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都是在农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由于商品交换的要求,村落逐步发展而拥有了一定规模的集市,进而又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城中村改造下的建筑设计因其城中村的特征,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城中村改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建筑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中村”的含义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对于“城中村”的定义,个人表述各有差异,实质内涵却基本相同:第一,都涉及“城”和“村”的概念 ,体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第二,都指出“城中村”的实质是一种农村社区,实行的是农村典型的集体管理体制;第三,都指出“城中村”在物质形态构成和生活结构方面已经非农化。城中村的明确概念:城市化过程中依照有关规定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及继受单位保留使用的非农建设用地的地域范围内的建成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休闲娱乐、购物与闲暇、工作与家务等功能为辅而形成的社区。
二、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城中村用地布局混乱,功能相互冲突。城中村中却几乎全是四五层的农民自建住宅,单门独户,见缝插针,布局混乱,到处都是“一线天”、“握手楼”,与周围城市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图1)。此外,目前城中村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绿地、公共设施、休息娱乐空间)缺乏,交通用地不足,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煤气管道不通,排水容量不足,且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供外来人口使用的设施缺乏。
(二)违法建筑泛滥。城中村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空间结构与城市容貌严重冲突。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使城中村成为原住村民、外来人口和城市居民的混合社区。外来人口对住房的大量需求,巨大的租赁市场促使村民无休止的加扩建房屋,见缝插针式的房屋建设使城中村的建筑密度迅速升高,井然有序的村落空间形态开始变的杂乱无章。而过去一、二层的院落式住宅越建越高,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丛林,房间的采光、通风都难以达到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得不到保障,居民们整日生活在阴暗、狭小、拥挤的空间环境中,院子中原有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在整个城中村社区中已很难再找到一棵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
图1城中村的建筑形態
(三)城中村的交通拥挤不堪
由于村民自建住宅逐步的侵占道路,使原来就不宽的街巷越发的狭窄。道路弯弯曲曲,没什么系统可言。平时实际的通行能力也只有 3 米左右,使行人通行不便,车辆进出困难。巷的宽度一般 3~4 米宽(如图 3-35),而有一些宅前小径只有 1~2 米,而且多为尽端路,不仅使用不便,而且加剧了消防困难,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村中狭窄的交通道路
(四)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城中村的建设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规划控制,没有火灾消防、救援通道,防灾救护能力极度脆弱。房屋建设中没有达到标准的防震抗震要求,这也给居民的生活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 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城中村的改造对设计的要求
(1)增加休息娱乐空间。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60%的居民在家游手好闲,基本上只有早晚外出。根据生活习惯和方式,应设置一些小型的广场、娱乐休闲、交流中心等,这样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满足这些居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往的需求。
(2)增设老人和少年活动空间,应该设有老年人活动场所。
(3)道路规划设计的要求。在道路规划中既要便利畅通,又能满足消防的功能。
(4)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二)、城中村改造中规划建设住宅的设计方法
针对城中村改造后规划住宅的使用者有明确的对象,多数仍是原村居民, “城中村”改造应该以“乡村乡情”为主题,容纳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功能,使之成为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城市综合性的社区。社区的环境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在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塑造富于乡村亲和力的社区模式,避免单纯而乏味的居住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漠。 参照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师对规划住宅的研究和探索,结合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问题,在规划住宅的设计上,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整体布局设计
社区的整体布局设计应充分的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安静的工作空间,满足休闲娱乐和购物等行为,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创造出田园风情的环境空间。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布局和环境设计:
