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基层群众的视角准确理解“调查研究”的含义和必要性,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讲究方式方法,把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视角;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72-0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并尽可能防止、减少失误,更快更好地纠正错误。因此,它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关系国家的兴衰。
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和很多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对如何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逆之的危害做了深刻的、与时俱进的阐述。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谈谈调查研究”的讲话中论述了领导干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本文从基层群众的视角谈谈对“调查研究”的理解。
一、基层群众怎么理解“调查研究”?
人民群众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往往都是通俗易懂的。“调查研究”即“调查”+“研究”,就是既要调查,也要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调查”与“研究”,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
“调查”即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事物的真相。“调查”需要打破防护层(马甲,内衣vest),透过外表(通过关口、进入大门gate),深入内部(入里in),所以英语“调查”为investigate;“调查”需要实地勘测,所以英语又为survey;“调查”需要详细、深入地了解,刨根问底,所以英语还是inquire into.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可靠依据的过程”,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寻求事物的性质、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研究”是多人、多次性地探求的“过程”,所以英语为research(re-再次,重复;search搜索、探求);“研究”是对调查材料的深层次加工、进一步挖掘,所以英语又为go deeply into;“研究”是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的共同商讨,所以英语还有discuss.
“研究”后做出的结论、形成的决议是有根据的,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长官意识、凭空想象的,所以“调查研究”的反义词为“主观臆断”。
二、基层群众怎么认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资本论》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毛泽东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事务在变化,更何况领导干部有新老交替、岗位轮换等等,领导干部不主动地不断学习、调查研究,就不能掌握新情况,把握新形势,跟上新时代,开辟新未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孔圣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说,要善于调查发现,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正是调查研究的态度和基础。
基层群众是这样说的,作为领导,如果他个人甚至集体的确非常聪明,又见多识广,思考问题较全面深入,做出决定就会比较科学。但毕竟作为领导,他们通常日常事物比较繁杂,信息渠道不够通畅,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可能全面,加上有限集体和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也难免有考虑不周到、不细致的地方,就会犯错,至少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事实上,群众更担心的是,有的领导,即使自己不行,(他不知道自己不行,却以为自己行;或者他明知道自己不行,却不敢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却固执己见,一味坚持自己(错误的)“独到的”(也是独断专横的)观点,就会犯错,甚至酿成大错,那就麻烦了,因为领导犯错与群众犯错导致的后果和影响是有大的差别的。当然,群众也是宽容的,他们不会把领导当圣人看待和要求,因为群众知道,领导毕竟也只是人,不是全才,更不是神。他们只希望领导多做调查研究,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他们说,我们再也不能回到封建专制的时代了,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人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提高了,信息化的时代也有条件使我们的领导多了解、多调查,而后在研究才做出最终的科学决策;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他既不聪明,又固执己见,不虚心接受意见建议,不做调查研究,那就完了,会把单位搞垮,也就将是国家和历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
三、高校基层群众最反对什么样的违背“调查研究”的做法?
