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加强我区免疫规划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2013年对城北区乡村级免疫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统一表格,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75名免疫规划服务人员中,50岁以上人员占13.33%;大专以上医学学历占49.33%;无职称和初级职称占85.34%,中级职称占14.67%;从事免疫规划服务5年内人员占62.67%。结论:城北区免疫规划人员主要特征为,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人员更换频繁。学历、职称及人员的不稳定不适应免疫规划的进程和当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和需求。
【关键字】免疫规划;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96-01
免疫规划的管理和免疫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保障,青海省90年代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州、县、乡、村五级为一体的计划免疫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使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常规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人群针对疾病的抗体水平普遍提升。为摸清我区免疫规划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人力资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强免疫规划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对扩大免疫规划的技术保障,2013年对城北区现有免疫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根据《免疫规划管理手册》的内容,制订统一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人力资源配置调查表,现场收集地区免疫规划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本区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年限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质控,现场抽取5%的问卷进行复核,要求调查一致性达100%,符合率达98%以上。
1.3 统计方法:采用offic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讨论
调查显示城北区乡村级免疫规划服务人员中20~29岁占13.33%,本科学历的占5.33%,农村接种门诊中无学历占20.51%;职称结构初级、无职称占85.34%,与省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雷同[1],主要特征为人员更换频繁,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为这部分人员缺乏继续教育机会和条件。学历、职称及人员的不稳定不适应当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和需求。
我区免疫规划人员数量不足,按现有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与地区总人口数相比,平均为2.50/万人[2], 不能满足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需求,严重制约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
调查发现我区免疫规划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易在今后免疫规划工作中发生差错事故,直接影响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发生差错事故的人员综合素质低,低学历、低职称人员占大多数 [3.4],为此,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中,应加大对免疫规划队伍建设和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免疫规划的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改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鉴于我区目前免疫规划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改进:①提高免疫规划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及时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和改善学习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②加强培训,逐步改善低学历、低层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③严格执行“青海省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人员准入制”,对所有从事免疫规划服务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后发放预防接种上岗证和预防接种许可证,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调离岗位和取消预防接种资格;④对无学历、无职称和年龄偏大的人员,进行学历教育,以适应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对年龄偏大且无学历者分流和换岗,保证免疫规划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建海,郝增平,张永基,等. 青海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8):69-72
[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53-75
[3] 熊桂花,刘桂卿,邓惠醒,69例护理差错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杂志,2005,11(4):360-362
[4] 申小梅,张振清,586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6,4(1B): 17-19
【关键字】免疫规划;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96-01
免疫规划的管理和免疫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保障,青海省90年代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州、县、乡、村五级为一体的计划免疫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使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常规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人群针对疾病的抗体水平普遍提升。为摸清我区免疫规划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水平等人力资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强免疫规划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对扩大免疫规划的技术保障,2013年对城北区现有免疫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根据《免疫规划管理手册》的内容,制订统一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本情况、人力资源配置调查表,现场收集地区免疫规划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本区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年限等内容进行调查,并进行质控,现场抽取5%的问卷进行复核,要求调查一致性达100%,符合率达98%以上。
1.3 统计方法:采用office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讨论
调查显示城北区乡村级免疫规划服务人员中20~29岁占13.33%,本科学历的占5.33%,农村接种门诊中无学历占20.51%;职称结构初级、无职称占85.34%,与省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雷同[1],主要特征为人员更换频繁,低学历、低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为这部分人员缺乏继续教育机会和条件。学历、职称及人员的不稳定不适应当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和需求。
我区免疫规划人员数量不足,按现有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与地区总人口数相比,平均为2.50/万人[2], 不能满足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需求,严重制约我区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
调查发现我区免疫规划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易在今后免疫规划工作中发生差错事故,直接影响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发生差错事故的人员综合素质低,低学历、低职称人员占大多数 [3.4],为此,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中,应加大对免疫规划队伍建设和人员能力建设,提高免疫规划的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改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鉴于我区目前免疫规划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改进:①提高免疫规划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及时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和改善学习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②加强培训,逐步改善低学历、低层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③严格执行“青海省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人员准入制”,对所有从事免疫规划服务人员通过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后发放预防接种上岗证和预防接种许可证,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调离岗位和取消预防接种资格;④对无学历、无职称和年龄偏大的人员,进行学历教育,以适应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对年龄偏大且无学历者分流和换岗,保证免疫规划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切实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建海,郝增平,张永基,等. 青海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8):69-72
[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6/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53-75
[3] 熊桂花,刘桂卿,邓惠醒,69例护理差错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杂志,2005,11(4):360-362
[4] 申小梅,张振清,586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6,4(1B):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