高层住宅,从环境方面来讲,给予居住者及周边的影响是很大的。城中村改
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的总体布局,要从整体居住环境和其对周边影响的观点出发来进行研究设计。
1.1 居住环境和住宅的设计
⑴确保容积率和足够的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
高层住宅是利用高容积率来实现低覆盖率的。但是由于层数增多而造成单位
面积上住户的密度过高,要想充分保证室外足够的开敞空间就显得较为困难。例
如,在容积率为 2 或 3 的情况下,公共绿地等室外交往活动开敞空间还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在容积率在 4 以上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地下停车库的设计,外部空间就会停车场化。因此,在对高层商住综合体中的住宅进行规划布局时,应以追求土地的多重使用及高效利用的办法,努力维护居住环境外部开敞空间的设计。
⑵日照和相邻两栋住宅间间距的设计
对于居住者来说,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居住环境条件。所有的
住户如果都能够拥有南向的房间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由于用地条件所限不能实
现的情况也有。高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是由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所处位置的纬度、
建筑物的高度所决定的,由于大部分城中村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日照时间可按 2~4 小时来进行日照分析,从而确定两栋高层住宅之间的间隔距离。
⑶眺望
在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上部,由于具有良好的眺望视
野,所以在设计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加以利用,能够与周边城市环境进行相互借用,
对于改善居住者的室内舒适度将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规划布局时要避开周围
建筑物和相邻高层住宅的遮挡,以获得空间上的开放感,使居民能从住宅眺望到
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城市夜景等不同的景色。
⑷私密性
住宅之间视觉私密性的界限为 20~40m,高层商住综合体中的住宅,从日照
间距要求上已经能够满足私密性距离的要求。但如果想要避开对面住宅的视线干
扰,也可以采用斜交布置的建筑布局方式。
1.2 、周边环境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不单会影响当地的街道景观,同时
还存在着与一些城市景观规定的冲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边要考虑色彩、形
状、天际线的变化等等,一边还要研究同周边地域的协调关系,以及城市景观的
构成。
2、景观绿化设计
在设计中,中心广场、集中绿地、组团绿地与居民楼间绿地应有机结合,形成巨大的生态绿化空间,在宜人的尺度下精心构筑,引入各种乔木以及各种植物花卉,形成物种丰富的生态群落,同时也富有乡村的田园风味。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景观设计:
2.1、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景观结构层次
高层商住综合体的道路系统构成了其景观环境的基本框架结构。而依附于框架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节点空间则形成了其景观的核心内容。高层商住综合体不同空间层次对应着相应层次的景观中心。对于整个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来讲,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自然地貌的有机联系,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整体布局形态,都属于宏观景观层次的设计;室外开放的商业休闲广场、空间院落、与室外空间结合一起设计的健身娱乐场所则属于中观景观层次的设计;而建筑形象、道路、绿化小品则属于微观层次的景观设计。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设计
2.2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轴的设计
从形态上讲,轴在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要表现为以步行和绿色开放空间为主
体的景观走廊,它既是对城市外部秩序的衔接,也是对社区内部秩序的限定。轴
在社区中是一种可感知的景观空间形式,它通过建筑物的布置、道路的走向、步
行空间的延续以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分布被感知出来。它可以是静态观赏时视线的
基准,也可以是动态体验中的空间程序。由于景观轴在空间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
复合性和多样性,它实际上是一种可感知的心理存在,属于感应空间的范畴。景
观轴的设计使得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具有了生命的灵魂。在以人为本的社区设计
中,应该将最有自然气息、最有可能吸引“人气”聚集、最能体现社区景观特色
的地方让给步行的人群,以创造社区的精神与文化。由于步行是景观体验最为生
动细腻的方式,步行空间的景观轴线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2.3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界面的设计
社区边界经常有城市道路、相邻用地边界(围墙)2 种形式。边界不同的空间形式赋予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封闭或开放的景观空间感受。一般来说,在城市中心或边缘的社区对于商业利益的追逐使得沿街一层皮的商住楼的形式极为普遍。同时,出于对城市道路景观控制的需求以及对公共性和纪念性的追求,沿街商住楼往往被披上一层公共建筑的外衣,甚至不惜经济上的代价和对居住功能的伤害。“沿街住宅立面公建化”的做法从表面上保证了城市街道景观的整洁与统一,却也泯灭了住宅作为“基体”形成地方景观特色的意义,这种做法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于千篇一律的公寓式住宅的失望。作为多姿多彩生活的物质与空间的载体,高层住宅生动活泼的景观造型应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住宅形式的改进顺应和激发多样化的居住行为;另一方面,应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来创造边界的景观空间特色。
