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体会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  (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  (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
期刊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下面三方面下手。  一、要备
期刊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 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一、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唯一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 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着重要意义,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不仅体现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体现在学习方法,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是个综合的有机整体,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培养语文素质  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热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极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 培养;思维能力;小学生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
期刊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
期刊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
期刊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课呢?下面把我对好课标准的追寻历程简述如下:  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对理想数学课堂的追寻。我曾仔细看过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实录,听过不少比赛获奖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示范,我也曾数次参加过数学课堂教学比赛。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等孜孜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