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对医学学生的总体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世纪所需要的医学人才应该既具有牢固的医学理论知识,也应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当前医学院校的教育过程中,理论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但是在实践创新方面与21世纪知识经济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怎样更好的结合我国教育的特征和医学学生的特点,来进一步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医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并不单纯局限于理论知识方面,而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思维的再创造,进而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科研成果的能力。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再加上医学模式的转变,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医学人才的需求增加,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医学本科生在创新能力方面面临的问题
1.1 医学教育的观念比较陈旧,培养目标相对单一
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教育的目的。在这种相对单一的目标驱使下,医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往往只是围绕着克服疾病这种单一目标而展开,没有进一步去探讨“人为什么会生病”这样深层次的问题,更没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伴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逐步提出了新的医学标准:首先是预防疾病和损伤,努力维护健康;其次是治疗和治愈疾病;再次是减缓痛苦;最后是预防太早死亡。现代医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转变陈旧的医学教育观念,转变单一的培养目标。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不能只单纯的为了救死扶伤,还要积极帮助病人树立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念。从当前的医学教育现状来看,许多高等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医学培养目标相对单一的危害,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但是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合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2 医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过程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医学本科生的课程任务繁重,实践能力缺乏。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医学本科生的课程一般都在40门左右,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方面。另一方面,伴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医学本科生还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上面,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从而造成了学生科研意识不强,对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大,临床实践的时间太少,进而造成了医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缺乏。
其次: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淡薄,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不够。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体制中,老师基本坚持以传递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学体制,过多的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这样就抑制了医学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指导不够。医学教学一般实行导师制,学生跟着老师进入实验室或临床进行学习,可是有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和课程沉重的原因,只注重专业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教授,而对医学学生的科研指导不够全面和及时。
再次:学校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科研条件不够完善。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医学院校也加大了开展科研活动的力度,但是他们组织的科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只是局限于一些兴趣小组,医学学生不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近些年医学生源的增加,医学院校自身的科研条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抑制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单一,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过多的重视课堂式、注入式教学,教学过程由一个共同体演变成了一种单一体,老师只是在教授知识,而学生是在被动的接收知识。医学学生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弱化,阻碍了创新性人格的形成。同时,老师单纯的知识注入,限制了医学本科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得到训练而逐步减弱。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医学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学成果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动力出现了偏差,学生更多的去重视自己的分数和其他荣誉,而不再关心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2 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2.1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医学本科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相协调,注重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现代医学教育既能够实现本体功能又能够实现社会功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医学本科生。因此,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全面构建一个结构更加合理、功能优势互补的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转变以教学学科为中心的陈旧观念,加强医学(下转第27页)(上接第23页)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重视医学本科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其个性的张扬提供必要的条件。培养医学本科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医学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能。
2.2 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来加强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学校方面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力开展与医学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科研活动,一方面为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学校要加大科研设施的投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研岗位,增加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经费,保证科研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方面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科研中的指导作用。医学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偏差,引导学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要学会把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变为教授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观。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征,分清医学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再次:医学本科生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要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参加学校的学术讲座和课外立项活动。另外,医学学生应大力培养自己积极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实践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实现创新教育
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积极地改变以往以学分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一套有利于医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过程应更好的重视学生的个性,从单纯依靠知识测验转向综合能力的测验,从重视评价结果转为重视教学评价的过程。从而使教学评价体系成为创新实践教育的外在着力点,能够进一步促进医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学校的考试中,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一切量化,量化一切”当成评价的唯一标准,因为有些其它方面不能单纯的用量化来完成。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评价方法,除了要求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应该具备更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坚持这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医学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发挥,促进医学本科生个性化得发展。具体来说,在考试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考试方式多样化,积极打破课程结束统一考试的传统模式,通过让医学学生写医学报告、医学案例来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3 余论
21世纪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对于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本科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进一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掌握先进医学理论知识的医学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慧,俞安平.国内外本科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2]王卫,胡震寰.医学本科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
[3]马莉.创新教育与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当代医学,2005(7).
