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日益富裕起来,孩子们的零花钱便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上涨,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就拿我们学校说吧!有些学生对于穿着打扮,那是“行家” “BALENO”的上衣,“NIKE”的鞋子,“adidas”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还有一些男生,每天口袋里都会有上百块的零花钱,用于所谓的“吃喝玩乐”,泡网吧,打游戏,看色情录像、结交不良少年;有的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这种例子在如今的校园中已不再是凤毛麟角了。这种超前消费意识是不适合中学生的, 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它会给中学生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首先,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购买。人们把那些在校门口做生意的小摊贩称为“校门商风”。这种“校门商风”的亮相,都是为了赚钱。诚然,我们并不反对用合法的手段去赚钱,但也应该遵守做生意的道德!难道这些小贩们为了塞满自己的“腰包”而置别人的利益于不顾就对吗?难道不能考虑一学生的利益吗?学校门前卖的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等食品,甚至一些是三无食品。对于购买的学生来说,不但浪费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些整天用零花钱买小零食的同学们,也该醒醒了,不要成天沉醉于那些食品当中,它们只会给你身体带来害处。再则,浪费的习惯。在中学生当中,穿要名牌、喝要矿泉水、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的现象并不罕见,在目前的家庭中,不少孩子的零花钱已经固定地列入许多家庭开支计划的一部分,而家长给的零花钱,大部分用于购买零食,再就是人情交往,这样花钱既有损健康,又浪费钱财,也影响学习。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他却没有意识到,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会引发一些学生的心理失衡。一比吃喝;这次你吃麦当劳,下次我就吃肯得鸡,你吃一次,我就吃两次。你喝一元的矿泉水,我就喝三元的冰红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家长给的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一个星期全部花光,远远超出一个中学生和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于是向同学到处借钱。但借钱毕竟是要还的,久而久之就发展为偷,成为一个品德败坏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同学之中时有发生,最后还得有老师来处理,家长来买单,害己又害家庭。二比穿戴;当今的中学生从头到脚可谓是被名牌全副武装,你穿“李宁”,我就要穿“耐克”,你弄了一身“华伦天奴”,我就弄身“船王”。其实这样的名牌与我们中学生的身份和年龄很不相符,名牌在身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中学生身体长得快,今年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浪费极大。三是比时髦。很多中学生都有手机,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新潮,一个比一个高档。据我的了解很多学生并非完全看中手机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因为拥有手机是一种时尚。不是用来打电话,更多的是用来做mp3和mp4,更为严重的是用作考试作弊的工具。四比排场;张三同学过生日花了三百元,请了一桌,七八个同学吃了一顿;李四同学过生日就请两桌,大吃大喝后还要请同学唱卡拉OK;五比玩乐。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不少人总是把玩字放在第一位。比着上网吧,比着去蹦迪,比着上歌厅。最后不堪负重的是自己的父母。
再次,会给他们的父母带来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索取。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口袋”里的零花钱。最重要的是,家长给钱要有度,不能超过孩子在这个年龄的支配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对此加强主题教育,不能把追求成绩放在首位,而是首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作良好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学生品德与道德的修养,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行素质,注重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初中学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购买。人们把那些在校门口做生意的小摊贩称为“校门商风”。这种“校门商风”的亮相,都是为了赚钱。诚然,我们并不反对用合法的手段去赚钱,但也应该遵守做生意的道德!难道这些小贩们为了塞满自己的“腰包”而置别人的利益于不顾就对吗?难道不能考虑一学生的利益吗?学校门前卖的廉价的冰棒、棉花糖、油炸等食品,甚至一些是三无食品。对于购买的学生来说,不但浪费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些整天用零花钱买小零食的同学们,也该醒醒了,不要成天沉醉于那些食品当中,它们只会给你身体带来害处。再则,浪费的习惯。在中学生当中,穿要名牌、喝要矿泉水、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的现象并不罕见,在目前的家庭中,不少孩子的零花钱已经固定地列入许多家庭开支计划的一部分,而家长给的零花钱,大部分用于购买零食,再就是人情交往,这样花钱既有损健康,又浪费钱财,也影响学习。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所以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比如,买了丰盛的午饭一句“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馒头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他却没有意识到,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其次,学生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会引发一些学生的心理失衡。一比吃喝;这次你吃麦当劳,下次我就吃肯得鸡,你吃一次,我就吃两次。你喝一元的矿泉水,我就喝三元的冰红茶。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家长给的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一个星期全部花光,远远超出一个中学生和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于是向同学到处借钱。但借钱毕竟是要还的,久而久之就发展为偷,成为一个品德败坏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同学之中时有发生,最后还得有老师来处理,家长来买单,害己又害家庭。二比穿戴;当今的中学生从头到脚可谓是被名牌全副武装,你穿“李宁”,我就要穿“耐克”,你弄了一身“华伦天奴”,我就弄身“船王”。其实这样的名牌与我们中学生的身份和年龄很不相符,名牌在身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嫉妒,中学生身体长得快,今年的衣服明年就不能穿了,浪费极大。三是比时髦。很多中学生都有手机,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新潮,一个比一个高档。据我的了解很多学生并非完全看中手机的方便,更重要的是因为拥有手机是一种时尚。不是用来打电话,更多的是用来做mp3和mp4,更为严重的是用作考试作弊的工具。四比排场;张三同学过生日花了三百元,请了一桌,七八个同学吃了一顿;李四同学过生日就请两桌,大吃大喝后还要请同学唱卡拉OK;五比玩乐。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不少人总是把玩字放在第一位。比着上网吧,比着去蹦迪,比着上歌厅。最后不堪负重的是自己的父母。
再次,会给他们的父母带来压力。有的孩子由于心理还未成熟,分辨是非能力不足,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用,于是也向父母索取。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人也一般,但是为了满足孩子,甚至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只好省吃俭用地挤出一点来给孩子。可孩子并不心疼,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还嫌不够。
第四,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知道应认真学好知识,不懂得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有的孩子,把父母的叮咛嘱咐,老师的教诲当成“耳边风”,只懂得吃喝玩乐,腹中却空空如也。更是忘却了将来有独立生活,赡养父母,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
最后,可能会导致某些孩子走上犯罪之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人俭难”。可能今天你的家庭是相对富裕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将永远富有,倘若已经养成了奢侈的习惯,将来要如何面对贫穷呢?,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家长首先要牢记: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
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一根重要的支柱。孩子对零花钱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的形成。作为父母,绝不能在经济上放纵孩子,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消费与分配零花钱,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一句话,要使孩子合理使用“口袋”里的零花钱。最重要的是,家长给钱要有度,不能超过孩子在这个年龄的支配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对此加强主题教育,不能把追求成绩放在首位,而是首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作良好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学生品德与道德的修养,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行素质,注重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