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灭菌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探讨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517441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溴甲烷土壤灭菌使正茬大豆增产12.67 %,重茬大豆增产37.25%,差异显著。增产的机理在于:灭菌部分消除了土壤中有害生物及分泌物和分解产物的影响,为大豆根系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微生态环境,大豆出苗率高,病株率低,成株数多;根腐病指降低,根系寄生孢囊数减少,植株生长健壮,细胞分解产物及渗出物减少,光合作用增强,大豆粒多饱满。
其他文献
连续3a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北丘陵沟壑区旱梯田采取双料沟垄组合覆盖,可明显改善土壤水、气、热环境状况。通过减少裸露地表的无效蒸发,加快植株生育进程,缓解土壤温度的巨变,增加
地氏囊细胞培养上清经浓缩、心心后,分别进行溶血空斑形成试验和鸡DNⅣ系免疫试验,结果表明:法氏囊细胞培养上清能够显著提高SRBC免疫小鼠脾细胞的PFC数目(P〈0.01),对雏鸡NDⅣ系免疫有促进作用,与免
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是一种罕见病.此病于1937年Strssel首先报道1例[1],Cornog及Enterline在1966年将本病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2],国内则于1986年刘亦庸等首次报道了1例[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6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幼穗品种幼穗分化特点及幼穗分化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间幼穗分化存在明显差异
对本所新育成的7个自交系和一个外引系武314等8个自交系12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6大类。根据杂优模式规律,同类之间无杂种优势,而不同类之间有较大杂种优势。本所近几年的育种实践
在山东省境内采用不同区域分期播种 ,形成自然条件下光温值的差异 ,系统分析光、温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玉米生育期间的积温、日照与产量及产量因素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积温的直接效应最大 ,日照通过积温的间接效应最大。开花至成熟阶段的日照时数对穗粒数影响明显 ,日平均温差与积温呈负相关关系并对千粒重和产量产生负效应。产量和千粒重以鲁西最高 ,由鲁西向鲁东依次递减 ,穗粒数以鲁中最高。高产玉米
通过定位、定期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发现0~20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1年中无明显变化,说明盐分离子主要在0~200cm土层内迁移、转化;土壤表层(0~1 cm)盐分含量与蒸发量和降水量密切相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对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密度、播期、底施二铵、追施尿素和化控等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
对陕西境内3个山羊群体-陕西白山羊,子午岭东侧山羊及辽宁绒山羊分别进行了遗传资源抽样检测,在所检测的31个血液蛋白座位中,3个山羊群体只在5个座位具有多态,多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
旱地苹果园不同覆盖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覆草可使旱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44.5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较地膜覆盖提高0. 97%;氮、磷、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