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第三方公估公司出现,还是职业汽车估损师作为专业资质进入车损评估市场,要解决目前定损金额不一致造成的利益纠纷,唯有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这一路程不乐观地看来需要十年时间。
汽车保有量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似乎还没有喘下气的意思。
每天行驶在路上,车子的刮蹭、追尾已像家常便饭般常见,就连各大电台都新增设了路况服务。
汽车出险理应找保险公司理赔,但让人头疼的是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机构因事故估损不一,导致定损金额不一致,这种利益纠纷随着汽车数量的日渐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剧增,也在逐渐增加。
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在国外,汽车保险行业已经归属于服务行业,不仅要解决保险人车辆定损,而且更注重的是如何快速帮助其修理好汽车。然而,目前在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的整体规范还是个空白。
定损天平的倾斜
孙染最近很是窝火,一辆丰田霸道快速直行,自己的金杯车转弯时不慎将对方的翼子板撞坏,对方要其索赔,他电话了服务的保险公司,只定下1,2万元的赔偿金,而对方到丰田4S店进行维修需要金额为1,8万元。
“为何双方有6000元的价差呢?”孙染不解。
“中国,目前还没有定损的统一标准。”冯君是北京精友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裁,他们是一家专门从事汽车保险数据公司。
国内自1981年恢复办理车险业务以来,各保险公司承保事故车辆的定损都是由内部公估人员负责,从目前的定损金额上并非固定值,而是有上限和下限,客户出险后车损估价多少完全由保险公司的公估人员说了算,只要介于上下限之间,定损员可以根据他的喜好,或者他的心情来判定赔付的金额,这个天平的倾斜完全是在定损员的心中,在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的前提下,专门依靠“人治”,这样很难确保公正。
每个保险公司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而一般主机厂会有一个工时的标准给4S店,这和保险公司的赔付价格有出入,另外,综合修理厂多年的经验也导致赔付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几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孙染为自己的失误补付了6000元,他也并没有因为两方定损金额的差异去维权。
尽管根据我国的《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车主与保险公司对选评估公司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车主可选择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保险公司不认可,车主可向法院起诉。6000元对于孙染并不算很多,为此上法院耗时耗力,最后官司的结果如何还不好说,所以他选择了放弃。
“第三方”的尴尬
与国内的人工定损方式不同,国际上采取以电脑技术定损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一方面消费者觉得保险公司的估损员压低价格,该换的配件不换;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觉得自己常常会遭遇消费者的恶意“骗保”。两方的矛盾下,国外保险公司都不经营估损业务,而是交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来完成,由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来估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相对于由保险公司“自说自话”,专业的第三方定损的价格相对来说总要公平一些。孙染虽然也认为这种方式是不错的,但他担忧的是,车辆出险以后的查勘和定损完全交给第三方,会不会额外又给消费者增加负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三方的服务费用由谁来支付?
事实上,现在全国一些省市,独立的第三方公估公司已经出现,一些新的保险公司都选择了定损工作将全权委托第三方处理。客户驾车出险,专业的第三方就派职业定损师到场查勘定损,保险公司再根据被保险人的责任而进行理赔。
“第三方公估公司的出现是吸取国外的经验,想做到公平公正,出发点是很好的。”冯君说,但它现在的作用并不大,并非能解决社会这么大的矛盾,第三方就能不偏不正的站在其中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没有标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公估公司现在的资金也不足,给其员工待遇是否符合社会的待遇水平,也同样存在一些道德上的问题。
没有标准的前提下,一切似乎都是不可成立的,冯君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估公司或者是保险公司定损员的待遇问题逐步提高,标准出来后,这第三方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汽车定损员这个看来很不起眼或者薪酬上并不太高的职业,但其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体系建立需10年
保险的保率已经同车辆的增加成正比,公安部网站数据,截至2009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72769371辆。相应的,汽车保险业也在快速发展。如果按每辆汽车平均每年缴纳2000元的保费计算,1亿7千万辆汽车的保费收入将达3400亿,有关专家预测,这个数字每年都在按10%左右的比率增长。
修车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牵涉到三大行业,保险公司要付钱,主机厂4S店修其品牌的车、国家交通部下的维修管理处制定行业标准,如何平衡好三者关系,难在执行。
汽车定损员这个看来很不起眼或者薪酬上并不太高的职业,其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虽然底薪不高,但是他们能通过被保险人的赔付拿到不错的“外水”。很多行业都有规范,似乎在这个职业上并没有约束。可一旦发现定损员吃回扣或者有违规操作,有法律上的惩罚吗?
