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分析等能力的提高,传统形式的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如讲实验、画实验、背实验。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确保学生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可以适当超越教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突出特点,教师根据实验的需求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查找资料,然后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获得结论并不意味实验的终结,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实验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并修正原来的实验方案。由于学生亲身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教师使用巧问善诱的办法,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维,营造探究氛围,借助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鲁教版“空气的成分”这节课,首先设计一个活动:同学们请闭上嘴巴,用手捏紧鼻子,看一看你能坚持多久?为什么坚持时间很短?(此时学生会积极发言且气氛活跃。)继续追问:“空气中含有氧气,除氧气外还有什么气体?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测出氧气的含量呢?教材是利用具支试管、注射器和铜粉等进行实验探究。现在,我们将铜粉和注射器换成白磷、量筒、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蒸馏水,哪个小组能最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呢?”对学生的设计要予以肯定,以鼓励为主,选出最优秀的方案并展示(如图1所示),学生按照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巧问善诱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积极地思维、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2 鼓励大胆猜想,提高探究能力
对实验大胆猜想,然后对猜想进行探究,这是一个开动脑筋的过程,每一种猜想都必须符合逻辑,能设计实验方案。对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千万不能打击学生大胆猜想的积极性。如鲁教版“运动的水分子”一课,学生探究氨分子的运动,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后,教师可追问学生:“如果拿开大烧杯,那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开始猜想:1)已经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可能变成浅红色;2)已经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可能变成无色;3)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不会变色;4)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猜想也极具开放性,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性质的理解。
又如学习鲁教版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哪些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物总质量大于该物质的质量呢?学生提出猜想:1)铁钉生锈;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澄清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白膜;4)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等等。教师可选择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活动课动手实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理论指导实验的同时,新的实验结论又形成新的理论,理论和实验不断更替,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3 实施探究实验,激活创新思维
在实施探究实验时,学生的思维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性,而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一个点,从多个层面出发,打破条条框框,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方案或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探究实验,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这节课时,因教材中水的净化过程是分步完成的,不利于一气呵成。为节约时间,突出实用性,感知化学就在身边,故组织学生创作了此一体化净化水的简易装置,如图2所示。
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让学生感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用传统的方法回收粉末状的二氧化锰非常麻烦,有没有比较简便的回收方法呢?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大胆的想象,想出很多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将粉末状的二氧化锰与水泥和在一起团成小球状,然后晾干使用,这样便于回收和称量,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要用活教材,对于演示实验可以创新性地改造或整合,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的演示实验富有创新性,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不迷信课本,敢于质疑传统实验,激活创新思维。
4 积极改进实验,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是知识的验证,真正起到探究性作用的实验较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改进实验,使教材中的实验富有新意,深挖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 教师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其目的是验证所学内容。由于学生刚学完相关内容,早已知晓实验结果,因此预习报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填写得非常准确,分组实验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为学生建构知识铺路架桥。在学习鲁教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节课时,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直接讲解给学生,要借助实验进行探究。教师提问: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呢?学生猜想出三种情况: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教师提供以下实验,如:①白磷燃烧;②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然后再对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进行测定,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相等,反应后的质量减小了,与质量守恒定律相悖。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减少了?”分析减少的原因,重新改进实验,测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改课内为课外拓展延伸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探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还能发挥化学实验在课外生活中的探究功能。在鲁教版教材课后作业“挑战自我”栏目中,经常出现的“家庭小实验”就是对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家庭小实验”的材料廉价易得,并且学生非常熟悉这些物品,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完成实验。例如,让学生课外自制汽水、检测花盆中土壤的酸碱性,把鸡蛋放到白醋中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
化学实验的创新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和鼓舞学生,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增强自身的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等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郑长龙.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新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20.
[3]苏永平.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06(21):58.
[4]许礼.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J].成功:教育,2010(10):88.
