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复习错综复杂,知识点零碎,如何使化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实验验证的应用,优化课堂,在化学教学中取得复习效果的合理化、最佳化。
关键词:实验验证;思维障碍;启发性
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在课堂上,已经对Fe和AgNO3溶液,Fe和Cu(NO3)2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演示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很深的影响。可在复习中,有一道练习题: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Fe粉,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向固体物质中加入稀HCl,没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一定没有的物质是;在该题中,Fe和AgNO3溶液,Fe和Cu(NO3)2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但究竟是哪个反应先进行,是学生理解上的模糊点,大部分学生只能胡乱猜测。在课堂上,我利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先在试管中加一定量的AgNO3溶液,放入足量Fe丝,观察到Fe丝表面有黑色物质产生;又在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的Cu(NO3)2溶液,放入足量Fe丝,观察到Fe丝表面有光亮的红色物质产生;接着我在第三只试管中取和第一次第二次同样的多的AgNO3和Cu(NO3)2混合起来,放入足量Fe丝,观察到Fe丝表面有黑色物质产生。做完实验,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提问: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答:Fe丝先和AgNO3溶液反应,然后和Cu(NO3)2溶液反应。通过实验,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理解,恐怕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困难,特别是遇到混合溶液中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学生的判断又会卡壳。有一道练习题是:将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23.3g溶于65g水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HCl。生成的气体与所加稀HCl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①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②稀HCl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B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这道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检查结果,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寥寥无几。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呢?我没有直白地告诉学生,而是做了三个实验进行验证:①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HCl,观察不到现象,②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稀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③在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加入稀HCl,观察发现刚滴入1~2滴稀HCl时没有气泡产生,再继续滴入稀HCl,有气泡产生了。观察完试验后,学生得出了正确结论:稀HCl先和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反应完全后再和Na2CO3溶液反应。此时教师进一步追问:A点表示的意义,B点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才显得有启发性,才有真知灼见。
从以上两例教学案例中,我得到了实验验证在教学中的几点启示:
一、 实验验证能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冲刺阶段,师生都被大量的试题所累,教师为了押题,拼命讲解众多的参考资料。以期能被某一题目青睐,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演自导的主阵地,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厌烦才怪,无怪乎有位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实验验证在复习课堂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可以快速有效地总结知识难点,让学生走出题海,感受实验教学的快乐。
二、 实验验证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到复习阶段,学生对基本知识点都有所了解了,一味“吃剩饭”,缺乏新鲜感,没有好奇心,神游于课堂之外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认真研究题型,精心剪辑练习,把练习中碰到的实验型题目以实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把学生在知识点上的疑点揪出来,达到有疑释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获取情感、能力、知识的殿堂。
三、 实验验证能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对初中学生来说,对化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比较膚浅。特别对知识的迁移和延伸能力还很弱。这时教师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观察了现象,看到了本质,理解上了层次,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点伸长了,心中的疑惑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四、 实验验证能拓展学生的实验鉴赏力,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应有的实验技能,而且要拓展学生的实验鉴赏力,使学生对生活中碰到的化学现象时常保持乐于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用化学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化学复习错综复杂,知识点零碎,如何使化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实验验证的应用,优化课堂,在化学教学中取得复习效果的合理化、最佳化。
参考文献:
[1]薛忠鹏.调查关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2016(10):185.
[2]徐燕.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151-152.
作者简介:
宋登琴,郭元福,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
关键词:实验验证;思维障碍;启发性
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在课堂上,已经对Fe和AgNO3溶液,Fe和Cu(NO3)2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演示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有很深的影响。可在复习中,有一道练习题: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Fe粉,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向固体物质中加入稀HCl,没有气体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一定没有的物质是;在该题中,Fe和AgNO3溶液,Fe和Cu(NO3)2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但究竟是哪个反应先进行,是学生理解上的模糊点,大部分学生只能胡乱猜测。在课堂上,我利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先在试管中加一定量的AgNO3溶液,放入足量Fe丝,观察到Fe丝表面有黑色物质产生;又在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的Cu(NO3)2溶液,放入足量Fe丝,观察到Fe丝表面有光亮的红色物质产生;接着我在第三只试管中取和第一次第二次同样的多的AgNO3和Cu(NO3)2混合起来,放入足量Fe丝,观察到Fe丝表面有黑色物质产生。做完实验,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提问: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答:Fe丝先和AgNO3溶液反应,然后和Cu(NO3)2溶液反应。通过实验,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理解,恐怕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困难,特别是遇到混合溶液中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学生的判断又会卡壳。有一道练习题是:将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23.3g溶于65g水中,再向其中逐滴滴加稀HCl。生成的气体与所加稀HCl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①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
②稀HCl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B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这道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检查结果,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寥寥无几。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呢?我没有直白地告诉学生,而是做了三个实验进行验证:①在NaOH溶液中加入稀HCl,观察不到现象,②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稀HCl,观察到有气泡产生;③在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加入稀HCl,观察发现刚滴入1~2滴稀HCl时没有气泡产生,再继续滴入稀HCl,有气泡产生了。观察完试验后,学生得出了正确结论:稀HCl先和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反应完全后再和Na2CO3溶液反应。此时教师进一步追问:A点表示的意义,B点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才显得有启发性,才有真知灼见。
从以上两例教学案例中,我得到了实验验证在教学中的几点启示:
一、 实验验证能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冲刺阶段,师生都被大量的试题所累,教师为了押题,拼命讲解众多的参考资料。以期能被某一题目青睐,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演自导的主阵地,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厌烦才怪,无怪乎有位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实验验证在复习课堂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可以快速有效地总结知识难点,让学生走出题海,感受实验教学的快乐。
二、 实验验证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到复习阶段,学生对基本知识点都有所了解了,一味“吃剩饭”,缺乏新鲜感,没有好奇心,神游于课堂之外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认真研究题型,精心剪辑练习,把练习中碰到的实验型题目以实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把学生在知识点上的疑点揪出来,达到有疑释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获取情感、能力、知识的殿堂。
三、 实验验证能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对初中学生来说,对化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比较膚浅。特别对知识的迁移和延伸能力还很弱。这时教师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观察了现象,看到了本质,理解上了层次,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点伸长了,心中的疑惑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四、 实验验证能拓展学生的实验鉴赏力,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应有的实验技能,而且要拓展学生的实验鉴赏力,使学生对生活中碰到的化学现象时常保持乐于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生活中用化学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化学复习错综复杂,知识点零碎,如何使化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实验验证的应用,优化课堂,在化学教学中取得复习效果的合理化、最佳化。
参考文献:
[1]薛忠鹏.调查关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2016(10):185.
[2]徐燕.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151-152.
作者简介:
宋登琴,郭元福,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