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法集资行为的刑法规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渐增加。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尚未完成改革转型,民营企业难以得到正规金融渠道支持,不得不从合法融资渠道之外获得资金。其中从社会公众手中募集资金的就构成了所谓的非法集资。非法集資是当今社会和金融领域关注焦点之一,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认定存有较大争议。
  关键词: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刑法规制;非法占有目的
  非法集资,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法律、法规有关集资的规定,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集资以承诺回报为前提,但所承诺的回报不具有确定性。在现今的刑事追诉领域,争议较大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刑法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该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二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①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②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③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④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只有当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用于进行货币、资本经营时(如发放贷款),才能认定为扰乱金融秩序,才构成该罪。向多人借贷资金用于生产活动的,不应认定为该罪。该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不要求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成立集资诈骗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了“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该罪客观方面必须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且数额较大。诈骗方法,指行为人采取虚构资金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或其他骗取集资款的手段。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中的融资性与利诱性分析
  吸收公众存款属于融资行为。生产经营、商品交易活动也向社会公开出售商品获取资金,但购买者支付价款即可获得商品或服务。融资行为则不同,资金提供者以获取未来收益为目的,并无实质意义的商品或服务作为对价,加之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蕴藏着巨大风险,所以法律从信息披露、准入条件、审批程序等方面规定了诸多监管措施。区分界定正常经营活动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关键在于两方面:有无真实的商品或者服务内容;是否以未来的回报为目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依据必须是融资管理法律规定,而不能是其他法律规定。对于其他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判断是否违反融资管理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不能以对其他法律规定的违法性判断替代融资管理规定的违法性判断。
  利诱性特征是指集资人向集资群众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利诱性特征包括有偿性和承诺性两个主要内涵。非法集资是有偿集资,对于非经济领域的公益性集资,不宜纳入非法集资的范畴;非法集资具有承诺性,即不是现时给付,而是承诺将来给付。
  三、非法集资行为的社会性认定标准
  社会性特征是指向社会公众,即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社会性是非法集资的本质特征。社会性特征包含广泛性和不特定性。对于社会性特征的具体认定,除了结合上述公开性特征进行分析外,还需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具体判断:一是集资参与人的抗风险能力。法律干预非法集资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公众缺乏投资知识,且难以承受损失风险。二是集资行为的社会辐射力。对象特定,既要求集资人的主观意图特定,还要求其具体实施的行为可控。如集资人所实施行为的辐射面连集资人都难以预料、控制,或者在蔓延至社会后听之任之,不设法加以阻止的,同样应当认定为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非法集资。这里的社会公众不宜作为日常生活用语来理解。在法律上,自然人和单位均属于民商事行为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单位同样可以成为非法集资的对象,以单位为对象的集资同样应当计入集资数额,故《解释》明确,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
  但是,“特定对象”概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误导性。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曾在判决意见中指出,“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公开’意指一般大众,与共同具有某些利益或者特征的个人群体不同。不过,从实践角度来看,这种区分意义不大;很明显,向所有红头发的人、向芝加哥或者旧金山的所有居民、向通用汽车公司或者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所有现存股东发出证券要约,其‘公共性’——就这个词的任何现实意义来说——并不比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发出要约要少。这种要约虽然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接受,但从性质上来说完全具有‘公共性’,因为用来挑选特定受要约人的方法与挑选的目的之间并无合理的关联。”特定还是不特定,只是一个相对说法。对特定还是不特定的考量,往往着重于交易对象是否为事前根据某一标准能否限定的群体。最关键的是,“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区分‘公开’与‘特定’(private),都应当考量用来建立区别的决定因素和寻求建立这种区别的目的。”
  由此可见,界定某一交易群体是否特定,并不在于该群体是否事前能够确定范围,而在于划定该范围的方法与界定其是否公开的目的之间是否相关。
  参考文献:
  [1]刘宪权.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J].法商研究,2012(4):119-126.
  [2]张洪成.非法集资行为违法性的本质及其诠释意义的展开[J].法治研究,2013(8):90-98.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中国人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同时电子商务网络中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便宜等利益,但随着一些不良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从而造成我国网络购物中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愈演愈烈,当然线下购物中的涉外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所以近年来,维护购物环境中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结合《中国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涉外知识产权的概述,通
犯罪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暴力”一词是刑法中的高频词,在刑法中出现多达四十次。然而在我国,强制有效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尚未对“暴力”做出统一的解释规定,以及各种学理解释也
期刊
一、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使用价值;而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的关注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各种发明创造也与日俱增,保护专利发明的专利制度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专利权滥用行為对公共利益的损害也不容忽视。因此,研究我国专利全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专利权滥用概念进行了简述,然后对我国专利权滥用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梳理,分析先行相关法律体系的缺陷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专利权;专利权滥用;法律规制  0 引言  我
初中地理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在有效教学基础之上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呢?
我国传统医学有许多瑰宝,六神丸就是其中之一,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六神丸方中以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冰片加强清热解毒、化腐消肿之功,同时配以蟾酥加强解毒
摘 要:交通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千变万化,事故责任认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认定方式各有千秋,本文基于福建省防御性驾考的实施及在总结事故处理实践工作,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基础上,认为致险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不同作用下构成了交通事故发生的两个核心原因,而传统的路权理论的思维下,往往只注重对致险行为的分析,而忽略了对防御性行为的分析,现在增加对防御性行为作用的評判,增加在事故勘察中注重对防御时间、防御空间和防御
取得时效的存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不应对取得时效建立的必要性有太多的怀疑,我们应当思考的是,什么是取得时效制度的现实条件,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已经能够适应这个新的立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教师的语言清晰,板书规范;教师形象要美;教学结构紧凑;以宏观教学指导微观教学;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课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