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副总经理任勇说“难在取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肯定不能治本,一件事情上人去操作,风险如何防范?提高自身素养,认同所从事的岗位很重要,而当一方诱惑很大时,更需要自律,需要这个群体有成型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现在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慢慢规范起来。
国家正准备将职业汽车估损师作为保险、公估业的政府认可的、合法的专业性从业资质之一进入车损评估市场。
冯君在今年做了一件他自己认为很荣耀的事情,正是看到了目前汽车保险定损的空白点,他走访了一趟日本,因为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现在的井喷现象有些相似,老百姓开始买车,定损员需要急增,到现在日本的定损员有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体系,他们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强调动手实践能力。
冯君亲自去参观他们的汽车中心,在这里老师们会拿一辆车当场撞,然后拆解,给学员们看损坏程度,讲解如何维修。
日本的这套体系也并非天上掉馅饼,他们也是借鉴了欧美的经验,经过了20多年的修改、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此后特别是如今他们更是在成熟期中发展,而更讲求的是服务意识。
任勇目前招聘的定损员还多是汽车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是没有在修理厂做过的经验,这在他们遇到事故处理时依然不能很好的定损。他期望他的定损员是修理厂工人的老师,而不是反过来修理厂指导他们如何做。但这一差距目前还是存在的。
冯君预计,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形成过程会比日本要短,但是短则3~5年,长则需要10年的时间。
汽车保有量如雨后春笋般的增长,似乎还没有喘下气的意思。
每天行驶在路上,车子的刮蹭、追尾已像家常便饭般常见,就连各大电台都新增设了路况服务。
汽车出险理应找保险公司理赔,但让人头疼的是保险公司和汽车维修机构因事故估损不一,导致定损金额不一致,这种利益纠纷随着汽车数量的日渐增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剧增,也在逐渐增加。
这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在国外,汽车保险行业已经归属于服务行业,不仅要解决保险人车辆定损,而且更注重的是如何快速帮助其修理好汽车。然而,目前在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的整体规范还是个空白。
定损天平的倾斜
孙染最近很是窝火,一辆丰田霸道快速直行,自己的金杯车转弯时不慎将对方的翼子板撞坏,对方要其索赔,他电话了服务的保险公司,只定下1,2万元的赔偿金,而对方到丰田4S店进行维修需要金额为1,8万元。
“为何双方有6000元的价差呢?”孙染不解。
“中国,目前还没有定损的统一标准。”冯君是北京精友时代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裁,他们是一家专门从事汽车保险数据公司。
国内自1981年恢复办理车险业务以来,各保险公司承保事故车辆的定损都是由内部公估人员负责,从目前的定损金额上并非固定值,而是有上限和下限,客户出险后车损估价多少完全由保险公司的公估人员说了算,只要介于上下限之间,定损员可以根据他的喜好,或者他的心情来判定赔付的金额,这个天平的倾斜完全是在定损员的心中,在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的前提下,专门依靠“人治”,这样很难确保公正。
每个保险公司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而一般主机厂会有一个工时的标准给4S店,这和保险公司的赔付价格有出入,另外,综合修理厂多年的经验也导致赔付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几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孙染为自己的失误补付了6000元,他也并没有因为两方定损金额的差异去维权。
尽管根据我国的《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车主与保险公司对选评估公司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车主可选择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保险公司不认可,车主可向法院起诉。6000元对于孙染并不算很多,为此上法院耗时耗力,最后官司的结果如何还不好说,所以他选择了放弃。
“第三方”的尴尬
与国内的人工定损方式不同,国际上采取以电脑技术定损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一方面消费者觉得保险公司的估损员压低价格,该换的配件不换;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觉得自己常常会遭遇消费者的恶意“骗保”。两方的矛盾下,国外保险公司都不经营估损业务,而是交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来完成,由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来估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相对于由保险公司“自说自话”,专业的第三方定损的价格相对来说总要公平一些。孙染虽然也认为这种方式是不错的,但他担忧的是,车辆出险以后的查勘和定损完全交给第三方,会不会额外又给消费者增加负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第三方的服务费用由谁来支付?
