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女之鞋

来源 :都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喜好,归根结底是因为理想。我们还是要做点自己擅长的事,不论是为了寻找存在感,还是为了自己对世界的倾诉———我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文学、对生活、对自己和他人的欲望,我喜欢在文字中显露出真实的张玉。开始写作有很多年了,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我一直期待这些记录下我的快乐和痛苦、光明和黑暗的故事被爱我的人珍重阅读。我会穿越时间和空间向他们微笑:纵使相逢应不识?莫愁前路无知己?我坚信确有这样的人和物在我身旁。
  近年以来我写得最多的是散文,而最近开始学着写小说,我感觉这个转型很费力。如何写小说?直接复制生活是肯定不行的,而过分的虚构也还是不行。小说有比散文更苛刻的选材取向和结构层次。我喜欢“小说”这两个字,它给人一种家常的、亲切的感觉:小小地说一段,说话、说事、说书……说着说着,小说可以动笔了。
  这个小辑中选的两个短篇都是我的新作,它们属于从散文到小说的过渡作品,散文体叙述痕迹在《龟兹舞女》中尤为明显。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幅壁画,我在新疆阿克苏的一个无名废墟中看到一面墙上有残存的壁画,一个面目模糊的女子在残损的墙壁上作飞天舞,那些当年曾华艳无比的颜料都已经斑驳脱落,这女子衣履凋零、肢体残缺,但她依然起舞不息。由此我想到理想和信仰,这种思考令我有一种对宗教的敬畏。故事的最后,鱼儿通过支教完成了自己的救赎,成为一名美丽的舞女,她在月光下为文明的传承而舞。
  然后的《踏破铁鞋》,其实它延续了上一篇小说中舞女的理想,但是这种理想虽然更深刻,却十分迷茫,也许这更切入我们当下的生活,它表达了我对近年以来生存和梦想之冲突的举棋不定。我把故事的镜头拉回来,我让杨经纬走在我熟悉的太原街头,但是他仍然找不到方向。“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下一句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是杨经纬真的得到了什么吗?我认为没有。因为他并不知道他是谁,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杨经纬做的鞋子之寓意性质,是对理想的深刻追问,这种追问是永恒的。草原听不到鞋子的呼喊,一双鞋的呼喊,无声地穿透时间,在水泥森林里回响,故乡消逝,大地龟裂,世界上的一切理想也许就这样牛头不对马嘴,这也许是人类后工业时代最后的悲伤。
  我最近的创作状态,可以说焦头烂额。因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比我目前所能表达的东西要多、要复杂,所以,我在寻找一种更好的叙述,从现实主义内部突破出来。当我遇到抽象问题的时候,写实总是无能为力。比如道德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比如信仰问题,是形而上的问题;散文又没有那么大的容量。所以要表达宏观问题,我只能选择小说。过了这个坎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视野:当你和自己创作的虚拟人物生活、呼吸在一起,文档在手指的敲击下葳蕤成长,世界上少有事物能与这种快乐相比。
  鱼儿是不幸的,但是她快乐、坚韧,杨经緯的生活平稳舒适,但他是痛苦的、迷茫的,而我却因为写了这两个人而得到释放和满足。好吧我承认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他人的痛苦之上。这就是我的舞女之鞋。
其他文献
清晨站在西山启春阁上东望  我的并州在霞光里明媚奔放  脚下八十里旅游路将西山上的珍珠穿成项链  一山一山的绿郁郁葱葱散发着醉意和浓香  向东一拂满城清凉  迎泽和长风伸展了翅膀将东西两山挑在肩上  过去两日的行程现下就半晌  十条巨龙横卧汾水河东河西成了姐妹弟兄  再也不用你惦念我的伤痛我挂记你的模样  草疯蝇绕的八河如今俊俏得像即将出嫁的姑娘  揭盖头时得斯文点切不可乐出笑声  偌大中环路工程
期刊
