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预测衢州未来经济社会与交通需求发展规律

来源 :四川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通建设与未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增大了经济活动的范围;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文章利用Excel软件对衢州市1949~2018年间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经济总值、货物运输量、旅客运送量、第三产业总值占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公路里程、铁路总运营里程进行分析,并利用FORECAST.ETS函数对未来经济、交通发展趋势进行计算并作出相应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发展对于衢州市经济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当2009年货运量大幅上升、客运量大幅下降时,经济总值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未来衢州应继续发展交通建设,并调整交通结构建设,建议尝试将交通运输发展重心偏向客运方面。
  【关键词】Excel; 计算指数平滑算法; 未来经济与交通需求; 交通结构调整
  【中国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志码】A
  1 衢州市交通发展背景
  自1980年起,衢州市一改19世纪中叶的经济低迷状态,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经济总值呈指数形式上升,且在近五年内有增长速度加快趋势;第三产业占比呈线性增长,且在近五年内趋于稳定;旅客运送量1960年后呈指数形式上升,且在2005年后有大幅减少;货物运输量大致呈指数形式上升,且在近五年内有增长速度加快趋势;公路里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五年有较快增长趋势;铁路总运营里程整体呈不变状态,近五年有上升且随后保持稳定不变。衢州市交通建设发展的整体状况较好,经济发展势头优良。
  2 Excel图表功能分析衢州市各项指标
  本文提取出衢州市自1949~2018年间的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经济总值、货物运输量、旅客运送量、第三产业总值占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公路里程、铁路总运营里程的数据,并分别以年份为横坐标,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做单项分析散点图;以虚线的形式做出趋势线;将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经济总值整合至同一散点图内进行分析对比;将公路里程、铁路总运营里程整合至同一散点图内进行分析对比;将货物运输量、旅客运送量整合至同一散点图内进行分析对比。
  2.1 全市生产总值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1(曲线为趋势线)可知,全市生产总值随时间变化大致呈指数形式上升,且在2014年出现增幅渐缓趋势。
  2.2 第三产业增加值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2(曲线为趋势线)可知,1949~2015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时间关系大致呈指数形式。且在2014年时有渐增的上升趋势,且趋势高于预测线的增长趋势。
  2.3 第三产业占比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3(直线为趋势线)可知,第三产业占比随时间变化大致为线性关系,总体为上升趋势,且在2003~2011年间伴有较大波动。2011~2017年恢复上升趋势,2017年后以高于趋势线的增长趋势继续上升。
  2.4 旅客运送量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4可知(直线为趋势线),第三产业占比在1949~2004年期间呈线性增长,在2003~2011年期间有较高增长趋势,但在2011年后总体呈骤降趋势。
  2.5 货物运输量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5可知(直线为趋势线),货物运输量大致呈指数形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波动性。在2014年后呈更高的增长趋势,并有望超过趋势线。
  2.6 公路里程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6可知,公路里程的变化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05~2006年间由骤增段,2016年后暂缓增长。
  2.7 铁路营业里程随时间变化散点图
  由图7可知,铁路营业里程在2006~2008年间有增长外,其余时间段几乎保持不变状态。
  2.8 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随时间变化对比散点图
  由图8可知,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呈指数形式上升,且第三产业增加值以更快的增幅上升;在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涨幅降低时,第三产业仍呈原状态上升。
  2.9 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随时间变化对比散点图
  由图9可知,在运输方式上,公路里程占较大份额,且公路里程在逐年上涨。
  2.10 旅客运送量、货物运输量随时间变化对比散点图
  由图10可知,旅客运送量和货物运输量在2012年前较为接近,在2012年后,旅客运送量大幅下降,货物运输量大幅上涨。由表2~8可知,旅客运送量和货物运输量在2012年前较为接近,在2012年后,旅客运送量大幅下降,货物运输量大幅上涨。
  2.11 小结
  利用Excel对衢州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散点图如图1~图8所示。从整体来看,交通运输促进了衢州市的经济发展,且促进作用仍未达到饱和点;由图3可知,第三产业占比呈现为逐渐上涨趋势;由图8可知,在衢州市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速在加快上涨。
  由指数趋势线与原曲线相比可知,二者均符合指数模型。可以在原有数据基础上,利用FORECAST.ETS函数進行未来经济预测。FORECAST.ETS函数为指数型预测模型,由于原有数据呈指数趋势变化,故可借助原有数据为预测基础利用指数对未来指定数据进行预测。
  3 Excel函数功能预测衢州市未来发展指标
  利用FORECAST.ETS函数,以1949~2018年间的数据为预测基础,对各项数据进行预测。