事实上,现在全国一些省市,独立的第三方公估公司已经出现,一些新的保险公司都选择了定损工作将全权委托第三方处理。客户驾车出险,专业的第三方就派职业定损师到场查勘定损,保险公司再根据被保险人的责任而进行理赔。
“第三方公估公司的出现是吸取国外的经验,想做到公平公正,出发点是很好的。”冯君说,但它现在的作用并不大,并非能解决社会这么大的矛盾,第三方就能不偏不正的站在其中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没有标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公估公司现在的资金也不足,给其员工待遇是否符合社会的待遇水平,也同样存在一些道德上的问题。
没有标准的前提下,一切似乎都是不可成立的,冯君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估公司或者是保险公司定损员的待遇问题逐步提高,标准出来后,这第三方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汽车定损员这个看来很不起眼或者薪酬上并不太高的职业,但其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体系建立需10年
保险的保率已经同车辆的增加成正比,公安部网站数据,截至2009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72769371辆。相应的,汽车保险业也在快速发展。如果按每辆汽车平均每年缴纳2000元的保费计算,1亿7千万辆汽车的保费收入将达3400亿,有关专家预测,这个数字每年都在按10%左右的比率增长。
修车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牵涉到三大行业,保险公司要付钱,主机厂4S店修其品牌的车、国家交通部下的维修管理处制定行业标准,如何平衡好三者关系,难在执行。
汽车定损员这个看来很不起眼或者薪酬上并不太高的职业,其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虽然底薪不高,但是他们能通过被保险人的赔付拿到不错的“外水”。很多行业都有规范,似乎在这个职业上并没有约束。可一旦发现定损员吃回扣或者有违规操作,有法律上的惩罚吗?
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副总经理任勇说“难在取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肯定不能治本,一件事情上人去操作,风险如何防范?提高自身素养,认同所从事的岗位很重要,而当一方诱惑很大时,更需要自律,需要这个群体有成型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现在或者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慢慢规范起来。
国家正准备将职业汽车估损师作为保险、公估业的政府认可的、合法的专业性从业资质之一进入车损评估市场。
冯君在今年做了一件他自己认为很荣耀的事情,正是看到了目前汽车保险定损的空白点,他走访了一趟日本,因为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现在的井喷现象有些相似,老百姓开始买车,定损员需要急增,到现在日本的定损员有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体系,他们不仅学习理论知识,更强调动手实践能力。
冯君亲自去参观他们的汽车中心,在这里老师们会拿一辆车当场撞,然后拆解,给学员们看损坏程度,讲解如何维修。
日本的这套体系也并非天上掉馅饼,他们也是借鉴了欧美的经验,经过了20多年的修改、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此后特别是如今他们更是在成熟期中发展,而更讲求的是服务意识。
任勇目前招聘的定损员还多是汽车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是没有在修理厂做过的经验,这在他们遇到事故处理时依然不能很好的定损。他期望他的定损员是修理厂工人的老师,而不是反过来修理厂指导他们如何做。但这一差距目前还是存在的。
冯君预计,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形成过程会比日本要短,但是短则3~5年,长则需要10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