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可见,体育与德育在教育活动中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育体更要注重育心。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使育体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些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德育观意识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寄予较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将来能够顺利地就业。所以,重智育轻德育便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教师由于学校竞争激烈,也受家长的重托,工作的主功方向也便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束之高阁。转变家长、教师的观念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家长、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改变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均衡发展,这样育人工作便有的放矢。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最需要体育锻炼,因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转变观念,树立大德育观,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大力配合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促进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断深入及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塑造形象,发挥样板功效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关键。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形象。体育教师的举手投足、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体育教师要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证明了良好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要力争做到"五规范":即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处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发挥样板功效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三、着手内容,立足实践体验渗透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达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比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体育游戏教学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体育与健身理论知识可向学生介绍中国体育名星取得为祖国所取的辉煌成就及中国北京奥运胜会取得成功等事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和体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能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体育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其特点,充分考虑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德育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立足实践,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抓住时机,结合事件进行渗透。
体育实践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最容易表露,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凭借教学经验估计到可能会出现什么思想教育的事件,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比赛或其他体育竟赛时某些学生为了取胜而弄虚作假、违反规则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比赛结束后,及时小结,公正评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果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也不理会,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时机,非但不能达到教育的作用,相反,学生还误把错误当正确,长此以往,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及结合课堂一些突发事件,捕捉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进行加以启发诱导,一定能够达到促其转化的效果。
五、利用环境,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环境对改变学生的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冷夏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也能够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这一特殊条件,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增强应对自然条件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鼓励学生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成长锻炼。
总之,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处处都存在着德育因素,只要教师用心体会,体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新时期,新形式下,难度特别大,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本着“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我们的精心调教下,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
一、转变观念,树立大德育观意识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寄予较高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将来能够顺利地就业。所以,重智育轻德育便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教师由于学校竞争激烈,也受家长的重托,工作的主功方向也便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束之高阁。转变家长、教师的观念是德育渗透的前提。让家长、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改变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旧观念,提倡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均衡发展,这样育人工作便有的放矢。青少年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最需要体育锻炼,因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促进体格健壮;同时生长发育正常又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转变观念,树立大德育观,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大力配合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促进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断深入及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塑造形象,发挥样板功效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关键。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形象。体育教师的举手投足、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体育教师要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证明了良好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要力争做到"五规范":即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处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发挥样板功效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三、着手内容,立足实践体验渗透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达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比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体育游戏教学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体育与健身理论知识可向学生介绍中国体育名星取得为祖国所取的辉煌成就及中国北京奥运胜会取得成功等事例,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和体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能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体育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其特点,充分考虑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德育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立足实践,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抓住时机,结合事件进行渗透。
体育实践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最容易表露,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凭借教学经验估计到可能会出现什么思想教育的事件,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比赛或其他体育竟赛时某些学生为了取胜而弄虚作假、违反规则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比赛结束后,及时小结,公正评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如果教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也不理会,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时机,非但不能达到教育的作用,相反,学生还误把错误当正确,长此以往,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及结合课堂一些突发事件,捕捉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进行加以启发诱导,一定能够达到促其转化的效果。
五、利用环境,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环境对改变学生的道德作风和意志品质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冬冷夏热、风吹日晒,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也能够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这一特殊条件,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增强应对自然条件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鼓励学生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成长锻炼。
总之,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处处都存在着德育因素,只要教师用心体会,体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新时期,新形式下,难度特别大,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本着“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我们的精心调教下,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