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津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是未来中国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分析了快速发展至今的大城市中制约其持续发展的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新城镇建设,通过研究发现找准新城镇的定位,统筹好与大城市的关系,抓住高速交通网路建设的机遇是新城镇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新城镇;大城市;机遇;平衡发展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刚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80%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看,今后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在十八大会议上也提出了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它不仅简单地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的转变,未来新城镇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就提出了如何把握新城镇发展机遇,新城镇的定位及如何能发展,如何能与大城市平衡发展的问题。
1、大城市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跨入世界级大城市行列,同时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北京拥有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优势,城市发展迅速,人口越来越多,虽然房子建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房价仍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建成5环、6环、现正在建设7环,而且对车辆实施限行、限购,但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最为严重的是环境污染,北京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国内其他大城市也正出现着类似问题。而20世纪以来,国际上的大都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也都出现过类似问题,如人口、产业、资源的过度集中,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道路发展与小汽车的发展不平衡,人口密集使中心城区拥挤,住宅用地不足,生态环境恶劣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都市采取了向外分散扩张的方式,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新城市、新镇等,城市由原来中心城市为主导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和网络化开放结构方向转变,使城市重新具有活力,这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资源由向城市中心聚集到向周边过撒,这个新城镇带来了发展机遇。
2、新城镇的发展定位
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区域,城镇经济发展迅猛,外贸加工,配套零部件生产、小商品贸易等产业的发展、聚集,使得城市功能逐渐完备起来,从城市形象到配套服务,从城市交通到环境绿化得到迅速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完备也吸引了城市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的不断落户,这样在大城市周边形成了,具有活力的新城镇。
2.1 承接大城市產业和人口的外溢
随着大城市的不断发展,由于产业、人口的不断聚集,使得土地供应不足,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起,生态环境恶化。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大城市一、二产业会从城市逐步迁出,而高智力的服务类、金融类等会在大城市得到发展。正是产业的转移给新城镇带来了发展的可能,有了乡村变成城市的土壤。新城镇在产业转移带动下,结合自己当地资源优势,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与周边城市、城镇、形成相互依托、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关系,最终形成网络式的发展格局,围绕着大城市形成都市圈。
2.2为大城市再发展提供空间
大城市的一、二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备,交通运输更加便利的地区,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由此大城市才可能发展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产业,有空间进行绿化改造,拓宽道路,提升城市功能,增加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增强在国际上竞争力。新城镇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为都市圈的发展创造条件。
以天津为例,天津市是老工业基地,以纺织、机械、冶金、轻工产业为主,80年代,企业开始搬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现在商业区,商务区、滨河休闲区改变了老工业城市的面貌,天津市的都市形象,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周边的新城镇也得到了发展。
2.3平衡区域的发展
区域发展才能带动都市圈整体经济繁荣,大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活力点,但是只有大城市发展,这种发展不能持续,必须依靠周边区域的发展共同形成都市圈。珠三角是我国最早的特区,经济一直持续发展,深圳、广州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新城市、新城镇的发展,如惠州、东莞,中山等,而这些城市的发展使大城市得到了功能疏导与重新组合,扩大了城市功能调整的空间,减轻城市由于高密度发展带来的压力,使区域能平衡发展,稳步、持续发展。
2.4 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与大城市生活的压力,拥挤的成度、日常的成本,交通的状况及生态环境相比,生活在空气清新、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城镇更能满足人们追求舒适、安逸、健康的本性,新城镇应以自然地居住环境,轻松的生活氛围,便利的交通来打造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名片,吸引大城市的人员迁移,人才是新城市发展的优势资源。
3.新城镇未来建设的思考
3.1大城市与新城镇的统筹关系
