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产生矛盾。开展技能岗位对接培训,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向岗位技能转化,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可以提高就业率,是适应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推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实践教学 岗位技能 岗位对接 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应用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技能,以至于培养出的毕业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已经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过大、过全,不是以职业化为导向,造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岗位技能有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2.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专业类课程较多,专业发展方向多,学生对自己的职场规划往往不甚明了,往往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少一技之长;
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而高校教学时间有限、教材落后造成教学与工作实际相脱离。
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开展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加大人力资源合理匹配力度,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率;
2.通过岗位对接培训,学生能够开拓眼界,了解到自身的差距,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3.开展岗位对接培训可以推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专业学术发展,提高学校知名度,实现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赢的局面,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教育平台。
我院从2008年起,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启动了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合理确定对接岗位
确定对接的技能岗位是培训的首要工作,为保证培训获得成功,开发的岗位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要与专业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基础;②必须是社会急需的岗位,并具有一定行业发展的前瞻性,以保证岗位对接培训的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就业率;③符合教学资源的现状,以保证岗位对接培训的质量;④学生期望的岗位,以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电子信息行业和相关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了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确定了单片机技师、开关电源设计制造师、ARM嵌入式系统技师、射频设计技师等四个培训岗位。
二、确定培训目的,编制培训教材
岗位培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基本的工程实践方法和技巧,将自身专业技能拓展为岗位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现培训项目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选定课程内容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凝练出最为核心的技能,形成岗位对接培训内容。
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找出相关专业与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提炼出最为需要的核心技能作为培训的知识点,再将各个培训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分成模块,用模块的形式编写教材,每一部分内容都紧贴企业实际,包含相应的学科理论、具体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以及发展方向,以保证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及岗位的适用性。
根据技能培训的目的特点,目前我院上述4个岗位的培训教材已开发出来,并通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审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强化师资培训、合理组织教育资源
1.为做好岗位对接培训工作,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开展通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的指导、公开课、邀请实践专家指点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2.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对应每个培训岗位配备三名教师,一名教师主讲,其他两名教师辅助,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
3.学院专门划拨资金购置了相关的仪器设备,并配备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满足岗位培训的硬件要求;
4.培训开始前,专门召开学生动员会,详细介绍了岗位对接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坚持强调实训、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相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培训中,我们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强调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原则。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和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软件演示授课,使得讲课内容生动、形象、具体。
五、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位对接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因而考核的方式应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思路想法,相应给予鼓励加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训结束后的最终技能考核则以制订的岗位要求为准,笔试成绩占40%,操作成绩占60%,综合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合格学生经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查后,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CETTIC大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六、总结与展望
我院开展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目的性以及就业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掌握了岗位技能,毕业生就可以直接从事岗位工作,省去了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故对这些学生十分青睐。
目前,我院开展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的教育主体依然为学校,由于企业发展变化较快,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达到人尽其才和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目标,逐步探索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人才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发挥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将学生的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更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教学 岗位技能 岗位对接 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应用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技能,以至于培养出的毕业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已经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过大、过全,不是以职业化为导向,造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岗位技能有一定的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2.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专业类课程较多,专业发展方向多,学生对自己的职场规划往往不甚明了,往往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少一技之长;
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而高校教学时间有限、教材落后造成教学与工作实际相脱离。
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开展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加大人力资源合理匹配力度,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率;
2.通过岗位对接培训,学生能够开拓眼界,了解到自身的差距,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3.开展岗位对接培训可以推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专业学术发展,提高学校知名度,实现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赢的局面,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教育平台。
我院从2008年起,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启动了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合理确定对接岗位
确定对接的技能岗位是培训的首要工作,为保证培训获得成功,开发的岗位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要与专业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基础;②必须是社会急需的岗位,并具有一定行业发展的前瞻性,以保证岗位对接培训的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就业率;③符合教学资源的现状,以保证岗位对接培训的质量;④学生期望的岗位,以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电子信息行业和相关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了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确定了单片机技师、开关电源设计制造师、ARM嵌入式系统技师、射频设计技师等四个培训岗位。
二、确定培训目的,编制培训教材
岗位培训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基本的工程实践方法和技巧,将自身专业技能拓展为岗位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现培训项目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选定课程内容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凝练出最为核心的技能,形成岗位对接培训内容。
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找出相关专业与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提炼出最为需要的核心技能作为培训的知识点,再将各个培训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分成模块,用模块的形式编写教材,每一部分内容都紧贴企业实际,包含相应的学科理论、具体的技术要求、操作规范以及发展方向,以保证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及岗位的适用性。
根据技能培训的目的特点,目前我院上述4个岗位的培训教材已开发出来,并通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审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强化师资培训、合理组织教育资源
1.为做好岗位对接培训工作,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开展通过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的指导、公开课、邀请实践专家指点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2.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对应每个培训岗位配备三名教师,一名教师主讲,其他两名教师辅助,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
3.学院专门划拨资金购置了相关的仪器设备,并配备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满足岗位培训的硬件要求;
4.培训开始前,专门召开学生动员会,详细介绍了岗位对接培训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坚持强调实训、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相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培训中,我们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强调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原则。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和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软件演示授课,使得讲课内容生动、形象、具体。
五、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位对接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因而考核的方式应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思路想法,相应给予鼓励加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训结束后的最终技能考核则以制订的岗位要求为准,笔试成绩占40%,操作成绩占60%,综合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考核合格学生经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查后,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CETTIC大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六、总结与展望
我院开展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培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目的性以及就业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掌握了岗位技能,毕业生就可以直接从事岗位工作,省去了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故对这些学生十分青睐。
目前,我院开展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的教育主体依然为学校,由于企业发展变化较快,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达到人尽其才和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目标,逐步探索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人才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发挥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将学生的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更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