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具有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弹性的课程内容,为兴趣、爱好、能力和发展意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始终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深刻领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在概念课教学的设计中,是科学、有效实施概念课教学的有力保障。
解析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因此,化学概念反映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如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酸、碱、盐、氧化、还原等都是化学概念。化学概念教学就是将大量的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在教学中以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并学会应用,从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原化学教学大纲这样论述:“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或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这说明了化学概念教学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凸显学习体验的化学概念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前认识”,即生活体验和学习体验,精心创设研究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和建立概念,并在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引领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仅以必修II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为例。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要求,我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学背景、学习背景、学生的前认知和学习困难点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预测,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引入概念—体验概念—形成概念—感悟概念。
环节1:设计情境,引发思考
引入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研究领域,即催化剂能加快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反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事实,激发了学生“尝试”的欲望,使学生在惊叹于科学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更让所有的学生体会到学习控制化学反应快慢的重要性。
环节2:体验探究,总结归纳
“慧眼看生活”版块的设计,主要陈列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常见但并未注意的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事实,吸引学生从中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认识到学习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用价值。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不足,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必须辅以必要的实验探究,才能使结论更具科学性。因此,教师设计了实验探究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体验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环节3:制造冲突,形成概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实验现象角度来定性比较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如冒气泡的快慢、固体量减少的快慢、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溶液变浑浊的快慢等。而在定量描述时,又很容易直接迁移物理学对速率的定义,用相同时间内物质的量的变化来定量描述反应速率。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组反应:相同条件下,镁和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快;相同时间内,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比铝和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多。但是如果铝和盐酸同时加量,可以让相同时间内铝和盐酸生成的气体多于镁,但反应速率仍然是镁的快。在这个认知冲突下,学生意识到了单位体积在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过程中的重要性,对自己先前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产生修正概念的欲望。
环节4:学为我用,感受价值
科学的实用性是吸引学生不断钻研的动力,而成功的喜悦更能引领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去获得下一次成功。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反应的速率及改变条件、控制速率的重要意义,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认可和肯定。通过汽车安全气囊中化学反应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对生活和生产中选择合适反应的重要性;合成氨工业生产条件的优化,让学生体验到改变条件,调控速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贡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精心创设情境,重视概念引入。教师要创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与学习环境有意义的建构。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也要利用好各种情境,如引入情境、实验探究、认知冲突的创设、知识应用等环节,使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看似枯燥的概念课教学和学生的前认知、生活体验、学习体验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认知内容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将自觉地进入到概念研究的情境中来。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从对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其过程充分体现出概念学习的价值。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概念形成。有句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学生亲自体验形成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意义所在,而不能单纯地为了教概念而教概念,关注概念本身而忽略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错误的,这是忽略学生思维发展的做法,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设计过程。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的概念,才会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在应用实践环节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否则,学生获得的概念只能靠记忆来维持。因此,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和探究到的内容与过程,教师决不要“代办”,而是要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分析实验现象后面隐藏着的知识本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概念学习的乐趣。
利用认知冲突,引导概念修正。明朝陈献章提出:“学贵有疑,疑而后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意思是说,学习的可贵之处,在于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质疑,才能有长进。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难免有疑问、有质疑。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前能力和前认知作充分的了解和预设,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困难点,适时地点拨和有技巧性的提示,都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修正,获得和生成准确的概念,避免错误印象对思维的干扰,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概念应用。运用概念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是对学生概念理解程度的真正考查和检验。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概念的应用环节,除了能利用概念解决一些应试的试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具体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利用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概念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 王宇华
解析化学概念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因此,化学概念反映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如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酸、碱、盐、氧化、还原等都是化学概念。化学概念教学就是将大量的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在教学中以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并学会应用,从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原化学教学大纲这样论述:“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或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这说明了化学概念教学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凸显学习体验的化学概念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体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前认识”,即生活体验和学习体验,精心创设研究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和建立概念,并在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引领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仅以必修II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为例。
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要求,我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学背景、学习背景、学生的前认知和学习困难点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预测,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引入概念—体验概念—形成概念—感悟概念。
环节1:设计情境,引发思考
引入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研究领域,即催化剂能加快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反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事实,激发了学生“尝试”的欲望,使学生在惊叹于科学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更让所有的学生体会到学习控制化学反应快慢的重要性。
环节2:体验探究,总结归纳
“慧眼看生活”版块的设计,主要陈列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常见但并未注意的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反应速率的事实,吸引学生从中得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认识到学习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用价值。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不足,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必须辅以必要的实验探究,才能使结论更具科学性。因此,教师设计了实验探究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体验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
环节3:制造冲突,形成概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已经习惯于从实验现象角度来定性比较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如冒气泡的快慢、固体量减少的快慢、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溶液变浑浊的快慢等。而在定量描述时,又很容易直接迁移物理学对速率的定义,用相同时间内物质的量的变化来定量描述反应速率。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组反应:相同条件下,镁和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快;相同时间内,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比铝和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多。但是如果铝和盐酸同时加量,可以让相同时间内铝和盐酸生成的气体多于镁,但反应速率仍然是镁的快。在这个认知冲突下,学生意识到了单位体积在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过程中的重要性,对自己先前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产生修正概念的欲望。
环节4:学为我用,感受价值
科学的实用性是吸引学生不断钻研的动力,而成功的喜悦更能引领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去获得下一次成功。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反应的速率及改变条件、控制速率的重要意义,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认可和肯定。通过汽车安全气囊中化学反应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到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对生活和生产中选择合适反应的重要性;合成氨工业生产条件的优化,让学生体验到改变条件,调控速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贡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精心创设情境,重视概念引入。教师要创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与学习环境有意义的建构。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也要利用好各种情境,如引入情境、实验探究、认知冲突的创设、知识应用等环节,使抽象的概念生动化、具体化,使看似枯燥的概念课教学和学生的前认知、生活体验、学习体验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认知内容和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将自觉地进入到概念研究的情境中来。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从对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其过程充分体现出概念学习的价值。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概念形成。有句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里所强调的,就是学生亲自体验形成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意义所在,而不能单纯地为了教概念而教概念,关注概念本身而忽略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错误的,这是忽略学生思维发展的做法,也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设计过程。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的概念,才会被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在应用实践环节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否则,学生获得的概念只能靠记忆来维持。因此,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和探究到的内容与过程,教师决不要“代办”,而是要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分析实验现象后面隐藏着的知识本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概念学习的乐趣。
利用认知冲突,引导概念修正。明朝陈献章提出:“学贵有疑,疑而后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矣。”意思是说,学习的可贵之处,在于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质疑,才能有长进。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难免有疑问、有质疑。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前能力和前认知作充分的了解和预设,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困难点,适时地点拨和有技巧性的提示,都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修正,获得和生成准确的概念,避免错误印象对思维的干扰,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概念应用。运用概念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是对学生概念理解程度的真正考查和检验。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概念的应用环节,除了能利用概念解决一些应试的试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具体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利用概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概念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