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挫折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障碍与干扰致使预期的动机不能顺利进行,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也称挫折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挫折对人心理的影响有利有弊。应面对挫折,找回自信。
[关 键 词] 挫折;自信;心理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236-01
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之意。挫折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障碍与干扰致使预期的动机不能顺利进行,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也称挫折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主体必须有某种动机和目标,如,我参加外语学习班是为了学到外语知识并通过相应的考试。有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手段或行为,如,我参加外语学习班以后必须做到经常听课,认真复习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碰到不能克服又不能超越的障碍而构成的挫折情境,如,在学习中对外语单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总感到力不从心。对挫折情境的主观知觉与体验,产生心理紧张的情绪反应,即感受到了挫折,如,学习结束了但没通过相应的考试,从而真实地感受到挫折。
挫折对人心理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促成“吃一堑长一智”,推动创造性的发展,促进新目标的实现。弊在使人失去自信,消沉无助,容易产生行为偏差,甚至导致疾病。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面对挫折,找回自信呢?
一、学会在绝境求生,反思总结,运用自己的“合理化”心理机制
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学会在绝境求生,可以采用自圆其说之,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暂且遗忘,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走出阴影。度过困窘高峰期后,采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减少伤害。当然,反思是必要的,找出真正原因并加以克服,这样才有利于走向成功,获得成长机会,变逆境为成长动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难得糊涂”“知足者常乐”,及时调整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就是“不如意”。人的一生是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如意常有,遂心则如意。“难得糊涂”“知足者常乐”。如果我们的各种需要建立在现实社会的经济条件、科技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与自己的能力和家庭支持条件不冲突,这样自然有利于减少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需求或目标是万事如意的好办法。“不必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也不可以掉以轻心,怀侥幸心理。良好的心态是需要随时调适,和谐的心态才是人生如意的良方。
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成长群体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获得满足的必要条件,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人格,但又不能格格不入、孤芳自赏,自我封闭,正如马斯洛层次需求论所言:每个人都有获取别人认可和尊重的需要。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会有成就感,就会增强自信心。“孤芳自赏终无趣,独乐不如众乐。”理顺人际关系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成长群体。“送人玫瑰,自然手留余香。”多看別人的长处,多多赞美别人便是捷径之一。
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的变化。调整适应就是交往双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彼此认同的过程。众所周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知道、守道、遵道。和谐人际关系之道在于“德高者,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行高者,名自高”。因此,我们应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在社会交往中规范行事,遵纪守法。“过不规,道两亏”“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理顺人际关系的核心是提高个人品行修养,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五、怀仁爱之心,包容万象,端正态度爱自己
“天同覆,地同载”,然“同是人,类不齐”。万物生灵皆有其存在之道,天下生命无贵贱之分,恰如黑格尔之言:存在就是合理的。然人类“性相近,习相远”,皆有不同类型。所以我们想要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就要怀仁爱之心,包容万象,端正态度,这样才能找回自信,并增强自信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一个自信者,就是要对自己宽容,但不是放纵自己,而是让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结交品行高尚之人,学会爱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言:“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应当通过仁爱之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包容万象,端正宽容心态。让自己在社会环境、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获得幸福和快乐。“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受挫折后更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地对自己进行认识,给自己机会。人生离不开挫折,就让我们正确地认识它,勇敢地面对它,积极主动地战胜它。让我们学会自信、自律、自尊、自爱、自强,把挫折变成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动力。“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关 键 词] 挫折;自信;心理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236-01
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之意。挫折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障碍与干扰致使预期的动机不能顺利进行,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也称挫折心理,是一种情绪状态。主体必须有某种动机和目标,如,我参加外语学习班是为了学到外语知识并通过相应的考试。有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手段或行为,如,我参加外语学习班以后必须做到经常听课,认真复习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碰到不能克服又不能超越的障碍而构成的挫折情境,如,在学习中对外语单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总感到力不从心。对挫折情境的主观知觉与体验,产生心理紧张的情绪反应,即感受到了挫折,如,学习结束了但没通过相应的考试,从而真实地感受到挫折。
挫折对人心理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促成“吃一堑长一智”,推动创造性的发展,促进新目标的实现。弊在使人失去自信,消沉无助,容易产生行为偏差,甚至导致疾病。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面对挫折,找回自信呢?
一、学会在绝境求生,反思总结,运用自己的“合理化”心理机制
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学会在绝境求生,可以采用自圆其说之,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暂且遗忘,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走出阴影。度过困窘高峰期后,采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减少伤害。当然,反思是必要的,找出真正原因并加以克服,这样才有利于走向成功,获得成长机会,变逆境为成长动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难得糊涂”“知足者常乐”,及时调整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就是“不如意”。人的一生是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如意常有,遂心则如意。“难得糊涂”“知足者常乐”。如果我们的各种需要建立在现实社会的经济条件、科技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与自己的能力和家庭支持条件不冲突,这样自然有利于减少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需求或目标是万事如意的好办法。“不必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也不可以掉以轻心,怀侥幸心理。良好的心态是需要随时调适,和谐的心态才是人生如意的良方。
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成长群体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获得满足的必要条件,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人格,但又不能格格不入、孤芳自赏,自我封闭,正如马斯洛层次需求论所言:每个人都有获取别人认可和尊重的需要。若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会有成就感,就会增强自信心。“孤芳自赏终无趣,独乐不如众乐。”理顺人际关系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良好的成长群体。“送人玫瑰,自然手留余香。”多看別人的长处,多多赞美别人便是捷径之一。
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的变化。调整适应就是交往双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彼此认同的过程。众所周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知道、守道、遵道。和谐人际关系之道在于“德高者,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行高者,名自高”。因此,我们应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在社会交往中规范行事,遵纪守法。“过不规,道两亏”“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理顺人际关系的核心是提高个人品行修养,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五、怀仁爱之心,包容万象,端正态度爱自己
“天同覆,地同载”,然“同是人,类不齐”。万物生灵皆有其存在之道,天下生命无贵贱之分,恰如黑格尔之言:存在就是合理的。然人类“性相近,习相远”,皆有不同类型。所以我们想要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就要怀仁爱之心,包容万象,端正态度,这样才能找回自信,并增强自信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一个自信者,就是要对自己宽容,但不是放纵自己,而是让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结交品行高尚之人,学会爱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言:“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应当通过仁爱之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包容万象,端正宽容心态。让自己在社会环境、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获得幸福和快乐。“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受挫折后更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地对自己进行认识,给自己机会。人生离不开挫折,就让我们正确地认识它,勇敢地面对它,积极主动地战胜它。让我们学会自信、自律、自尊、自爱、自强,把挫折变成自己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动力。“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