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管理学旨在培养创新型、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个培养的关键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紧密相关。新时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改革与否将直接关乎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今很多专业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管理专业也不例外。但在实际的改革实践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亟须得到解决。对新时期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背景进行了阐释,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最后得出了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54-02
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占据的课时、学分都比较高。而且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是很多专业学习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深远和持久的意义。
一、新时期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背景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设要求,这就充分说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在各门课程中得到渗透和落实,让专业课程、思政课程能够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1]课程思政教学旨在提供知识的传授,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也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才能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若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和发挥;或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课堂的师生互动有限,且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长此以往,课程教学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挫伤。
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发挥教学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将此二者有机地结合,并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积极创设相关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思考问题、现象背后的奥妙。[2]
二、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强调专业理论教学,缺乏思政内容的合理融入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因而占据的课时也会比较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领导职能、组织职能、计划职能等,其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3]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丰富学生的管理经验,但一味进行理论教学恰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思政教育的渗透教学,不少教师认为思政教学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事情,与管理学教学并无很大的关联。
枯燥的理论教学,虽然使管理学教学功能得到发挥,但其育人功能并没有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仍比较低下。另外,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更新速度减较慢,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对管理领域的一些先进知识或是最新研究成果的渗透,学生对管理领域的实际状况了解就会比较少,这将不利于与学生日后的工作进行衔接。
(二)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管理學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坚持“教师主体、课程中心”的教学理念,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少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都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完成知识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课堂主人身份不能得到彰显,思想长期备受“压迫”。这样的情形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都是集中授课,每个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都会有所区别,这就让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4]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调,无法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完成后,最终的考核方式大都比较传统,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内容也主要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尽管对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是其实践能力、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并不能与理论基础很好地匹配。上述能力与素质都属于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与素养。缺乏对这些内容的考核,学生自身很难意识到上述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会忽视这些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都会不尽如人意。
三、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适时调整并优化思政教学内容
新时期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要进行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管理学基础属于管理学的必修课程,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师的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要保证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不变。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生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融入一些思想政治知识的教学,从而让教学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管理岗位上更加游刃有余。[5] 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深挖管理学基础课程内容与学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让课堂内容更加丰满。例如,在讲到“管理学的经典思想及最新实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如3年之内成功上市的“拼多多”、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导者大疆等案例,让学生分析管理如何解决企业现实问题,把握基础知识的共性与管理实践的异质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这些企业的哪些价值观有助于他们的成功。而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思考自身应具备何种品质、素养,才能更具竞争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理论教学联系了实际,又让学生联系自身,形成一种对知识的内化,无形中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引导。
(二)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新时期,无论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积极对其进行创新,充分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与内容,使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加彻底。教师要打破“教师主体,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确立“学生主体,素养中心”的教学模式。[6]
教师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彰显學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对课堂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综合选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诸如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企业社会责任等视角考虑问题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融合角色扮演,从企业社会责任等视角切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课程计划组织学生线下观影《我不是药神》,以此为背景设计5类角色,每组组内选定角色后,寻找论点、论据进行辩论、总结发言,形成小组共识。小组共识可以在课堂予以呈现,小组间展开比较交流,观察差异存在的原因,形成全过程参与的启发式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从社会责任角度思考问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能有效提升。
(三)完善课程考核形式
教学过程结束后,后续的课程考核环节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教师要采用新型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评价,这样的检验会更加真实、公平,便于教师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这就要求管理学教师对以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在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范围尽可能体现全面性、综合性。
首先,在课程考核中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其中,如学生的考勤、作业、课堂活跃度等,通过这些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其次,不仅要重视期末的考核,更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考核。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道德水平、价值观念、政治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实景模拟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上述能力素养状况。比如,在讲授批判思维理论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餐饮店角色扮演游戏,划分经理、快递员、顾客(4个大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并进行小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就能得到体现,从而便于教师获取相应的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管理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适时调整并优化教学内容,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完善课程考核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管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透彻、扎实。
参考文献:
[1]许艳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理论基础[J].才智,2016(30):137-138.
[2]焦苇,陈之腾,李立基.上海高校积极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17(19):8-9.
[3]罗明,谢丹芳.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效分析[J].2015,36(5):157-158.
[4]康丽飞.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9):69-70.
[5]徐树.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33):413.
[6]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37(9):69-72.
