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葬礼的青年们挤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打牌,一个腰里别着中华烟的老太正在门口向里面训话,说她要去镇上和领导谈谈,见他们不怎么搭理,又开始讲自己的见闻和资历。一个青年开玩笑地问他的对家:“怎么,这是你的奶奶啊?”于是烟气缭绕的帐篷里一阵哄笑。那望八的老太想威胁性地喊:“我是组织上的人!”但到底还是踌躇了一下,寻见一白裙姑娘路过,忙逮着她继续念叨起来。姑娘一面笑意敷衍着,一面用余光扫视半圈,见参差重叠的黑黄面孔都聚精会神地盯着牌,自觉好没意思,也悻悻地晃荡到别处了。
“飘儿!”绾着光亮发髻的中年妇女把那姑娘喊到厨房里,“去给你奶奶送点脆饼吃。跟她说,和以前爷爷买的一样,是麒麟阁的。”
“我不要去她房里,有股怪味儿。”
“你看我忙得过来吗?”
“谁让农村有这陋习,要大张旗鼓办七天,又是请和尚、哭婆,又是吹唢呐的,城里就不这样。”
“你倒是会忘本。不这么做,人家会说养的儿子、女儿不孝顺。快去,要不然你爸就要让你招呼客人了。”
“他为什么不自己出来?”
“除了懒还能因为什么。你爷爷生前不知道包办了多少,种田洗碗打扫全是他干,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帖帖。你奶奶就负责做个饭,还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到晚喊累,觉得什么事都是他安排,自己被管得太多呢。他断气之后她干嚎了两嗓子,就没半点泪了,现在躲在房里不肯出来呢。葬礼的事全是我们在弄,她一点都不管,什么事也不做。你婆婆现在已经帕金森晚期了,连睡觉的时候身子都在抖,也犟着不肯麻烦人。”飘儿听得出她最后一句声音发了点狠,垂着眼接下了脆饼穿过外面的厅堂。
天气溽热。锣鼓劈头劈脑打下来,两个大音箱粗粝地震颤着,大堂里混合着蜡烛、纸钱的味道,还有厨房里烂熟的油哈气,呈现出与丧篷内截然不同的光景。几个孩子蹲在地上玩着卡牌游戏,细长的脖子挑着大脑袋,像是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旁边的女人们无一例外地穿着团花的衣裤与丝袜,趿拉着凉鞋,圆规似的叉开腿,操着典型的南方农村的方言聊些家长里短。这种方言多前鼻音而没有爆破音,因而,她们琐碎的对话听起来格外沉闷。飘儿记不清各人的脸,只觉得都长一个样子,便胡乱地喊她们奶奶或者姨妈,又匆匆往里屋走去了。
8月了,屋里却很阴凉。窗帘遮住了光,外面的熙攘在关上门后顿时像浮在空中一般不真实,只有摆钟在嘀嗒作响,那声音也是迟滞生涩的。飘儿看到一只蜈蚣窸窸窣窣地贴着墙边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阵恶心,却喊不出声,只能从门后找了把火钳,下决心把它钳住,夹成两段。本不需要这么用力的,一瞬间听到了它的身体脆裂的声音。
奶奶躺在木床上,背朝着她,盖着绣有大朵牡丹的粉红绸被缩成一团。床边的老式电视还开着,但是静了音,只看见广告里的那些青春脸庞来来去去、此消彼长。旁边灯罩里黑乎乎的似是虫子,还零星地有几个脚翘着,也许是几代的虫子一粒一粒堆起来的成就。许多日用器皿像瓷盆、纸盒、腌菜缸、工具箱等,都杂七杂八地堆在床下。
“奶奶,来吃点东西。”
“哦,飘儿来了。”奶奶迟钝地起了身,阔大的圆脸看起来很松弛,眼窝塌陷,两颊布满了老年斑,下巴双重,女人生命史的沉沉暮暮都汇集到了她的身上。飘儿凝视着奶奶的脸一时失了神,想着自己的大脸盘也定是遗传她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怨气。