  FORECAST.ETS函数,包扩Values、Timeline、Seasonality、Date.completion四项指标。Values是预测基础的数值的范围,在本次研究中对应为历年所对应各项指标的数据;Timeline则是预测基础的数组范围,在本次研究中对应为历年年份数值;Seasonality是季节性模式长度的选择,本次研究中取值为1,即自动检测季节性变化,以提高预算结果的准确度;Date.completion则是用于处理缺失值的可选值,本次研究中取值为1,即将缺失值替换为插值,以避免由于其他变量对预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本文遵循Excel数据处理原则,将1949~2015年间的各项指标作为Values取值范围;将Timeline取值为1949~2015,考虑到季节性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故设置Seasonality取值为1,Date.completion取值为1,对各项指标进行如上分析。
  考虑到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以及数据的时限性,本文只预测分析了2021~2025年共计5年的数据。预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衢州市未来经济将与交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占比将突破50 %,有望衢州市支柱产业模式;按当下发展趋势,未来五年衢州市的旅客运送将持续上涨,但涨幅不大,货物运输量将以较快增长趋势继续上涨。
  由测结果推测衢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状况,应以第三产业为核心,加强交通建设,并继续调整交通运输业的结构,未来将有望成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
  4 基于Excel图表函数分析的衢州市经济与交通发展预测
  (1)结合图8(全市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随时间变化图)及其预测值可知,2014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增幅渐缓,而第三产业经济总值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衢州市第一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但第三产业并未受到影响。故第三产业更适宜衢州发展。
  (2)結合图3(第三产业总值占比随时间变化图)及其预测值可知,近年第三产业发展一改以往的低迷、不稳定状态,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可为衢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由图2(第三产业增加值随时间变化图)以及图9(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随时间变化图)及预测值可知,衢州市的交通网络并未发展至饱和状态,交通运输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对于衢州市经济发展仍有促进作用。
  (4)结合图10(旅客运送量、货物运输量随时间变化散点图)可知,在2010年左右,货运量大幅上增、客运量大幅下跌;同时衢州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并未取得较明显变化。在2003~2007年间,衢州市货运量高于客运量,全市生产总值出现较高增长趋势;在2012年后,货运量再次高于客运量,全市生产总值再次取得更高增长趋势。说明物流业更适合衢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5 基于分析结果及预测情况对衢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建议
  (1)根据上述分析结果1、分析结果2,可得出:衢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且与其他行业相比之下,第三产业更适宜衢州的未来发展,可以为衢州市贡献更大的经济效益。
  (2)根据上述分析结果3,可得出:交通网络仍有完善空间,交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有待发展,有望为衢州市提供更多经济效益。
  (3)根据上述分析结果4,可得出:每当货运量高于客运量时,衢州市的经济发展趋势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故衢州市更应发展交通运输业,以刺激全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4):13-18.
  [2] 任阳虹.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20,22(5):67-71.
  [3] 乔长文.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规律及效益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4):34-35.
  [4] 房继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7,(4):24-25.
其他文献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内制冷剂分配不均是限制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当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做蒸发器时,制冷剂在换热器入口为气液两相状态,会加剧其分布不均匀性。本文以气液两相R134a制冷剂为工质,提出一种数值仿真模型,并利用前人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可靠性。提出通过改变不同扁管在集管内突出深度以改善制冷剂分配特性的4种方案,利用数值仿真模型进行计算,当质量流速为100 kg/(m2·s),制冷剂干度为0.4时,发现通过改变不同扁管在集管内的突出深度可以使液相制冷剂分配特性改善29.4%~5
为研究前置仓装配式冷库实际运行状态下的动态负荷,本文以上海市某前置仓装配式冷库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在冷藏温区下运行的实际负荷。考虑货物进库因素后,装配式冷库动态负荷模型的相对误差由17.8%降至5.26%,提高了冷库动态负荷的计算精度,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通过MATLAB建立冷库负荷相关因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冷库内外环境压差超出风幕机最佳工况区间时,由人员进出造成的负荷随冷库内外环境压差、库外相对湿度、库外温度和人员进出频次的上升而增大。对于该类小型装配式冷库而言,高使用率状态下的冷库负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