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台商都是两岸交流的使者,反过来两岸交流又切切实实惠及到每一家台商企业。
张文潭认为,两岸交流事关大陆逾10万家台商的发展,作为投资大陆23年的「老」台商和两岸交流30年的见证者,自己有责任为两岸交流发展奉献心力。
以「团结、服务、交流、发展」为宗旨的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以下简称全国台企联),自成立以来就积极承担起促进两岸交流发展,服务台商的责任和使命。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浙江省绍兴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浙江正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众多头衔的张文潭,2010年又有了一个新角色——「全国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主任」。
虽然很多职位头衔都是被众人推举上去的,但是做事一向认真的张文潭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接受了就要实实在在地付出。」
自从2010年接任全国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的工作後,张文潭已经很少有时间待在自己的公司里,现在他已经把公司的业务全权交给女儿和公司的管理层,自己则一心扑在两岸沟通交流上。「我的工作日程已经能排到2012年了。」张文潭的记事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了自己每天的行程,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中夹贴着五颜六色的提醒字条,昭示着主人忙碌而有序的时间安排。
未雨绸缪 尽早布局
早在两岸交流初期的1989年,已经在台湾有自己产业的张文潭,就来到大陆浙江投资兴业,23年一路走来,作为第一批到大陆发展的台商,见证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变迁。
「1990年到2000年左右是台商在大陆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来的台商可以说是做什麽赚什麽。」张文潭肯定他们这一批人的幸运,赚到了「机会财」。「因为当时大陆市场还是一张白纸,资讯落後、要技术没技术、要管理没管理,而台商来後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凭藉这些优势台商大都快速发展起来。像是丽婴房、徐福记、天福茗茶、捷安特、和成卫浴等现在比较知名的一些品牌,都是较早到大陆投资的台湾传统制造业厂商。」
张文潭指出,从2002年开始,大陆有一批嗅觉灵敏的人开始感知到市场经济的「味道」,本土企业开始渐渐发展起来,之後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大陆的民营企业开始崛起,加之外资巨头的长驱直入,大陆市场逐步进入了一个竞争时代,之前笼罩在台商身上的光环优势在这过程中也在逐渐地退去。
从有优势到没有优势,张文潭说,「很多台商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落差,失去了改变发展思路的最佳时机。」谈及正裕化学的发展,张文潭介绍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但是他坚信企业的经营者无论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要敢於承担,顺境逆境都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他认为,做企业就和自己的身体一样,哪里不舒服、哪里有问题、具体的状况如何,自己最清楚不过了。
「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工业不是夕阳产业,也没有一个产业不属於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只要能用最好的技术生产品质最好的产品,拉高质量的层次,拉开竞争的距离,一样可以赚钱。」张文潭介绍,「正裕现在只做最顶尖的部分,不去跟同业打混战,面对的客户也基本上以高端对象为主。现在是全世界涤纶用分散染料最高品质的成品制造商,除了生产自有品牌外,国际性第一、第二的大厂都在这里ODM加工。」
两岸交流 多层面多样化
企业发展的同时,作为老一代台商,其实最让张文潭欣慰的是看到两岸关系一步步的向前发展。从海基会、海协会成立到1993年的汪辜会谈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到2005年连战的「破冰之旅」,再到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迎来历史性转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两岸交流更是从政府到民间、从社团协会到企业层面呈现出多层次、广范围,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新局面。
「做对两岸关系加分的事,这就是我们两岸交流委员会的使命和责任。」担任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主委的工作,张文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奔走在大陆各地,参加各地政府举办的区域论坛和招商活动。「台商在大陆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内需市场和大陆的地方经济发展动向及区位优势,为今後的产业升级做好准备。」张文潭说,每一次活动都是对两岸关系的一个推进,在台商急需转型升级的当下,大陆各地方政府也正在借由各种大型论坛、峰会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政策鼓励及配套措施。
比如,在2011年9月6日「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宣布了广东促进粤台交流合作重点抓好四项工作重点;在9月14日在南京举办的「2011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江苏出台6项台资新政,帮助台商转型升级,力促两岸发展;9月21日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六届宁台经贸合作洽谈会、9月26日举办的「山西暨中部地区与台湾经贸合作论坛」,将加强台湾产业与中西部省份的合作交流;接下来10月6日在湖北举办的「湖北武汉台湾周」已经是第八届……