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  因为人口、车辆的不断增加  这座古城得了一种现代病  这种病,严重地阻碍着市民的正常活动  2013年10月的一天  市长带领专家们步行八小时  对道路症状进行了病理会诊  而后,做出了一个让城市交通康复的  果断决定  尽快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长风街、学府街、南内环街……  建设路、并州路、涧河路……  一座座桥梁被相继架起  如今  领导人的
期刊
就像摄影师,从药水中夹起一张张黑白底片  遗忘了的———  忽然清晰起来。在这里  我可以这样描述时间:掉了瓷釉的碗碟  它还保有,以往的光泽。  祖国的大事件与内心的小情结,被不同年龄的笔  写下。即时贴纸,颜色各异  是回忆的窗口  是给曾经的缺失和遗憾,打上的,一块块明亮的小补丁  是成长、欢欣,是一段着重的叙述……  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  一扫而过———  我还来不及清理一下浑浊的嗓音,
期刊
市民和車辆,一直  在平面上穿梭  遗憾和羞愧  在轮流折磨着我的神经  立交桥挺起来了  城市的肠梗阻减轻了许多  在太原三十年  我搬过四次家  第一次,从办公室  搬到一间8平方米的平房  虽然有了独立空间,但和杜甫的茅屋差不多  第二次,从8平方米的平房  搬到56平方米的单元楼  有了厨房和卫生间,生活方便了许多  第三次,从56平方米的单元楼  搬到107平方米的单元楼  有了客厅和书
期刊
【一】  “鐵婚”一词从手机屏幕里跳出来,苏米心里不服气,六年怎么就成“铁婚”了?意思是结婚六年就得像钢铁一样冰冷吗?她噘嘴,发现彭科长的目光正盯着她手里,又给她使了个眼色看向正在做总结讲话的老总。苏米忙不迭将手机收了起来。  究竟什么时候下的雨,苏米不知道。整整一个下午,三个短会连成串,开完最后一个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苏米从办公楼里走出来,地面湿漉漉的,世界如水洗过一般。苏米心里埋怨,改进会风文
期刊
阳光折射树梢,便钻入根系对接地气  清晨铺洒而来的动人光线  弥漫开来让我满载感激  这些年城市迈开急促的步伐  真像一個育龄妇女隆起再隆起  脚手架高耸入云  塔吊像一双会移动的手  我相信一切生命的律动  包括爱情生活生产  当然也包括你包括他我们的农民兄弟  岁月消失时光可以凝固  像梦中升高的星座  你们置身钢筋水泥时的丛林世界  就足以让我们切割出想象的形状  并且那么真切嗅到稻谷的味道
期刊
这是离太阳最近的土地  土地的光芒和太阳呼应  远处你看那桃花似的霞光  正触摸着人们的胸膛和匆匆的步履  天空一行大雁衔着春风  向着蔚蓝向着春天执着地靠近  鸟又一次把梦中的枝芽唤醒  崛起的汾东被红笔勾勒过的图纸上  已吐出了鲜花的香气  我们似乎是回到了绿篱中的果园  看到了抽穗的汾东和拔节的祖国  看到了蜂群采撷万花摇曳  看到了盛开的向日葵在把太阳追赶  由此让我们想到了汾东万亩现代农
期刊
我小时候视力很好,夏秋的晚上在院里乘凉时,常倚在伯父的怀中望着月亮听广寒宫的故事,用小手指着月中的黑影问哪处是小白兔,哪处是蟾蜍;日蚀时,用烟熏过的玻璃片看太阳……我很为我的视力好而自豪。  我的眼睛变得近视,主要是在上中小学时没日没夜地看小说,特别是看长篇小说所致。那时候长篇小说不多,看书的条件也很差,但只要能找到的,不论古今中外都要看;自己买不起就借别人的看;为了不失信就挤时间看;白天看不成就
期刊
【一】  我二哥撬起门槛下的大青石板时,我们院儿对面文化馆的饭店开业了。遽然而起的鞭炮惊扰了宿在边靖楼上的麻燕,成千上万的麻燕被惊起,绕楼而飞,密密匝匝,遮天蔽日。  边靖楼在县城中央,文化馆在边靖楼下,我们院儿在文化馆对面。  鞭炮响起的时候,我站到我们院儿,穿过幽深而窄长的门洞,把目光放在鞭炮硝烟之后的饭店门头上。这个新开业的饭店与县城所有的饭店都不同,它没有招牌,唯一的标志,就是门头上用胶泥
期刊
95岁的李双良老人老了,甚至不记得生命当中最辉煌的那座“山”。  那一座,他亲手搬掉的“山”。  山峰面前  这不是一座山里的山,它高高矗立在都市。  太钢,是山西省最大型的工业企业,山西省企业的排头兵,就驻扎在省会太原市。这个日后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每天除了生产出夺目的产品,还会排放大量的垃圾,就如我们每个家庭一样。不过,钢铁企业排放出的垃圾,也是钢,也是铁,且数量巨大。于是,从1934年建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