奶奶将一旁泡在水里的假牙装上,接过袋子。那粗糙冰凉的手让飘儿想起田野里的蘑菇表层。她戴上老花眼镜仔细拨弄脆饼,金色手镯卡在滚圆的手腕上。
“这不是上次买的那种。以前的脆饼长一些,这个短。”
飘儿一时语塞:“妈妈说这就是麒麟阁的。”
“而且上面芝麻也少。”
“可是只有这种卖了。”
“这不是上次的。”
飄儿不知该怎么应答了。巨大的沉默降临在屋子里,两人相对无言。她躲避着奶奶的目光,眼神游离于四周。墙皮在脱落,无时无刻不在剥落。房间深处还有一扇门通向里面,上面挂了一把大锁,那曾经是爷爷睡的地方。奶奶说,自从他死了以后,自己害怕晚上他来找她,于是让人把这扇门锁紧了。
“奶奶,想哭就哭吧,我们都在这儿呢。”飘儿干巴巴地安慰了几句。
“你爸他们也不来看我。”
“他们忙,有空肯定来。”没等回答,她紧接着说,“奶奶休息吧,我走了,那边还有事呢。”便飞速地出门了。
最后一晚每个家属都要守夜,老人家因为身体原因是可以去睡的。夜色深远而寒凉,天空如倒凹的玻璃杯擎在头顶上。田间虫鸣高高低低,而乡野的犬吠听起来则自有一种直抒胸臆的、简洁的悲怆。飘儿窝在沙发里,背后的弹簧和破絮顶得她很不舒服,无法休息,便任由思绪乱飞。她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上小学的第一天,爷爷紧紧攥着她的手,在分班名单上不紧不慢地找名字。她还想起他总是以体验生活为由带着她去菜市场,在那里经常为了一毛钱讨价还价耗费好长时间,而她在一旁也只能出神地盯着小贩的菜,倒也避免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有,自己曾经养过一只灰兔,妈妈嫌它味道大就送回老家,爷爷专门为它建了篱笆,还尽拣着好菜叶喂养。她从来不喜欢爷爷,一边厌恶他身上的乡土气息,一边任由它占据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比方说吃饭时总要特意听他咀嚼食物的吧唧声。但真正失去的时候,就像拔掉一颗痛了很久的牙齿。飘儿在书上读过这个比喻,心想果然是不错的。这以后,那长期占据她负面注意力的东西不再存在了,可是她却感觉有个比头还大的巨大的东西从颌骨上被硬生生拽了出来,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洞。说来说去,自己对他还是有深刻的亲情的吧?
之前已经哭过好几轮了,现在她的眼前又泛起一层泪。旁边的堂哥更是执意端着板凳坐在外面,说一进去就会勾起爷爷带了他六年的情景。那么奶奶呢,奶奶除了煮饭就是看电视了。那煮饭也是偷懒的,有时候把中午的剩菜倒进锅里再下面条,就成了晚饭。好像有几次她跟爷爷激烈地争吵,也无非是爷爷不让看电视,要她多出去走走,或是爷爷在外面劳作晚了迟迟不归的缘故。其余的日子都是路平水缓,无争无吵,甚至带点惰性,其他关于奶奶的印象也都是模糊的。 剩下几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他们漫不经心地讲,飘儿不动声色地听,听一手的故事,形成二手记忆。
“这灯太暗了,家里也处处破落样,别人来家里还不知道怎么想呢。老子是节约,但老娘也不问问。”
“你还指望老娘管事呢!”这是大伯的声音,带点笑意,“能不挑三拣四就是好的了。她也是精,连脆饼长短都看得出来。以前还想有这种东西吃?吃的是‘人头’泡粥!”
“那是什么?”飘儿妈妈插嘴道。
“其实就是薄薄的粥,到吃饭的时候一个个把头往灶上伸,人头印在锅里,就有了这名字。还嫌好嫌丑呢,有一次洋油泼到粥锅里不也吃下了。以前,我们每天就吃两顿,天一黑,就早早躲被子里去了。晚上饿得睡不着,我同弟还好,也不作声,姐就唏唏嘘嘘的,把人都弄得睡不着。老娘就从床底下拿个冰凉的大头菜出来,削两片叶儿吃下,这才安生。现在日子好了,老子是勤俭的命,老娘倒是会自己惯着自己!”