高校基层群众最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与“调查研究”格格不入的。调查研究需要态度,需要时间,必须真心、诚心、用心、静心,下得去,坐得住,听得进。不得以任何虚假形式对上糊弄领导,没做说做了;也不得对下愚弄群众,有上文没下文,做了白做,无效果。一方面,中国的高校,是有行政级别的,而且往往偏高,因此,高校领导都是“大官”,自然可以“号令天下”—至少是他们手下千级以上的教职工、万级以上的学生。权力可谓是足够大的,所以,要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躬身静听“底下”老百姓的心声,自然不容易。更何况,高校领导往往管的“摊子”不小,每天都要处理太多太繁杂的事务,所以他甚至会理直气壮地跟你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有时间做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当今中国,学而优则仕,高校领导原本很多都是学问做得比较好的,有的“教学科研习惯了,丢不下”;有的做了领导,更方便利用资源出书、争项目、报奖。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笔者赞成,高校领导应该专职从事行政工作,少参与教学与科研,尤其不允许削尖脑袋为自己搞项目、拉经费。这样,高校的调查研究才会过程与效果都做到实实在在。 当前在高校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甚至根本不认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愿意做调查研究的问题严重存在着。有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闭耳不听群众言,决策指示凭独断”。坐在办公室不出门,并且即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也没有时间接待手下(甚至他的直接手下—副职),谁的意见都不能静下心来听几分钟。甚至在正式的场合、重要的事件上,也是不听意见建议,不做思索考虑,全凭长官意识,主观臆断,简单看问题,随便做决策、下判断,或者过于理想化。主要领导独断专横,属下(副职)就会不敢发言,他们的意见建议没有得到尊重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表达,以后就会回避问题与责任,不愿意担当,(事实上,在他们看来,反正我们的想法、做法不能算数,决定也不是我们做的,我们根本也就不需要想问题,不需要去担当)。
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目的在于歌功颂德,甚至就怕看到问题。有的难得搞个座谈会,结果领导忍不住口,静不下心,整个“座谈”基本都是领导讲话,人家一开口,他(她)就作解释,天南海北,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讲大话,讲空话,不知不觉时间到了,还说形式很好,交流深刻,效果不错。有的主要领导刻意回避座谈,不爱听直话、真话,怕丢丑,就让副职参加,然后副职汇报避重就轻,轻描淡写,领导因被蒙混或有意要被蒙混而高兴。有的热衷于采用问卷填答的方式做调查,自以为这样效果好,但调查结果经过一层层手下“过滤”而来,与安排副职参加的座谈无异。群众不欢迎,因为,不知道谁反映的,不一定就会得到处理,不知道向谁去回复,做了没有,做得怎么样,也就没有监督。有的讨论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会这样做,一会那样做;或者多次调查,多次研究,却悬而未决。似乎都是群众路线,群众说了算,实际上就是没有主见。结果问题百出,治标不治本,甚至变本加厉。
有的召集了座谈会,但人选是预先“思考”好的,朝着事先的目的和结果去的,而这些却不能代表,甚至完全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分配方案,如果不是绝大多数为群众代表,而主要是领导“代表”参加投票,自然不会代表普通人民的利益。这是群众最反感的,也就疏远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有的领导不做深入调查,不了解情况,就无端地严肃、甚至上纲上线地批评他人,严重打击属下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属下就会唯唯诺诺、碌碌无为,也就是我们说的慵懒,最后必然也会导致“散”,事实上这样的后果是领导使然,并不是属下的错。
四、高校基层群众最希望什么样的“调查研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希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实践”—就是落实,希望党员和领导干部体察民情,收集民声,落实民意。他们只要看到态度的真正转变和具体问题的真正解决。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调查研究,应该确实解决教职员工和学生切身利益,以及学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如,学校安全问题,尤其是由校园位置、环境导致的学生生命安全问题和学生住宅区、家属住宅区财产安全问题;又如,校园广告宣传商业味太浓、多处设立“报亭商店”、食堂管理员与保安联合追赶学生送饭的现象等有损校园风景的现象。
最好的收集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是座谈会—分门别类、形式多样的大小座谈会,主要领导专心参加、虚心聆听的座谈会,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穿小鞋的座谈会,问题、实物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回复与解决的座谈会,可以持之以恒、经常采用的座谈会,可以大事小事、近况远景一起商讨的座谈会,可以以资学校发展智囊的座谈会。在这样的座谈会上,领导要转换角色身份,换位思考,平等尊重他人,包括眼神、言语和肢体动作,使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可信赖。领导要有“平常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诚恳换思想和做法,用行动解决具体问题。参加人员应尽可能来自各个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条件;座谈气氛要活泼,大家敢于、愿意畅所欲言,主持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要提前告诉与会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还有一种最直接有效的调查方法是实地观察。校园里多走动,学生中间,教师中间多交流。调查者能实地接触和感受客观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吉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M].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
〔2〕令小雄.群众路线价值向度论析[J].桂海论丛,2014,(05).
