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科学认识,我国教育家早有预见,已经提出过这种主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在课堂上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叶圣陶先生的此番高论,启示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由此可见,在初中学生学习这个关键性的三年时间段里,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意义重大而且长远。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学能力 培养
  
  
  我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初步尝试了“阅读——讨论——解惑——探索”四课型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以主人姿态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一、在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所以,我先设置了阅读课。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 5分钟左右的必要的启发讲解:或背名言、或讲个小故事、或讲个成语的来历等,针对每课的具体内容,确定启发讲解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指导读书方法,为学生有效阅读导航。就阅读的全过程来说要看到、读到、写到。所谓看到就是要快,要全。了解全貌,掌握全局。所谓读到就是心到,边读边思考。写到就是要动笔进行点、划、摘、记,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记忆。上述读书法,从导言课开始逐步向学生介绍,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好笔记,写出体会,以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这话很有哲理。学习中的问题,就是推动学习深入前进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时刻,才真正开始了向这个问题的进击。
  二、在讨论课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课之后,我设置了讨论课。讨论课上教师把学生阅读时提出的疑难问题加以筛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讨论的重点力求符合教材重点和学生思想实际。有时围绕对某个概念理解展开讨论。针对学生在讲解《藤野先生》一文时,展示了关于敬佩教师的几幅画面(自制的课件):有名人敬师的,有少先队员敬师的;有解放军战士敬师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鲁迅敬师的原因。
  2、提出明确讨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组织,具体指导,对学生要求勇于发表自己见解,虚心听取和思考别人意见,在平等的氛围中展开争论或辩论,坚持真理。
  3、指导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讨论题目的中心点;充分运用课本中的要点,针对讨论题目进行分析,恰当运用已学文化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讨论,分析综合,提出观点。然后紧扣要点,理清思路,做出结论。
  4、教师组织重点问题全班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代表围绕重点问题展开全班讨论。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直接参讨论,但应做到“引而不发”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起穿针引线、因势利导的作用。在全班学生对讨论的问题产生兴趣时,教师应作画龙点睛的讲解,使学生对问题有明确认识。
  三、在解惑课上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讨论课上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尚未解決,特别是全班争论的重点问题,意见不统一,或理解不够深透。这时,学生把希望寄托于老师,教师重点讲解的时机到了。为此,我设置了解惑课,教师在课上的讲解要力求生动有趣,言简易明,掷地有声,富有启发性。
  1、教师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前后各节之间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点,这些都是教材最本质的东西。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兴奋点是为学生普遍关注且同教材有紧密联系的问题,教师应力求把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同学生的兴奋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思考过程。
  3、教师的讲解要从形象入手,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语文课上的内容和有关问题,都是属于理性的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应使学生以形象为入门的向导,步步深入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道理。
  四、在探索课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应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为达此目的,也就不能只要求学生做完几道教师规定的练习题,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前进的能力。于是我就在解惑课后设置了探索课。做法如下:
  专题探索。每学习一课,都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知识,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思想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并在各自分析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自拟复习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拟定本单元的复习提纲和自测题目。不搞束缚学生思想的所谓答案格式,而是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对具体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总结出分析各种问题的思路。
  3、单元小结及写小论文。指导学生书面表达每单元的知识序列纵横结构,写出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心得体会,或小论文,初步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学习《斑羚飞渡》一文后,有的学生把体会小结融为一体,写出《生命的永恒》读后感,有的则写出《我看镰刀头羊》,而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后,他们又写出了我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看法等,这些,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会,在知识上反映出的小论文。它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自学的热情。
  运用以上四课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觉悟;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他文献
一个新的科学观念的诞生,一个新的发现或发明的提出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拟定,往往是人们创新思维的产物。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以及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例,都是他们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结果。因此,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和思维
期刊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对所要研究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缺乏探究的热情和探究的方法,或袖手旁观,或无从下手,或心不在焉,这种没有进入状态的学习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那么,如何想办法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如何激起学生科学探索的动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科学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程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科学课程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体会出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要应用于生活,是我们数学新课程应予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
期刊
小学生现行作业具有布置数量过多、划一性、无趣味性,教师批改作业缺乏人文关怀的弊端。因此,小学生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去完成作业,提高作业效果,本人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的。  一、作業形式的改革  作业的布置要变换花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苟重出而悉如前样 ,或将使学生生厌 ,则无妨同其旨趣而异其方式焉。”因此,设计作业应由“重现式”向“发展式”转变
期刊
在传统教育尤其是讲授法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强调问题答案的惟一性和标准化,过分强调程式化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步骤,造成了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优势,反而不利于创造性发挥。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聚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两个侧面。聚合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不平衡使学生常常过分依赖于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在头脑中形成了太多的心理定势,用单一的固有的,常规的心理准备去应付各种问题,从而缺
期刊
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它首先是一门科学。科学意味着尊重规律,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教育才可能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才能走向成功。学校教育是以落实课程教学为主线进行的,而内化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美麗的教育世界里,学科学习规律与个体学习规律就成为成功之巅的两朵奇葩,引人探索和采撷。  首先要遵守学科学习规律。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课程作为主体发展的一种中介,是以主体内化课程知识,形成学科知识技
期刊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我认为,在教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期刊
小学学生进入初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学困生,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学困生的转化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數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学困生我们不能放弃,只能转化。学困生并不都是天生弱智,而大多数是因为后天因素造成的。所以,只要经过教师耐心细致教育转化,是完全可以转变为好学生的。  下面就本人在多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有的优势,本文从形象创设、内涵领略、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点探讨。  关键词: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期刊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其中。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因此,英语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 范读和学生的 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Martin Luther King 的《I Have a Dream》一文为例,这篇演讲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