“就是呢。飘儿说,老娘还问我们怎么不去看她,哪有时间!舅妈也说老娘跟她抱怨我们来着。唉,人还是要知足,养的孩子不都还在吗?不都把她照顾得好好的吗?今天听麻子讲,隔壁村那九十多岁的老太有一天早上被发现淹死在河里了。”于是飘儿听到妈妈倒抽一口气的声音,暗自哂笑她总是这么爱大惊小怪。“大家都说是她想念死了的儿子了,大半夜发了狂一口一口念着她儿子的名字,起身走了好远的路,最后到了河边。那河本来没桥的,她就这么走进去,估计脑子不太灵光了。”
于是,众人慨叹了一番,然后望向那黑漆漆的里屋门沉默了一阵。
凌晨四点的时候要去火化。出来后,飘儿顶着红肿的眼睛。清早潮气很重,杂草上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珠,还有虫子在无谓地叫着。大伯抱着骨灰盒回来以后,奶奶定定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又拖着步伐回到了床上。
下午要下葬了。按照这边的风俗,每个家属必须穿着丧服,拿着一根很重的哭丧棒走到公墓那边。午后的闷热如煮沸的水,太阳弥散开来的热气使得眼前景色仿佛一片果冻质感。蝉声轰鸣,回环往复,像涟漪那样层叠辐散。飘儿的心口泛着痛,她意识到这是真正的离别了。然而临行的哀乐还未响,她先听到了哑如砂纸的哭声。那哭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仿佛从绵延的时间里骤然横生出来,因此显得格外突兀。她回过头,发现奶奶半蹲着,身子一抖一抖的,全靠棒子在支撑。泪水一开始在那张核桃皮般的脸上迟滞着不肯下来,到后来也留不住了,一片恣肆,在阳光下亮晶晶的,显得沟壑更加深重。
飄儿紧绷的心第一次松动了,心里想着自己或许从未真正了解奶奶。到底她还是爱爷爷的,只不过是因为爷爷脑溢血离世得太突然,才会导致这么长时间的延宕,直到离别时刻才完全释放压抑的情绪。在独自一人的房间里她想必默默负着虚空的重担去消化这一事实。那么,脆饼又何妨,怨言又何妨呢?父母这一辈却说她懒,说她任性、自私。他们离她太近,当局者迷,因此反而看不清她的内心了。他们也不曾理解过她。
这么想着,飘儿便过去扶奶奶,碰到她身体的那一刻却陡然一惊。在肥大的衣服和圆润的臂膀之下,她的身体竟是空的、干的。一把宽大而轻的骨头,像是生命的潜能被抽光了。飘儿有点用力过猛,差点扑了空。她想到了昨天用火钳钳蜈蚣时的脆感,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我走不动,我真的走不动。”奶奶看着飘儿和围过来的几个老太含糊不清地念叨着。说罢,似乎觉得自己的秘密被暴露于众,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她哭得更加厉害了,到最后舌头也转不过来,只听见断断续续的呜咽。
“走不动。哦,走不动。”飘儿费了好大力气听懂了意思,怔了怔,机械地重复这句话。
场面僵持了一会儿。无论旁人如何劝慰,奶奶也只是反复说这几个字。“那我们先走吧,要按时间的,不能误了,要不然爸在天上不高兴了。”大伯迟疑了一下,终究向众人催促道。于是,队伍出发了。走了小半程路,飘儿回头看奶奶,她还在那边虾一般地佝偻着,水泥埕反着灼灼的日光。在那片光亮中,她像一个模糊的斑点,越缩越小。
“飘儿!”绾着光亮发髻的中年妇女把那姑娘喊到厨房里,“去给你奶奶送点脆饼吃。跟她说,和以前爷爷买的一样,是麒麟阁的。”
“我不要去她房里,有股怪味儿。”
“你看我忙得过来吗?”
“谁让农村有这陋习,要大张旗鼓办七天,又是请和尚、哭婆,又是吹唢呐的,城里就不这样。”
“你倒是会忘本。不这么做,人家会说养的儿子、女儿不孝顺。快去,要不然你爸就要让你招呼客人了。”
“他为什么不自己出来?”