不仅政府层面的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各地台协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是遍地开花。
随着2010年ECFA的签订,两岸逐步开放市场,两岸的贸易往来会越来越多。各地台协爲了提升两岸台商品牌价值、扩大台商产品行销通路、更好的行使服务台商的职能,也都在积极努力。例如青岛台协首创专业服务於两岸台商企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两岸商务平台」,为台商企业与大陆企业交流互助、提供产品供求、资讯发布、企业建站、行情资讯等服务,并将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为台商整合大陆资源创造更加宽广的机会和平台。
ECFA後,随着优惠政策的不断落实,一系列的会展产业交流也日益频繁。由台湾外贸协会举办的台湾名品大陆巡展,继2010年在东莞、天津、南京及山东举办吸引大批人潮後,2011年继续登陆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在刚过去的2011年中秋节期间,上海台协连锁工委会举办的台商庙会,参观人次达到12万。通过这些展会、庙会,让台湾的众多的中小企业品牌,在大陆建立市场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交流与发展的互相促进
在地方政府、各行业协会间密集的两岸交流活动外,两岸企业间的互动也日益频繁,一改往日投资一边倒情况,双向投资趋势日益明显。自2009年7月第一家大陆企业——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赴台投资以来,截至2011年8月底,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已累计批准91家,投资额总计2.085亿美元,呈稳步增长趋势。
无论是政府、行业协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只要对推动两岸交流有利,对台商发展有利,台企联交流委员会都会积极参与,繁忙的事务性交流工作的背後,张文潭看重的是「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给台商发展带来的契机和转机」。
他指出,30年来,台商从最初传统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ECFA後农业、金融业的开放合作,两岸的产业合作也在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尤其是农业和金融业屡有好消息传出,这一年多来,台湾水果在大陆试种成功,台湾水产石斑鱼进大陆商机三十几个亿等消息已常见於报端媒体。同时,陆资入台,也可为台湾提供产业资金、活络金融市场、扩大台湾金融市场规模、加速发展台湾成为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台资银行大陆开设分行,不仅可以助力台商的融资难题,还可以拥有更大的市场。
「台湾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能力,大陆则有庞大的市场,两岸产业结合起来,可以走到世界前头。每个台商都是两岸交流的使者,反过来两岸交流又切切实实惠及到每一家台商企业。今後随着ECFA的不断落实,如何透过两岸交流工作促进台商的发展,台企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两岸交流发展事关大陆逾10万家台商企业的发展,张文潭表示,自己愿意作为两岸交流的使者,为两岸交流发展继续奉献心力。
张文潭认为,两岸交流事关大陆逾10万家台商的发展,作为投资大陆23年的「老」台商和两岸交流30年的见证者,自己有责任为两岸交流发展奉献心力。
以「团结、服务、交流、发展」为宗旨的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以下简称全国台企联),自成立以来就积极承担起促进两岸交流发展,服务台商的责任和使命。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浙江省绍兴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浙江正裕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众多头衔的张文潭,2010年又有了一个新角色——「全国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主任」。
虽然很多职位头衔都是被众人推举上去的,但是做事一向认真的张文潭认为,「在其位就要谋其职,接受了就要实实在在地付出。」
自从2010年接任全国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的工作後,张文潭已经很少有时间待在自己的公司里,现在他已经把公司的业务全权交给女儿和公司的管理层,自己则一心扑在两岸沟通交流上。「我的工作日程已经能排到2012年了。」张文潭的记事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了自己每天的行程,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中夹贴着五颜六色的提醒字条,昭示着主人忙碌而有序的时间安排。
未雨绸缪 尽早布局
早在两岸交流初期的1989年,已经在台湾有自己产业的张文潭,就来到大陆浙江投资兴业,23年一路走来,作为第一批到大陆发展的台商,见证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变迁。
「1990年到2000年左右是台商在大陆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来的台商可以说是做什麽赚什麽。」张文潭肯定他们这一批人的幸运,赚到了「机会财」。「因为当时大陆市场还是一张白纸,资讯落後、要技术没技术、要管理没管理,而台商来後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凭藉这些优势台商大都快速发展起来。像是丽婴房、徐福记、天福茗茶、捷安特、和成卫浴等现在比较知名的一些品牌,都是较早到大陆投资的台湾传统制造业厂商。」
张文潭指出,从2002年开始,大陆有一批嗅觉灵敏的人开始感知到市场经济的「味道」,本土企业开始渐渐发展起来,之後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大陆的民营企业开始崛起,加之外资巨头的长驱直入,大陆市场逐步进入了一个竞争时代,之前笼罩在台商身上的光环优势在这过程中也在逐渐地退去。
