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就是语文目标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人格完善,才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坚持终极目标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应把它置于语文教育目标体系的最高层。具体目标是结合语文教育的性质、特征而设置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语文的具体目标。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终级目标制约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终极目标的具体化,服务于终极目标,因而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
我们对语文目标教学的具体目标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考察。第一是一维教学目标阶段。最早,人们把人的语文素质理解为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的简单相加。人们把语文素质理解为一维的结构,即构建的内容。这种理解存在以下问题:(1)它把极为复杂的语文素质结构看得过于简单;(2)人们只重视构建的内容,忽视了构建的结果和过程,缺乏动态观;(3)构建内容也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没有把创新精神的人格因素纳入其中;(4)强调社会对人的语文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即外在目标,忽视内在目标,以及外在目标转化为内在目标的内化过程;(5)只看到语文素质发展的动力来自外力的推动,忽视内因是根本的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落实;(6)根据这种理解所设计的语文目标教学是低效的,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理想难以实现。
我以为单从构建内容来看,应该做到诸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构建内容应包括“耳目口手体脑”,“耳、目”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包括使用计算机表达意思的能力,这一点及体态语言是以往所忽略的。重点发展什么能力呢?中国人学汉语与学外语不同,汉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已经习得听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方是重点,语文目标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书面语能力提高了,能够规范提高口语能力。“脑”则是思维认知结构,通过发展汲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来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从心理特性层面看,认知品质主要包括认知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创造性。
第二是二维教学目标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语文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只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应重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实践,人们认识到还要培养非智力品质。至此,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的第二个维度基本形成。这一点受布鲁姆影响很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二维教学目标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教学目标是由构建内容和构建结果组成的。他的贡献是把情意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之中,注重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能力、情感等心理品质。但是,这种二维教学目标理论仍有局限性:(1)它没有明确人格的独立地位和构建学科人格教育系统的重要性,情意教育缺乏系统性,力度有限;(2)它没有明确提出构建过程,即内化过程,学生人格素质结构缺乏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仍难以落实。
我以为构建结果就是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的和谐发展,这些素质都关系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认知目标前面已经提到。情感目标,从涵盖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爱美。从心理层面看,包括情感的稳定性、丰富性。从所包括的内容层面看,作为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看,意志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进取性。
第三是三维教学目标阶段。根据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在上述二维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语文目标教学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即构建的过程。所谓构建过程是指在语文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实现目标的自主构建过程。没有自主构建过程,构建内容(即外在目标)就无法内化为构建结果(内在目标)。有了自主构建过程就形成了一个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它包括构建内容、构建结果、构建过程三个维度。
自主构建能力在构建过程中形成、发展、表现。自主构建既是过程,又是一种能力。自主构建是素质结构(即教学目标体系)的动力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培养学生自主构建能力主要包括:(1)发展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自觉性、进取心);(2)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3)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正确地认识、评价、激励和调控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与环境保持积极平衡,最终实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没有自主意识,谈不上有个性;没有个性,谈不上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则是就人的整体而言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自主意识是自我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体验和调节控制的心理活动的模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比一般人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解剖自己,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自卑气馁, 能够在学习、认知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能够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维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主构建过程揭示了学生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发展的动力机制。二维语文目标教学的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是割裂的静态的,结构松散,主体性缺失。自主构建过程的加入,使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使学生语文素质结构和创新精神具备了自我发展的动力系统。这是对布鲁姆教学目标理论的发展。自主构建过程吸取杜威理论重视个性发展的合理内核,自主构建过程将努力使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要教”的理想成为现实。
三维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是和谐发展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语文目标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三维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必须在语文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完成,语文目标教学的活动是实现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的主渠道。
我们对语文目标教学的具体目标的认识,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来考察。第一是一维教学目标阶段。最早,人们把人的语文素质理解为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的简单相加。人们把语文素质理解为一维的结构,即构建的内容。这种理解存在以下问题:(1)它把极为复杂的语文素质结构看得过于简单;(2)人们只重视构建的内容,忽视了构建的结果和过程,缺乏动态观;(3)构建内容也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没有把创新精神的人格因素纳入其中;(4)强调社会对人的语文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即外在目标,忽视内在目标,以及外在目标转化为内在目标的内化过程;(5)只看到语文素质发展的动力来自外力的推动,忽视内因是根本的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落实;(6)根据这种理解所设计的语文目标教学是低效的,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理想难以实现。
我以为单从构建内容来看,应该做到诸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构建内容应包括“耳目口手体脑”,“耳、目”属于汲取信息的能力;“口、手、体”属于输出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包括使用计算机表达意思的能力,这一点及体态语言是以往所忽略的。重点发展什么能力呢?中国人学汉语与学外语不同,汉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已经习得听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方是重点,语文目标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书面语能力提高了,能够规范提高口语能力。“脑”则是思维认知结构,通过发展汲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来发展人的思维认知结构。从心理特性层面看,认知品质主要包括认知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创造性。
第二是二维教学目标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语文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只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应重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育实践,人们认识到还要培养非智力品质。至此,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的第二个维度基本形成。这一点受布鲁姆影响很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二维教学目标的典型代表,他认为教学目标是由构建内容和构建结果组成的。他的贡献是把情意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之中,注重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能力、情感等心理品质。但是,这种二维教学目标理论仍有局限性:(1)它没有明确人格的独立地位和构建学科人格教育系统的重要性,情意教育缺乏系统性,力度有限;(2)它没有明确提出构建过程,即内化过程,学生人格素质结构缺乏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仍难以落实。
我以为构建结果就是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的和谐发展,这些素质都关系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认知目标前面已经提到。情感目标,从涵盖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爱美。从心理层面看,包括情感的稳定性、丰富性。从所包括的内容层面看,作为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看,意志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进取性。
第三是三维教学目标阶段。根据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在上述二维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语文目标教学目标的第三个维度,即构建的过程。所谓构建过程是指在语文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实现目标的自主构建过程。没有自主构建过程,构建内容(即外在目标)就无法内化为构建结果(内在目标)。有了自主构建过程就形成了一个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它包括构建内容、构建结果、构建过程三个维度。
自主构建能力在构建过程中形成、发展、表现。自主构建既是过程,又是一种能力。自主构建是素质结构(即教学目标体系)的动力系统和自我监控系统。培养学生自主构建能力主要包括:(1)发展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自觉性、进取心);(2)发展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3)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正确地认识、评价、激励和调控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与环境保持积极平衡,最终实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没有自主意识,谈不上有个性;没有个性,谈不上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则是就人的整体而言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自主意识是自我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体验和调节控制的心理活动的模式。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比一般人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解剖自己,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自卑气馁, 能够在学习、认知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能够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维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自主构建过程揭示了学生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发展的动力机制。二维语文目标教学的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是割裂的静态的,结构松散,主体性缺失。自主构建过程的加入,使外在目标与内在目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使学生语文素质结构和创新精神具备了自我发展的动力系统。这是对布鲁姆教学目标理论的发展。自主构建过程吸取杜威理论重视个性发展的合理内核,自主构建过程将努力使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要教”的理想成为现实。
三维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是和谐发展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语文素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体现了语文目标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三维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的实现必须在语文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完成,语文目标教学的活动是实现语文目标教学的目标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