“除了懒还能因为什么。你爷爷生前不知道包办了多少,种田洗碗打扫全是他干,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帖帖。你奶奶就负责做个饭,还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天到晚喊累,觉得什么事都是他安排,自己被管得太多呢。他断气之后她干嚎了两嗓子,就没半点泪了,现在躲在房里不肯出来呢。葬礼的事全是我们在弄,她一点都不管,什么事也不做。你婆婆现在已经帕金森晚期了,连睡觉的时候身子都在抖,也犟着不肯麻烦人。”飘儿听得出她最后一句声音发了点狠,垂着眼接下了脆饼穿过外面的厅堂。
天气溽热。锣鼓劈头劈脑打下来,两个大音箱粗粝地震颤着,大堂里混合着蜡烛、纸钱的味道,还有厨房里烂熟的油哈气,呈现出与丧篷内截然不同的光景。几个孩子蹲在地上玩着卡牌游戏,细长的脖子挑着大脑袋,像是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旁边的女人们无一例外地穿着团花的衣裤与丝袜,趿拉着凉鞋,圆规似的叉开腿,操着典型的南方农村的方言聊些家长里短。这种方言多前鼻音而没有爆破音,因而,她们琐碎的对话听起来格外沉闷。飘儿记不清各人的脸,只觉得都长一个样子,便胡乱地喊她们奶奶或者姨妈,又匆匆往里屋走去了。
8月了,屋里却很阴凉。窗帘遮住了光,外面的熙攘在关上门后顿时像浮在空中一般不真实,只有摆钟在嘀嗒作响,那声音也是迟滞生涩的。飘儿看到一只蜈蚣窸窸窣窣地贴着墙边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阵恶心,却喊不出声,只能从门后找了把火钳,下决心把它钳住,夹成两段。本不需要这么用力的,一瞬间听到了它的身体脆裂的声音。
奶奶躺在木床上,背朝着她,盖着绣有大朵牡丹的粉红绸被缩成一团。床边的老式电视还开着,但是静了音,只看见广告里的那些青春脸庞来来去去、此消彼长。旁边灯罩里黑乎乎的似是虫子,还零星地有几个脚翘着,也许是几代的虫子一粒一粒堆起来的成就。许多日用器皿像瓷盆、纸盒、腌菜缸、工具箱等,都杂七杂八地堆在床下。
“奶奶,来吃点东西。”
“哦,飘儿来了。”奶奶迟钝地起了身,阔大的圆脸看起来很松弛,眼窝塌陷,两颊布满了老年斑,下巴双重,女人生命史的沉沉暮暮都汇集到了她的身上。飘儿凝视着奶奶的脸一时失了神,想着自己的大脸盘也定是遗传她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怨气。
奶奶将一旁泡在水里的假牙装上,接过袋子。那粗糙冰凉的手让飘儿想起田野里的蘑菇表层。她戴上老花眼镜仔细拨弄脆饼,金色手镯卡在滚圆的手腕上。
“这不是上次买的那种。以前的脆饼长一些,这个短。”
飘儿一时语塞:“妈妈说这就是麒麟阁的。”
“而且上面芝麻也少。”
“可是只有这种卖了。”
“这不是上次的。”
飄儿不知该怎么应答了。巨大的沉默降临在屋子里,两人相对无言。她躲避着奶奶的目光,眼神游离于四周。墙皮在脱落,无时无刻不在剥落。房间深处还有一扇门通向里面,上面挂了一把大锁,那曾经是爷爷睡的地方。奶奶说,自从他死了以后,自己害怕晚上他来找她,于是让人把这扇门锁紧了。
“奶奶,想哭就哭吧,我们都在这儿呢。”飘儿干巴巴地安慰了几句。
“你爸他们也不来看我。”
“他们忙,有空肯定来。”没等回答,她紧接着说,“奶奶休息吧,我走了,那边还有事呢。”便飞速地出门了。
最后一晚每个家属都要守夜,老人家因为身体原因是可以去睡的。夜色深远而寒凉,天空如倒凹的玻璃杯擎在头顶上。田间虫鸣高高低低,而乡野的犬吠听起来则自有一种直抒胸臆的、简洁的悲怆。飘儿窝在沙发里,背后的弹簧和破絮顶得她很不舒服,无法休息,便任由思绪乱飞。她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上小学的第一天,爷爷紧紧攥着她的手,在分班名单上不紧不慢地找名字。她还想起他总是以体验生活为由带着她去菜市场,在那里经常为了一毛钱讨价还价耗费好长时间,而她在一旁也只能出神地盯着小贩的菜,倒也避免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有,自己曾经养过一只灰兔,妈妈嫌它味道大就送回老家,爷爷专门为它建了篱笆,还尽拣着好菜叶喂养。她从来不喜欢爷爷,一边厌恶他身上的乡土气息,一边任由它占据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比方说吃饭时总要特意听他咀嚼食物的吧唧声。但真正失去的时候,就像拔掉一颗痛了很久的牙齿。飘儿在书上读过这个比喻,心想果然是不错的。这以后,那长期占据她负面注意力的东西不再存在了,可是她却感觉有个比头还大的巨大的东西从颌骨上被硬生生拽了出来,留下一个无法填补的洞。说来说去,自己对他还是有深刻的亲情的吧?
之前已经哭过好几轮了,现在她的眼前又泛起一层泪。旁边的堂哥更是执意端着板凳坐在外面,说一进去就会勾起爷爷带了他六年的情景。那么奶奶呢,奶奶除了煮饭就是看电视了。那煮饭也是偷懒的,有时候把中午的剩菜倒进锅里再下面条,就成了晚饭。好像有几次她跟爷爷激烈地争吵,也无非是爷爷不让看电视,要她多出去走走,或是爷爷在外面劳作晚了迟迟不归的缘故。其余的日子都是路平水缓,无争无吵,甚至带点惰性,其他关于奶奶的印象也都是模糊的。 剩下几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摇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他们漫不经心地讲,飘儿不动声色地听,听一手的故事,形成二手记忆。
“这灯太暗了,家里也处处破落样,别人来家里还不知道怎么想呢。老子是节约,但老娘也不问问。”
“你还指望老娘管事呢!”这是大伯的声音,带点笑意,“能不挑三拣四就是好的了。她也是精,连脆饼长短都看得出来。以前还想有这种东西吃?吃的是‘人头’泡粥!”