[5]曾霖.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54.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分析等能力的提高,传统形式的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如讲实验、画实验、背实验。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确保学生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可以适当超越教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突出特点,教师根据实验的需求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查找资料,然后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获得结论并不意味实验的终结,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实验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并修正原来的实验方案。由于学生亲身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教师使用巧问善诱的办法,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维,营造探究氛围,借助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例如,鲁教版“空气的成分”这节课,首先设计一个活动:同学们请闭上嘴巴,用手捏紧鼻子,看一看你能坚持多久?为什么坚持时间很短?(此时学生会积极发言且气氛活跃。)继续追问:“空气中含有氧气,除氧气外还有什么气体?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测出氧气的含量呢?教材是利用具支试管、注射器和铜粉等进行实验探究。现在,我们将铜粉和注射器换成白磷、量筒、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蒸馏水,哪个小组能最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呢?”对学生的设计要予以肯定,以鼓励为主,选出最优秀的方案并展示(如图1所示),学生按照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巧问善诱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会积极地思维、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2 鼓励大胆猜想,提高探究能力
对实验大胆猜想,然后对猜想进行探究,这是一个开动脑筋的过程,每一种猜想都必须符合逻辑,能设计实验方案。对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千万不能打击学生大胆猜想的积极性。如鲁教版“运动的水分子”一课,学生探究氨分子的运动,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后,教师可追问学生:“如果拿开大烧杯,那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开始猜想:1)已经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可能变成浅红色;2)已经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可能变成无色;3)变成红色的酚酞溶液不会变色;4)会闻到刺鼻的气味;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猜想也极具开放性,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探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性质的理解。
又如学习鲁教版教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哪些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物总质量大于该物质的质量呢?学生提出猜想:1)铁钉生锈;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澄清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白膜;4)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等等。教师可选择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活动课动手实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理论指导实验的同时,新的实验结论又形成新的理论,理论和实验不断更替,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3 实施探究实验,激活创新思维
在实施探究实验时,学生的思维必须具有良好的创新性,而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发散性,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一个点,从多个层面出发,打破条条框框,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方案或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探究实验,激发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这节课时,因教材中水的净化过程是分步完成的,不利于一气呵成。为节约时间,突出实用性,感知化学就在身边,故组织学生创作了此一体化净化水的简易装置,如图2所示。
又如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让学生感知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用传统的方法回收粉末状的二氧化锰非常麻烦,有没有比较简便的回收方法呢?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大胆的想象,想出很多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将粉末状的二氧化锰与水泥和在一起团成小球状,然后晾干使用,这样便于回收和称量,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要用活教材,对于演示实验可以创新性地改造或整合,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的演示实验富有创新性,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不迷信课本,敢于质疑传统实验,激活创新思维。
4 积极改进实验,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是知识的验证,真正起到探究性作用的实验较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改进实验,使教材中的实验富有新意,深挖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 教师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其目的是验证所学内容。由于学生刚学完相关内容,早已知晓实验结果,因此预习报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填写得非常准确,分组实验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为学生建构知识铺路架桥。在学习鲁教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节课时,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直接讲解给学生,要借助实验进行探究。教师提问: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呢?学生猜想出三种情况: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教师提供以下实验,如:①白磷燃烧;②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然后再对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进行测定,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相等,反应后的质量减小了,与质量守恒定律相悖。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减少了?”分析减少的原因,重新改进实验,测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改课内为课外拓展延伸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探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还能发挥化学实验在课外生活中的探究功能。在鲁教版教材课后作业“挑战自我”栏目中,经常出现的“家庭小实验”就是对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家庭小实验”的材料廉价易得,并且学生非常熟悉这些物品,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完成实验。例如,让学生课外自制汽水、检测花盆中土壤的酸碱性,把鸡蛋放到白醋中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
化学实验的创新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和鼓舞学生,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逐步增强自身的操作、观察、分析和归纳等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郑长龙.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新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20.
[3]苏永平.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06(21):58.
[4]许礼.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J].成功:教育,2010(10):88.
[5]曾霖.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