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但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如《许世友四跪慈母》,主要通过刻画“许世友”四次跪拜母亲的动人情景,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在教学中,我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让学生学习人物的品质,又通过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通过文本进行拓展,由许世友孝敬母亲,联系到学生自身要孝敬的亲人,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默默回忆自己的经历,抓住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来与同学分享、交流,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来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升华了主题,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引导学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二、选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等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我”看到年轻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具体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俗话说: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讓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教学中,我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收获——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起来!同时,让孩子们来说说读之后的内心感受,并以“爱国”为话题去展开交流、讨论,争取做到“我口说我心”。
三、观察生活丰富积累
1.联系生活,开拓生活源泉。生活是作文之本,没有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就无法形成于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去了解社区的建设,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科学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言能力。语言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坚持写周记,记叙自己真实见闻感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办几期手抄报;让学生每学期种植一种植物,并写一篇说明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的短文;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每学期参加一次讲故事、朗诵、书写等语文竞赛活动。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融合,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去表露真情实感
《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自由地、自主地地写,从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首先,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作文的题目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导向的作用,同时它还有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作用。从生活到题目中间有一个过程,学生独立走完这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就更不能在题目上限制学生,应该从题目上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趣,给他们各自有选取合适题材的、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当然,题目宽泛也并不等于完全让学生撒手自由命题。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让他自由命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明确习作的范围,从时间上、空间上或人物关系上,大致提供一个范围,那样,就便于学生从这一范围中搜集作文材料,然后通过比较就可以选定。
其次,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
《课标》中关于习作部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为此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
五、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的表现出来。
每一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尊重,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且不加掩饰。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赏识和尊重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与希望,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所以,只有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作文,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善于表达真情。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但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如《许世友四跪慈母》,主要通过刻画“许世友”四次跪拜母亲的动人情景,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在教学中,我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让学生学习人物的品质,又通过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最后通过文本进行拓展,由许世友孝敬母亲,联系到学生自身要孝敬的亲人,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默默回忆自己的经历,抓住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来与同学分享、交流,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来进行小练笔,这样既升华了主题,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引导学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二、选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等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我”看到年轻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具体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俗话说: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讓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教学中,我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收获——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起来!同时,让孩子们来说说读之后的内心感受,并以“爱国”为话题去展开交流、讨论,争取做到“我口说我心”。
三、观察生活丰富积累
1.联系生活,开拓生活源泉。生活是作文之本,没有生活的经验和感受,就无法形成于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调动学生观察、实践、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去了解社区的建设,了解农村的风俗人情,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生自然真实、朴素美好的情感。其次是引导学生实践,家务农活、手工制作,科学课的各种实验都要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感、有所悟。只有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才有话可写,有真实的见闻,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言能力。语言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坚持写周记,记叙自己真实见闻感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办几期手抄报;让学生每学期种植一种植物,并写一篇说明实验过程、结果和体会的短文;根据个人兴趣特长,每学期参加一次讲故事、朗诵、书写等语文竞赛活动。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以及学科间的融合,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四、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去表露真情实感
《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自由地、自主地地写,从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首先,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作文的题目往往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导向的作用,同时它还有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作用。从生活到题目中间有一个过程,学生独立走完这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就更不能在题目上限制学生,应该从题目上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趣,给他们各自有选取合适题材的、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当然,题目宽泛也并不等于完全让学生撒手自由命题。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让他自由命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明确习作的范围,从时间上、空间上或人物关系上,大致提供一个范围,那样,就便于学生从这一范围中搜集作文材料,然后通过比较就可以选定。
其次,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
《课标》中关于习作部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为此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
五、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的表现出来。
每一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尊重,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尤为强烈且不加掩饰。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赏识和尊重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与希望,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所以,只有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尊重、赏识学生的个性作文,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善于表达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