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9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我国新课改教学要求,在今后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建设的语文学习基础。本文围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主体性展开讨论,目的是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进行语文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氛围;创新能力;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07-0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明确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开展丰富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符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目的,同时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按照下文几点要求,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特点,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关爱,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改善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同时为语文教学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与学生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教师营造轻松安逸的教学环境,目的是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更多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智慧潜能开发,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在教师与学生建立关系过程中,为发挥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产生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关系和爱护,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根据情景教学需要,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仅实现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关爱和信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使学生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提升的目标。
  二、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在语文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学生作为主体地位进行学习的意义,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和效率的下降,同时使课堂教学失去教师的控制。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正确的方式,对学生主体学习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具有的作用。另外结合语文教学要求和目的,教师对教学课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过程受到教师良好的控制,防止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按照以下要求制定教学内容:(1)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语文知识讲解,防止教学过程出现随意散漫的情况;(2)在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使每名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分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以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1)自主学习内容;(2)自主学习方式;(3)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实现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提高的目的。另外教师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设立吸引学生兴趣的题目,学生对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名学生参与到合作交流过程中,不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拓展和培养,同时符合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解决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对问题提出质疑,并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同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作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对问题思考方式和解决方式,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理解语文知识含义,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断降低。因此在今后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思维方式的指导,采用适当的鼓励方式,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过理解范围,导致学生解答过程受到影响,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要求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研究中,不仅使更多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又能发挥自主性学习产生的作用。
  四、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应用丰富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学习指导,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习惯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预习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另外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现有的方式對问题进行自主性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总结
  在我国新课改教学要求下,小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问题的精神的进行鼓励,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大小.思维的培养能力的融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J].都市家教月刊,2012(5):1.
  [2]张娟华.课堂问答,应基于儿童特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答题状况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2(5):72-73.
  [3]朱永萍.孩子,你是课堂的主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2):66-67.
其他文献
"城市光网"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从2009年开始打造PON接入的城市光网,随着光网的飞速发展,开通业务工单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加快工单处理速度,提高用户感知度,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与基础,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与体育精神进行有效培养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学校体育发展中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本文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各级教育事业的资源投入不断增大,互联网技术也逐渐走入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巧妙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巧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体育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体育作为一门运动学科,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塑造阶段,加强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够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12-01  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课的比例不断增加,并且国家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将探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必修课程。这样怎样上好探究课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与传统课相比,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更深地感悟文
近些年来,物联嬲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依赖物联陬技术建立起来的人与“物”的直接对话模式以及“物”与“物”的间接对话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法律对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因此
动物体液中电解质有一定的浓度和比例.各种电解质在机体内保持相对恒定,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电解质的代谢失常时,如在病理状态下停饮、腹泻、呕吐、出汗等,临床上常用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