从有优势到没有优势,张文潭说,「很多台商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落差,失去了改变发展思路的最佳时机。」谈及正裕化学的发展,张文潭介绍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但是他坚信企业的经营者无论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要敢於承担,顺境逆境都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他认为,做企业就和自己的身体一样,哪里不舒服、哪里有问题、具体的状况如何,自己最清楚不过了。
「现在基本上没有一个工业不是夕阳产业,也没有一个产业不属於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只要能用最好的技术生产品质最好的产品,拉高质量的层次,拉开竞争的距离,一样可以赚钱。」张文潭介绍,「正裕现在只做最顶尖的部分,不去跟同业打混战,面对的客户也基本上以高端对象为主。现在是全世界涤纶用分散染料最高品质的成品制造商,除了生产自有品牌外,国际性第一、第二的大厂都在这里ODM加工。」
两岸交流 多层面多样化
企业发展的同时,作为老一代台商,其实最让张文潭欣慰的是看到两岸关系一步步的向前发展。从海基会、海协会成立到1993年的汪辜会谈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到2005年连战的「破冰之旅」,再到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迎来历史性转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两岸交流更是从政府到民间、从社团协会到企业层面呈现出多层次、广范围,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新局面。
「做对两岸关系加分的事,这就是我们两岸交流委员会的使命和责任。」担任台企联两岸交流委员会主委的工作,张文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奔走在大陆各地,参加各地政府举办的区域论坛和招商活动。「台商在大陆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内需市场和大陆的地方经济发展动向及区位优势,为今後的产业升级做好准备。」张文潭说,每一次活动都是对两岸关系的一个推进,在台商急需转型升级的当下,大陆各地方政府也正在借由各种大型论坛、峰会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政策鼓励及配套措施。
比如,在2011年9月6日「2011两岸新兴产业合作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论坛」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宣布了广东促进粤台交流合作重点抓好四项工作重点;在9月14日在南京举办的「2011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江苏出台6项台资新政,帮助台商转型升级,力促两岸发展;9月21日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六届宁台经贸合作洽谈会、9月26日举办的「山西暨中部地区与台湾经贸合作论坛」,将加强台湾产业与中西部省份的合作交流;接下来10月6日在湖北举办的「湖北武汉台湾周」已经是第八届……
不仅政府层面的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各地台协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是遍地开花。
随着2010年ECFA的签订,两岸逐步开放市场,两岸的贸易往来会越来越多。各地台协爲了提升两岸台商品牌价值、扩大台商产品行销通路、更好的行使服务台商的职能,也都在积极努力。例如青岛台协首创专业服务於两岸台商企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两岸商务平台」,为台商企业与大陆企业交流互助、提供产品供求、资讯发布、企业建站、行情资讯等服务,并将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为台商整合大陆资源创造更加宽广的机会和平台。
ECFA後,随着优惠政策的不断落实,一系列的会展产业交流也日益频繁。由台湾外贸协会举办的台湾名品大陆巡展,继2010年在东莞、天津、南京及山东举办吸引大批人潮後,2011年继续登陆广州、南京、上海等地;在刚过去的2011年中秋节期间,上海台协连锁工委会举办的台商庙会,参观人次达到12万。通过这些展会、庙会,让台湾的众多的中小企业品牌,在大陆建立市场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交流与发展的互相促进
在地方政府、各行业协会间密集的两岸交流活动外,两岸企业间的互动也日益频繁,一改往日投资一边倒情况,双向投资趋势日益明显。自2009年7月第一家大陆企业——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赴台投资以来,截至2011年8月底,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已累计批准91家,投资额总计2.085亿美元,呈稳步增长趋势。
无论是政府、行业协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只要对推动两岸交流有利,对台商发展有利,台企联交流委员会都会积极参与,繁忙的事务性交流工作的背後,张文潭看重的是「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给台商发展带来的契机和转机」。
他指出,30年来,台商从最初传统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ECFA後农业、金融业的开放合作,两岸的产业合作也在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尤其是农业和金融业屡有好消息传出,这一年多来,台湾水果在大陆试种成功,台湾水产石斑鱼进大陆商机三十几个亿等消息已常见於报端媒体。同时,陆资入台,也可为台湾提供产业资金、活络金融市场、扩大台湾金融市场规模、加速发展台湾成为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台资银行大陆开设分行,不仅可以助力台商的融资难题,还可以拥有更大的市场。
「台湾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能力,大陆则有庞大的市场,两岸产业结合起来,可以走到世界前头。每个台商都是两岸交流的使者,反过来两岸交流又切切实实惠及到每一家台商企业。今後随着ECFA的不断落实,如何透过两岸交流工作促进台商的发展,台企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两岸交流发展事关大陆逾10万家台商企业的发展,张文潭表示,自己愿意作为两岸交流的使者,为两岸交流发展继续奉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