作品本身带有独特的人文情感魅力,很多的民间传承作品都蕴含着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人文情感内涵。有关部门必须善于运用网络数据库等重要的技术措施,合理拓展民间传统工艺作品现有的传播领域。网络信息化的民间传统工艺推广传播平台可以保证非遗民间工艺作品获得更大范围的群众认同,增强民间传统工艺的宣传工作总体实施成效。当地有关部门目前针对民间传统工艺作品还应当格外关注品牌效应,致力于促进形成覆盖领域更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牌辐射效应。因此,针对宝贵的非遗民间工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民间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非遗资源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非遗传承人应当积极改进自身思路,配合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传承保护的全面开展过程必须依赖民间艺人,民间艺人因此构成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支撑。在目前的情况下,非遗传承保护的实践工作领域仍然存在民间艺人的综合素养水准有待提升,非遗传承保护的工作实施基础落后,非遗传承保护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等缺陷,因此严重阻碍了非遗文化资源发挥最大化价值。为了对此进行合理地应对与优化,现阶段必须构建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应当着眼于划清部门权限和职责,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保护人才,灵活运用非遗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半山泥猫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体系的探讨及教育思考[J].设计艺术研究,2020,11(02):29-33.
[2]臧小艳,贺智利.陕北非遗中的红色文化基因保护与传承——以陕北民歌为例[J].品位·经典,2020(07):32-35+47.
[3]李贞莹.数字化视域下非遗侗绣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评《传承与再生产:湖南通道侗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0,42(03):970.
[4]刘天蓬.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路径研究——以“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02(03):134-136.
[5]赵涛.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以“非遗有范儿”为例[J].曲艺,2020(03):36-38.
[6]魏美仙,魏惠琴.以民间艺人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9(03):55-60.
(作者简介:李崟,女,本科,新疆温宿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民间文化、非遗)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