编辑 王海文
[关 键 词] 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54-02
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占据的课时、学分都比较高。而且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是很多专业学习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深远和持久的意义。
一、新时期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背景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设要求,这就充分说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让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在各门课程中得到渗透和落实,让专业课程、思政课程能够紧密结合,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1]课程思政教学旨在提供知识的传授,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也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才能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若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和发挥;或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课堂的师生互动有限,且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长此以往,课程教学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挫伤。
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发挥教学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将此二者有机地结合,并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积极创设相关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思考问题、现象背后的奥妙。[2]
二、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强调专业理论教学,缺乏思政内容的合理融入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因而占据的课时也会比较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领导职能、组织职能、计划职能等,其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3]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丰富学生的管理经验,但一味进行理论教学恰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悖,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思政教育的渗透教学,不少教师认为思政教学是思政课程教师的事情,与管理学教学并无很大的关联。
枯燥的理论教学,虽然使管理学教学功能得到发挥,但其育人功能并没有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仍比较低下。另外,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更新速度减较慢,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对管理领域的一些先进知识或是最新研究成果的渗透,学生对管理领域的实际状况了解就会比较少,这将不利于与学生日后的工作进行衔接。
(二)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管理學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坚持“教师主体、课程中心”的教学理念,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少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方式,都过于强调对知识的传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完成知识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课堂主人身份不能得到彰显,思想长期备受“压迫”。这样的情形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都是集中授课,每个教师上课使用的课件都会有所区别,这就让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4]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调,无法体现学生的价值观
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完成后,最终的考核方式大都比较传统,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内容也主要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为主,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尽管对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是其实践能力、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并不能与理论基础很好地匹配。上述能力与素质都属于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与素养。缺乏对这些内容的考核,学生自身很难意识到上述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会忽视这些内容。这样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都会不尽如人意。
三、新时期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适时调整并优化思政教学内容
新时期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要进行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管理学基础属于管理学的必修课程,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师的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要保证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不变。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生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融入一些思想政治知识的教学,从而让教学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管理岗位上更加游刃有余。[5] 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深挖管理学基础课程内容与学生价值观之间的联系,让课堂内容更加丰满。例如,在讲到“管理学的经典思想及最新实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如3年之内成功上市的“拼多多”、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导者大疆等案例,让学生分析管理如何解决企业现实问题,把握基础知识的共性与管理实践的异质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这些企业的哪些价值观有助于他们的成功。而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思考自身应具备何种品质、素养,才能更具竞争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让理论教学联系了实际,又让学生联系自身,形成一种对知识的内化,无形中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引导。
(二)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新时期,无论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积极对其进行创新,充分融入思政教育理念与内容,使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加彻底。教师要打破“教师主体,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确立“学生主体,素养中心”的教学模式。[6]
教师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彰显學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对课堂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综合选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诸如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企业社会责任等视角考虑问题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融合角色扮演,从企业社会责任等视角切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课程计划组织学生线下观影《我不是药神》,以此为背景设计5类角色,每组组内选定角色后,寻找论点、论据进行辩论、总结发言,形成小组共识。小组共识可以在课堂予以呈现,小组间展开比较交流,观察差异存在的原因,形成全过程参与的启发式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从社会责任角度思考问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能有效提升。
(三)完善课程考核形式
教学过程结束后,后续的课程考核环节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教师要采用新型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评价,这样的检验会更加真实、公平,便于教师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这就要求管理学教师对以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在考核中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范围尽可能体现全面性、综合性。
首先,在课程考核中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其中,如学生的考勤、作业、课堂活跃度等,通过这些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表现。其次,不仅要重视期末的考核,更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考核。对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道德水平、价值观念、政治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通过实景模拟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上述能力素养状况。比如,在讲授批判思维理论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餐饮店角色扮演游戏,划分经理、快递员、顾客(4个大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并进行小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就能得到体现,从而便于教师获取相应的反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管理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适时调整并优化教学内容,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完善课程考核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管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加透彻、扎实。
参考文献:
[1]许艳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理论基础[J].才智,2016(30):137-138.
[2]焦苇,陈之腾,李立基.上海高校积极试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17(19):8-9.
[3]罗明,谢丹芳.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实效分析[J].2015,36(5):157-158.
[4]康丽飞.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9):69-70.
[5]徐树.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33):413.
[6]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37(9):69-72.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