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对雅安市田家炳中学2018级、2017级共计523名学生就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做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绝大部分(89.7%)对于未来职业选择完全无规划。(2)大部分(75.4%)认为职业生涯迷惑的源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3)绝大部分(98.6%)高中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4)大多数(73.2%)高中生认为在职业选择上主要以体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兴趣为依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意义
2019年,我国高校应届生人数达820万人,又是一年“最难就业季”,找工作这一话题已变成每一位应届生“最头疼的难题”。但也有部分应届生能做到毕业即就业,以往研究表明那些能迅速并成功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往往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由此可见,高中时期就形成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职业的的喜好和求职价值观正是在中学阶段逐渐形成并趋向稳定。
选择从事什么职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物质满足、理想的实现、自我价值效益最大化,更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选择了某种职业,基本上就意味着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都以知识为导向,而对于对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非常匮乏,导致学生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职业。导致了许多高中生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如高考志愿的填报和毕业方向选择上异常迷惘。自己将来做什么往往由家长、老师或决定,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上,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占了主导,而学生自我则被弱化。
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培训,不仅有利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更有利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科学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和专业。
2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2.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雅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六个班级,共181名学生,高二五个班级,共152名学生,高三七个班级,共190名学生。总共发放学生问卷523份,回收523份,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问卷率98.9%。
2.2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于2018年6月下旬开始,至2018年11月上旬完成。问卷数据采集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由研究人员准备好问卷,学生问卷由各班班主任向学生收发问卷,教师问卷由研究人员统一收发问卷。答题程序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在30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完成之后当场回收问卷。
3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4点结论: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绝大部分(89.7%)对于毕业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完全无规划。
(2)高中生对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清晰,且大部分(75.4%)认为原因主要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
(3)绝大部分(98.6%)高中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4)大多数(73.2%)高中生认为在职业选择上主要以体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兴趣为依据。
通过对填写问卷的30名同学的深度访谈,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我目标缺失。“老师和父母更加关心的是我的分数,没有人在意我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自己也很迷惘,尝试想过未来,但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工作,更不知道哪些工作適合自己”被访问高三班毕业生郑欣越如是说;“目前还不会想这个问题,感觉想了也没啥用,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考大学,不会也不在意这个”被访问高二年级学生张同学如是说。由于我国的中等教育仍旧是“分数”导向,这导致了高中生、家长、教师群体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虽然学习具有取得好成绩这一目的性,但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未来的职业不够了解,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状态缺乏预见性分析,更不清楚如何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同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结合起来。
(2)职业生涯规划主体不明确。由于大量的高中生对自身认知不足,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于专业的选择权大多交由老师、家长,这也就导致了大量高中生的志愿填报或专业选择和自身兴趣、价值观不匹配,最终也会导致其就业时的迷惘。
(3)没有把高中阶段学习和将来工作联系在一起。高中生还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不能很好地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4)对职业规划的信息关注度不够。有关调查显示,仅有5.82%的高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职业认知意识淡薄,主动性和参与度都很低。
4政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要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基于目前中等教育的现状,维持书本知识学习为主,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为辅的结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指导内容和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并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反馈,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在校园内部不定时发布社会职业信息,在书本知识学习之外营造适当的“职业”规划氛围。
2、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及职业。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以及与学校值周、军训、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有效利用学校的德育活动。如在班队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畅谈职业理想,或邀请家长讲述各个职业的现状与能力要求,邀请往届职业生涯较为成功的校友返校开展演讲、沙龙等活动。(2)让社会实践活动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短期的就业实习等。
3、兼顾团队和个人的辅导形式,建立职业咨询和指导中心。如学科教师与个别学生的谈话,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是心理咨询教师及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咨询,这些针对性的个体职业认知方面的咨询能及时的化解学生的困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推动力。
4、引入职业兴趣测评系统。学校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系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倾向做出测评,有些专门针对高中设计的测试系统甚至还能在测试报告后面提供大学及专业的建议,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
5、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校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满意,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学校对其活动行为进行了评价。因此可以建立贯穿高中三年的成长记录手册及制定标准化的活动评价体系并及时反馈,使评价结果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增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84-85.
[2]杜姮萱,安婷婷.当代高中生职业观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8(24):6-7.
[3]姚映澄,张荣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市某中学高二年级为例[J].才智,2018(28):190-191.