“那是什么?”飘儿妈妈插嘴道。
“其实就是薄薄的粥,到吃饭的时候一个个把头往灶上伸,人头印在锅里,就有了这名字。还嫌好嫌丑呢,有一次洋油泼到粥锅里不也吃下了。以前,我们每天就吃两顿,天一黑,就早早躲被子里去了。晚上饿得睡不着,我同弟还好,也不作声,姐就唏唏嘘嘘的,把人都弄得睡不着。老娘就从床底下拿个冰凉的大头菜出来,削两片叶儿吃下,这才安生。现在日子好了,老子是勤俭的命,老娘倒是会自己惯着自己!”
“就是呢。飘儿说,老娘还问我们怎么不去看她,哪有时间!舅妈也说老娘跟她抱怨我们来着。唉,人还是要知足,养的孩子不都还在吗?不都把她照顾得好好的吗?今天听麻子讲,隔壁村那九十多岁的老太有一天早上被发现淹死在河里了。”于是飘儿听到妈妈倒抽一口气的声音,暗自哂笑她总是这么爱大惊小怪。“大家都说是她想念死了的儿子了,大半夜发了狂一口一口念着她儿子的名字,起身走了好远的路,最后到了河边。那河本来没桥的,她就这么走进去,估计脑子不太灵光了。”
于是,众人慨叹了一番,然后望向那黑漆漆的里屋门沉默了一阵。
凌晨四点的时候要去火化。出来后,飘儿顶着红肿的眼睛。清早潮气很重,杂草上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珠,还有虫子在无谓地叫着。大伯抱着骨灰盒回来以后,奶奶定定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又拖着步伐回到了床上。
下午要下葬了。按照这边的风俗,每个家属必须穿着丧服,拿着一根很重的哭丧棒走到公墓那边。午后的闷热如煮沸的水,太阳弥散开来的热气使得眼前景色仿佛一片果冻质感。蝉声轰鸣,回环往复,像涟漪那样层叠辐散。飘儿的心口泛着痛,她意识到这是真正的离别了。然而临行的哀乐还未响,她先听到了哑如砂纸的哭声。那哭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仿佛从绵延的时间里骤然横生出来,因此显得格外突兀。她回过头,发现奶奶半蹲着,身子一抖一抖的,全靠棒子在支撑。泪水一开始在那张核桃皮般的脸上迟滞着不肯下来,到后来也留不住了,一片恣肆,在阳光下亮晶晶的,显得沟壑更加深重。
飄儿紧绷的心第一次松动了,心里想着自己或许从未真正了解奶奶。到底她还是爱爷爷的,只不过是因为爷爷脑溢血离世得太突然,才会导致这么长时间的延宕,直到离别时刻才完全释放压抑的情绪。在独自一人的房间里她想必默默负着虚空的重担去消化这一事实。那么,脆饼又何妨,怨言又何妨呢?父母这一辈却说她懒,说她任性、自私。他们离她太近,当局者迷,因此反而看不清她的内心了。他们也不曾理解过她。
这么想着,飘儿便过去扶奶奶,碰到她身体的那一刻却陡然一惊。在肥大的衣服和圆润的臂膀之下,她的身体竟是空的、干的。一把宽大而轻的骨头,像是生命的潜能被抽光了。飘儿有点用力过猛,差点扑了空。她想到了昨天用火钳钳蜈蚣时的脆感,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我走不动,我真的走不动。”奶奶看着飘儿和围过来的几个老太含糊不清地念叨着。说罢,似乎觉得自己的秘密被暴露于众,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她哭得更加厉害了,到最后舌头也转不过来,只听见断断续续的呜咽。
“走不动。哦,走不动。”飘儿费了好大力气听懂了意思,怔了怔,机械地重复这句话。
场面僵持了一会儿。无论旁人如何劝慰,奶奶也只是反复说这几个字。“那我们先走吧,要按时间的,不能误了,要不然爸在天上不高兴了。”大伯迟疑了一下,终究向众人催促道。于是,队伍出发了。走了小半程路,飘儿回头看奶奶,她还在那边虾一般地佝偻着,水泥埕反着灼灼的日光。在那片光亮中,她像一个模糊的斑点,越缩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