〔3〕刘文佳.浅析群众路线与中国梦[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 赛汉)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视角;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72-02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并尽可能防止、减少失误,更快更好地纠正错误。因此,它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关系国家的兴衰。
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和很多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对如何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逆之的危害做了深刻的、与时俱进的阐述。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谈谈调查研究”的讲话中论述了领导干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本文从基层群众的视角谈谈对“调查研究”的理解。
一、基层群众怎么理解“调查研究”?
人民群众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往往都是通俗易懂的。“调查研究”即“调查”+“研究”,就是既要调查,也要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调查”与“研究”,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
“调查”即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事物的真相。“调查”需要打破防护层(马甲,内衣vest),透过外表(通过关口、进入大门gate),深入内部(入里in),所以英语“调查”为investigate;“调查”需要实地勘测,所以英语又为survey;“调查”需要详细、深入地了解,刨根问底,所以英语还是inquire into.
“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可靠依据的过程”,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寻求事物的性质、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研究”是多人、多次性地探求的“过程”,所以英语为research(re-再次,重复;search搜索、探求);“研究”是对调查材料的深层次加工、进一步挖掘,所以英语又为go deeply into;“研究”是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的共同商讨,所以英语还有discuss.
“研究”后做出的结论、形成的决议是有根据的,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长官意识、凭空想象的,所以“调查研究”的反义词为“主观臆断”。
二、基层群众怎么认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资本论》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毛泽东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事务在变化,更何况领导干部有新老交替、岗位轮换等等,领导干部不主动地不断学习、调查研究,就不能掌握新情况,把握新形势,跟上新时代,开辟新未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孔圣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说,要善于调查发现,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正是调查研究的态度和基础。
基层群众是这样说的,作为领导,如果他个人甚至集体的确非常聪明,又见多识广,思考问题较全面深入,做出决定就会比较科学。但毕竟作为领导,他们通常日常事物比较繁杂,信息渠道不够通畅,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可能全面,加上有限集体和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也难免有考虑不周到、不细致的地方,就会犯错,至少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事实上,群众更担心的是,有的领导,即使自己不行,(他不知道自己不行,却以为自己行;或者他明知道自己不行,却不敢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却固执己见,一味坚持自己(错误的)“独到的”(也是独断专横的)观点,就会犯错,甚至酿成大错,那就麻烦了,因为领导犯错与群众犯错导致的后果和影响是有大的差别的。当然,群众也是宽容的,他们不会把领导当圣人看待和要求,因为群众知道,领导毕竟也只是人,不是全才,更不是神。他们只希望领导多做调查研究,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他们说,我们再也不能回到封建专制的时代了,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人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提高了,信息化的时代也有条件使我们的领导多了解、多调查,而后在研究才做出最终的科学决策;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他既不聪明,又固执己见,不虚心接受意见建议,不做调查研究,那就完了,会把单位搞垮,也就将是国家和历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
三、高校基层群众最反对什么样的违背“调查研究”的做法?