[4]许宁.高中生职业探索发展现状及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5]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07):41-43.
[6]杨艳.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8.
[7]成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c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意义
2019年,我国高校应届生人数达820万人,又是一年“最难就业季”,找工作这一话题已变成每一位应届生“最头疼的难题”。但也有部分应届生能做到毕业即就业,以往研究表明那些能迅速并成功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往往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由此可见,高中时期就形成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职业的的喜好和求职价值观正是在中学阶段逐渐形成并趋向稳定。
选择从事什么职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物质满足、理想的实现、自我价值效益最大化,更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选择了某种职业,基本上就意味着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都以知识为导向,而对于对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非常匮乏,导致学生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职业。导致了许多高中生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如高考志愿的填报和毕业方向选择上异常迷惘。自己将来做什么往往由家长、老师或决定,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上,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占了主导,而学生自我则被弱化。
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规划培训,不仅有利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更有利于继续升学的学生科学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和专业。
2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2.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雅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六个班级,共181名学生,高二五个班级,共152名学生,高三七个班级,共190名学生。总共发放学生问卷523份,回收523份,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问卷率98.9%。
2.2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于2018年6月下旬开始,至2018年11月上旬完成。问卷数据采集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由研究人员准备好问卷,学生问卷由各班班主任向学生收发问卷,教师问卷由研究人员统一收发问卷。答题程序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在30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完成之后当场回收问卷。
3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4点结论: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绝大部分(89.7%)对于毕业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完全无规划。
(2)高中生对职业生涯教育认识不清晰,且大部分(75.4%)认为原因主要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
(3)绝大部分(98.6%)高中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4)大多数(73.2%)高中生认为在职业选择上主要以体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兴趣为依据。
通过对填写问卷的30名同学的深度访谈,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我目标缺失。“老师和父母更加关心的是我的分数,没有人在意我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自己也很迷惘,尝试想过未来,但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工作,更不知道哪些工作適合自己”被访问高三班毕业生郑欣越如是说;“目前还不会想这个问题,感觉想了也没啥用,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考大学,不会也不在意这个”被访问高二年级学生张同学如是说。由于我国的中等教育仍旧是“分数”导向,这导致了高中生、家长、教师群体职业规划意识薄弱。虽然学习具有取得好成绩这一目的性,但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未来的职业不够了解,对自己的未来的生活状态缺乏预见性分析,更不清楚如何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同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结合起来。
(2)职业生涯规划主体不明确。由于大量的高中生对自身认知不足,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于专业的选择权大多交由老师、家长,这也就导致了大量高中生的志愿填报或专业选择和自身兴趣、价值观不匹配,最终也会导致其就业时的迷惘。
(3)没有把高中阶段学习和将来工作联系在一起。高中生还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不能很好地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4)对职业规划的信息关注度不够。有关调查显示,仅有5.82%的高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职业认知意识淡薄,主动性和参与度都很低。
4政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要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基于目前中等教育的现状,维持书本知识学习为主,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为辅的结合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指导内容和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并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反馈,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在校园内部不定时发布社会职业信息,在书本知识学习之外营造适当的“职业”规划氛围。
2、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及职业。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以及与学校值周、军训、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1)有效利用学校的德育活动。如在班队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畅谈职业理想,或邀请家长讲述各个职业的现状与能力要求,邀请往届职业生涯较为成功的校友返校开展演讲、沙龙等活动。(2)让社会实践活动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短期的就业实习等。
3、兼顾团队和个人的辅导形式,建立职业咨询和指导中心。如学科教师与个别学生的谈话,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是心理咨询教师及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咨询,这些针对性的个体职业认知方面的咨询能及时的化解学生的困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推动力。
4、引入职业兴趣测评系统。学校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系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倾向做出测评,有些专门针对高中设计的测试系统甚至还能在测试报告后面提供大学及专业的建议,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大。
5、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校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满意,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学校对其活动行为进行了评价。因此可以建立贯穿高中三年的成长记录手册及制定标准化的活动评价体系并及时反馈,使评价结果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增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01):84-85.
[2]杜姮萱,安婷婷.当代高中生职业观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8(24):6-7.
[3]姚映澄,张荣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市某中学高二年级为例[J].才智,2018(28):190-191.
[4]许宁.高中生职业探索发展现状及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5]赵士果.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07):41-43.
[6]杨艳.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8.
[7]成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