现在国际上认可的解决大城市问题方法是新城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经自然形成了都市圈的雏形,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承接了大城市的产业人口迁移、为大城市提供发展空间、起到了平衡区域发展作用、提供了宜居的环境,但同时也存在城市之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情况,对大城市、都市圈的发展形成制约,可见,大城市和新城镇之间是统筹发展关系,应注重整个区域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在区域发展初期应制定都市区域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的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等等,制定控制性区域规划,指导、协调区域发展。随新城镇的发展,内、外部条件变化,再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大都市圈的竞争力,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2交通网络建设的影响
交通网络尤其是交通枢纽的建设为新城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大城市多种功能的扩散带来机遇。我国这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入了全国大规模快速交通网路的建设期,大都市也都在加快建设城市快速交通、轨道交通。区域间快速交通网络开始形成。
速度增加意味着距离的缩短。快速交通建设大大缩短了大城市与新城镇的之间距离,使得大城市的辐射能力增强,扩散的幅度更大,同时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频繁,对新城镇的影响可能由单向辐射作用,变成多向合力作用,因此快速交通网络发展会改变城镇群的布局,形成网络开放格局,网络的节点就是新城镇。
各级交通网络的汇聚形成交通枢纽,交通枢纽的建设成为带动新城镇经济增长的重要牵引力,例如北京建设新机场的消息,引起河北省的高度重视,结合机场规划做出了自身的规划调整,抓住北京城市功能、产业、人口南移的时机,推动本区域的新城镇的发展,而北京也借此改变一直以来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提升区域价值。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特大型城市越来越多,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越来越显现,在国家提出城镇化作为未来发展发展动力的前提下,研究了新城镇发展的定位问题,它只有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为大城市提供发展空间,平衡区域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才能有发展机会和成长的空间。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新城镇必须与大城市统筹发展,统一规划,而且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为新城镇的发展带来机遇和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尹守革.李克强再提推进城镇化 提内需得靠农村土地改革.搜狐财经,2012
[2] 郑时龄、王伟强、袁雁.国际大都市区郊区发展比较研究 2012
作者简介:韩梅,女,天津市,1964 11 25,天津市津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前期、项目规划、策划。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是未来中国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分析了快速发展至今的大城市中制约其持续发展的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新城镇建设,通过研究发现找准新城镇的定位,统筹好与大城市的关系,抓住高速交通网路建设的机遇是新城镇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新城镇;大城市;机遇;平衡发展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镇化率刚过50%,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仅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80%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看,今后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在十八大会议上也提出了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它不仅简单地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系列的转变,未来新城镇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这就提出了如何把握新城镇发展机遇,新城镇的定位及如何能发展,如何能与大城市平衡发展的问题。
1、大城市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跨入世界级大城市行列,同时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北京拥有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资源的优势,城市发展迅速,人口越来越多,虽然房子建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房价仍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建成5环、6环、现正在建设7环,而且对车辆实施限行、限购,但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最为严重的是环境污染,北京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国内其他大城市也正出现着类似问题。而20世纪以来,国际上的大都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也都出现过类似问题,如人口、产业、资源的过度集中,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道路发展与小汽车的发展不平衡,人口密集使中心城区拥挤,住宅用地不足,生态环境恶劣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都市采取了向外分散扩张的方式,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新城市、新镇等,城市由原来中心城市为主导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和网络化开放结构方向转变,使城市重新具有活力,这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资源由向城市中心聚集到向周边过撒,这个新城镇带来了发展机遇。
2、新城镇的发展定位