高校基层群众最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是与“调查研究”格格不入的。调查研究需要态度,需要时间,必须真心、诚心、用心、静心,下得去,坐得住,听得进。不得以任何虚假形式对上糊弄领导,没做说做了;也不得对下愚弄群众,有上文没下文,做了白做,无效果。一方面,中国的高校,是有行政级别的,而且往往偏高,因此,高校领导都是“大官”,自然可以“号令天下”—至少是他们手下千级以上的教职工、万级以上的学生。权力可谓是足够大的,所以,要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躬身静听“底下”老百姓的心声,自然不容易。更何况,高校领导往往管的“摊子”不小,每天都要处理太多太繁杂的事务,所以他甚至会理直气壮地跟你说:“对不起,我实在没有时间做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当今中国,学而优则仕,高校领导原本很多都是学问做得比较好的,有的“教学科研习惯了,丢不下”;有的做了领导,更方便利用资源出书、争项目、报奖。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笔者赞成,高校领导应该专职从事行政工作,少参与教学与科研,尤其不允许削尖脑袋为自己搞项目、拉经费。这样,高校的调查研究才会过程与效果都做到实实在在。 当前在高校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甚至根本不认识调查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愿意做调查研究的问题严重存在着。有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闭耳不听群众言,决策指示凭独断”。坐在办公室不出门,并且即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也没有时间接待手下(甚至他的直接手下—副职),谁的意见都不能静下心来听几分钟。甚至在正式的场合、重要的事件上,也是不听意见建议,不做思索考虑,全凭长官意识,主观臆断,简单看问题,随便做决策、下判断,或者过于理想化。主要领导独断专横,属下(副职)就会不敢发言,他们的意见建议没有得到尊重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表达,以后就会回避问题与责任,不愿意担当,(事实上,在他们看来,反正我们的想法、做法不能算数,决定也不是我们做的,我们根本也就不需要想问题,不需要去担当)。
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目的在于歌功颂德,甚至就怕看到问题。有的难得搞个座谈会,结果领导忍不住口,静不下心,整个“座谈”基本都是领导讲话,人家一开口,他(她)就作解释,天南海北,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讲大话,讲空话,不知不觉时间到了,还说形式很好,交流深刻,效果不错。有的主要领导刻意回避座谈,不爱听直话、真话,怕丢丑,就让副职参加,然后副职汇报避重就轻,轻描淡写,领导因被蒙混或有意要被蒙混而高兴。有的热衷于采用问卷填答的方式做调查,自以为这样效果好,但调查结果经过一层层手下“过滤”而来,与安排副职参加的座谈无异。群众不欢迎,因为,不知道谁反映的,不一定就会得到处理,不知道向谁去回复,做了没有,做得怎么样,也就没有监督。有的讨论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会这样做,一会那样做;或者多次调查,多次研究,却悬而未决。似乎都是群众路线,群众说了算,实际上就是没有主见。结果问题百出,治标不治本,甚至变本加厉。
有的召集了座谈会,但人选是预先“思考”好的,朝着事先的目的和结果去的,而这些却不能代表,甚至完全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如,分配方案,如果不是绝大多数为群众代表,而主要是领导“代表”参加投票,自然不会代表普通人民的利益。这是群众最反感的,也就疏远了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有的领导不做深入调查,不了解情况,就无端地严肃、甚至上纲上线地批评他人,严重打击属下的积极性、主动性,久而久之,属下就会唯唯诺诺、碌碌无为,也就是我们说的慵懒,最后必然也会导致“散”,事实上这样的后果是领导使然,并不是属下的错。
四、高校基层群众最希望什么样的“调查研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希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实践”—就是落实,希望党员和领导干部体察民情,收集民声,落实民意。他们只要看到态度的真正转变和具体问题的真正解决。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调查研究,应该确实解决教职员工和学生切身利益,以及学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如,学校安全问题,尤其是由校园位置、环境导致的学生生命安全问题和学生住宅区、家属住宅区财产安全问题;又如,校园广告宣传商业味太浓、多处设立“报亭商店”、食堂管理员与保安联合追赶学生送饭的现象等有损校园风景的现象。
最好的收集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是座谈会—分门别类、形式多样的大小座谈会,主要领导专心参加、虚心聆听的座谈会,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穿小鞋的座谈会,问题、实物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回复与解决的座谈会,可以持之以恒、经常采用的座谈会,可以大事小事、近况远景一起商讨的座谈会,可以以资学校发展智囊的座谈会。在这样的座谈会上,领导要转换角色身份,换位思考,平等尊重他人,包括眼神、言语和肢体动作,使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可信赖。领导要有“平常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诚恳换思想和做法,用行动解决具体问题。参加人员应尽可能来自各个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条件;座谈气氛要活泼,大家敢于、愿意畅所欲言,主持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要提前告诉与会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还有一种最直接有效的调查方法是实地观察。校园里多走动,学生中间,教师中间多交流。调查者能实地接触和感受客观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吉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M].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
〔2〕令小雄.群众路线价值向度论析[J].桂海论丛,2014,(05).
〔3〕刘文佳.浅析群众路线与中国梦[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 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