[4]吴丹桂.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5]谢玉波.浅谈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
关键词医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并不单纯局限于理论知识方面,而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指的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思维的再创造,进而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科研成果的能力。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再加上医学模式的转变,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医学人才的需求增加,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医学本科生在创新能力方面面临的问题
1.1 医学教育的观念比较陈旧,培养目标相对单一
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学教育的目的。在这种相对单一的目标驱使下,医学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往往只是围绕着克服疾病这种单一目标而展开,没有进一步去探讨“人为什么会生病”这样深层次的问题,更没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伴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逐步提出了新的医学标准:首先是预防疾病和损伤,努力维护健康;其次是治疗和治愈疾病;再次是减缓痛苦;最后是预防太早死亡。现代医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转变陈旧的医学教育观念,转变单一的培养目标。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不能只单纯的为了救死扶伤,还要积极帮助病人树立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念。从当前的医学教育现状来看,许多高等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医学培养目标相对单一的危害,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但是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合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2 医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过程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医学本科生的课程任务繁重,实践能力缺乏。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中,医学本科生的课程一般都在40门左右,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方面。另一方面,伴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医学本科生还把一部分时间花在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上面,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从而造成了学生科研意识不强,对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大,临床实践的时间太少,进而造成了医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缺乏。
其次: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淡薄,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不够。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体制中,老师基本坚持以传递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学体制,过多的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这样就抑制了医学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指导不够。医学教学一般实行导师制,学生跟着老师进入实验室或临床进行学习,可是有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和课程沉重的原因,只注重专业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教授,而对医学学生的科研指导不够全面和及时。
再次:学校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科研条件不够完善。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医学院校也加大了开展科研活动的力度,但是他们组织的科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一般只是局限于一些兴趣小组,医学学生不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随着近些年医学生源的增加,医学院校自身的科研条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抑制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单一,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往往过多的重视课堂式、注入式教学,教学过程由一个共同体演变成了一种单一体,老师只是在教授知识,而学生是在被动的接收知识。医学学生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弱化,阻碍了创新性人格的形成。同时,老师单纯的知识注入,限制了医学本科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得到训练而逐步减弱。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医学教育体制中,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学成果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动力出现了偏差,学生更多的去重视自己的分数和其他荣誉,而不再关心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2 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2.1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医学本科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相协调,注重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现代医学教育既能够实现本体功能又能够实现社会功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医学本科生。因此,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全面构建一个结构更加合理、功能优势互补的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转变以教学学科为中心的陈旧观念,加强医学(下转第27页)(上接第23页)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重视医学本科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其个性的张扬提供必要的条件。培养医学本科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医学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能。
2.2 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来加强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学校方面应该积极组织各种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大力开展与医学学生创新能力相关的科研活动,一方面为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学校要加大科研设施的投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科研岗位,增加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经费,保证科研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方面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科研中的指导作用。医学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偏差,引导学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要学会把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变为教授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观。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征,分清医学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再次:医学本科生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加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要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参加学校的学术讲座和课外立项活动。另外,医学学生应大力培养自己积极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实践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实现创新教育
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积极地改变以往以学分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一套有利于医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过程应更好的重视学生的个性,从单纯依靠知识测验转向综合能力的测验,从重视评价结果转为重视教学评价的过程。从而使教学评价体系成为创新实践教育的外在着力点,能够进一步促进医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学校的考试中,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一切量化,量化一切”当成评价的唯一标准,因为有些其它方面不能单纯的用量化来完成。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评价方法,除了要求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同时应该具备更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坚持这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医学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发挥,促进医学本科生个性化得发展。具体来说,在考试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考试方式多样化,积极打破课程结束统一考试的传统模式,通过让医学学生写医学报告、医学案例来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3 余论
21世纪是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世纪,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对于医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本科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进一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掌握先进医学理论知识的医学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慧,俞安平.国内外本科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2]王卫,胡震寰.医学本科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
[3]马莉.创新教育与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当代医学,2005(7).
[4]吴丹桂.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5]谢玉波.浅谈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