在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浙江区域,城镇经济发展迅猛,外贸加工,配套零部件生产、小商品贸易等产业的发展、聚集,使得城市功能逐渐完备起来,从城市形象到配套服务,从城市交通到环境绿化得到迅速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得到改善,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完备也吸引了城市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的不断落户,这样在大城市周边形成了,具有活力的新城镇。
2.1 承接大城市產业和人口的外溢
随着大城市的不断发展,由于产业、人口的不断聚集,使得土地供应不足,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起,生态环境恶化。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大城市一、二产业会从城市逐步迁出,而高智力的服务类、金融类等会在大城市得到发展。正是产业的转移给新城镇带来了发展的可能,有了乡村变成城市的土壤。新城镇在产业转移带动下,结合自己当地资源优势,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与周边城市、城镇、形成相互依托、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关系,最终形成网络式的发展格局,围绕着大城市形成都市圈。
2.2为大城市再发展提供空间
大城市的一、二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备,交通运输更加便利的地区,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由此大城市才可能发展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产业,有空间进行绿化改造,拓宽道路,提升城市功能,增加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增强在国际上竞争力。新城镇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为都市圈的发展创造条件。
以天津为例,天津市是老工业基地,以纺织、机械、冶金、轻工产业为主,80年代,企业开始搬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现在商业区,商务区、滨河休闲区改变了老工业城市的面貌,天津市的都市形象,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周边的新城镇也得到了发展。
2.3平衡区域的发展
区域发展才能带动都市圈整体经济繁荣,大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活力点,但是只有大城市发展,这种发展不能持续,必须依靠周边区域的发展共同形成都市圈。珠三角是我国最早的特区,经济一直持续发展,深圳、广州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新城市、新城镇的发展,如惠州、东莞,中山等,而这些城市的发展使大城市得到了功能疏导与重新组合,扩大了城市功能调整的空间,减轻城市由于高密度发展带来的压力,使区域能平衡发展,稳步、持续发展。
2.4 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与大城市生活的压力,拥挤的成度、日常的成本,交通的状况及生态环境相比,生活在空气清新、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城镇更能满足人们追求舒适、安逸、健康的本性,新城镇应以自然地居住环境,轻松的生活氛围,便利的交通来打造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名片,吸引大城市的人员迁移,人才是新城市发展的优势资源。
3.新城镇未来建设的思考
3.1大城市与新城镇的统筹关系
现在国际上认可的解决大城市问题方法是新城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已经自然形成了都市圈的雏形,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承接了大城市的产业人口迁移、为大城市提供发展空间、起到了平衡区域发展作用、提供了宜居的环境,但同时也存在城市之间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情况,对大城市、都市圈的发展形成制约,可见,大城市和新城镇之间是统筹发展关系,应注重整个区域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在区域发展初期应制定都市区域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的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等等,制定控制性区域规划,指导、协调区域发展。随新城镇的发展,内、外部条件变化,再作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大都市圈的竞争力,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2交通网络建设的影响
交通网络尤其是交通枢纽的建设为新城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大城市多种功能的扩散带来机遇。我国这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入了全国大规模快速交通网路的建设期,大都市也都在加快建设城市快速交通、轨道交通。区域间快速交通网络开始形成。
速度增加意味着距离的缩短。快速交通建设大大缩短了大城市与新城镇的之间距离,使得大城市的辐射能力增强,扩散的幅度更大,同时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频繁,对新城镇的影响可能由单向辐射作用,变成多向合力作用,因此快速交通网络发展会改变城镇群的布局,形成网络开放格局,网络的节点就是新城镇。
各级交通网络的汇聚形成交通枢纽,交通枢纽的建设成为带动新城镇经济增长的重要牵引力,例如北京建设新机场的消息,引起河北省的高度重视,结合机场规划做出了自身的规划调整,抓住北京城市功能、产业、人口南移的时机,推动本区域的新城镇的发展,而北京也借此改变一直以来南、北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提升区域价值。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特大型城市越来越多,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越来越显现,在国家提出城镇化作为未来发展发展动力的前提下,研究了新城镇发展的定位问题,它只有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为大城市提供发展空间,平衡区域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才能有发展机会和成长的空间。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新城镇必须与大城市统筹发展,统一规划,而且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为新城镇的发展带来机遇和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尹守革.李克强再提推进城镇化 提内需得靠农村土地改革.搜狐财经,2012
[2] 郑时龄、王伟强、袁雁.国际大都市区郊区发展比较研究 2012
作者简介:韩梅,女,天津市,1964 11 25,天津市津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前期、项目规划、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