在高层商住综合体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已占有重要地位。从表面上看,景观
设计是美化环境、创造整洁优美的外部空间的一种手段,而实际上,景观设计的
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以偏重建筑以外的土地利用形态和自然元素的加工组织手段,使建筑物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使人工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意向群是强化建筑群体空间特征的一种方式,虽然它具有独立的空间形象,并往往成为社区的核心空间,但是它的结构应从属于住宅区的整体结构,并与建筑群的形象特征相呼应。
3、交通规划
设计中应以“蜿蜒流畅的环形车行道路”为骨架,其余均为连续、系统的步行体系,并结合绿化渗透到各个单元,并且完善道路照明设备,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这样既有益于居民的外出休闲娱乐,也可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的生命线,交通组织对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意义。由于高层商住综合体功能空间系统复杂的特性,各种人、车、货物流通的性质及目的也有所不同,在进行交通组织的过程中就是要区分各种人流动线的性质与目的,设计合理的交通结构系统,使人们的交通流线顺畅、条理与便捷。并要根据交通流量的各种影响因素,估算出交通流量的变化,准确推断出各种人流、车流及货物流在使用时间的分布状况,给出恰当的设施或者空间,最后将交通系统结合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各功能空间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
在进行高层商住综合体交通组织的过程中,要考虑各功能部分的使用者和货物利用城市的何种交通方式或者交通服务设施,到达高层商住综合体,并如何通过高层商住综合体便捷的交通到达各功能使用空间,在此过程中,人、车、货物的流线、流程的安排。
3.1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内部交通组织
要想使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内部交通组织能够达到上述的效果,在设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标示明显
各功能空间中的人、车入口的位置,电梯厅的位置都需要采取明确的符号给以明示其位置,起到空间引导的作用,使人们在高层商住综合体内部能够辨识方向。
(2)足够的交通空間与设施
无论是在商业街还是门厅、入口、内部庭院都必须留有足够的交通缓冲空间来保证大量的人流在此汇集并通行。而实际上有些重要的建筑空间如入口门厅,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交通所需的空间需求,还要创造出与社区的档次相匹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环境。高层商住综合体内部行人的交通规划应以通勤、上学、上班、购物等主要生活行为的流线为主,以商业建筑附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商业广场空间为辅,以居住建筑附近的邻里交往场所及儿童的游玩广场及连接这些游玩场所的交通网络为辅。不应将高层商住综合体内的步行道路的功能仅仅定位于是一条禁止通车的安全道路,而应将交通路线结合休闲空间一起进行设计,在道路旁边设计一些儿童游戏场、广场、小庭院等。人行通道不但具备有通行能力,而且还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
3.2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组织
高层商住综合体外部的交通组织就是用便捷完善的交通组织把人流引入社区内部。其实对于高层商住综合体来讲,居住部分的人流与车流组织相对比较简单,为其设置相应的入口既可解决其外部的交通组织,而商业功能部分其外部交通流线则相对比较复杂,对于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可以从地面、空中、和地下三方面来考虑。大部分的商业人流及车流来自于地面,需要精心的组织,否则易产生混乱等不安全因素,空中的人流主要来自步行天桥,而车流则要考虑城市高架路的接入,地下的人流主要来自地下步行街或地铁站。
四、结语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改变城区面貌、提升城市品味的系统工程,设计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未来的城中村改造中,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因素,设计、建设符合“城中村”改造地块居民需求的住宅,充分满足他们对住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和愉悦居住空间,才能取得他们对改造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
参考文献:
[1]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学出版社,2004.
[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研究——对西安市祭台村改造的调查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城中村”更新策略研究,四川建筑,2006 年第 5 期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建筑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中村”的含义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问题。对于“城中村”的定义,个人表述各有差异,实质内涵却基本相同:第一,都涉及“城”和“村”的概念 ,体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第二,都指出“城中村”的实质是一种农村社区,实行的是农村典型的集体管理体制;第三,都指出“城中村”在物质形态构成和生活结构方面已经非农化。城中村的明确概念:城市化过程中依照有关规定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及继受单位保留使用的非农建设用地的地域范围内的建成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休闲娱乐、购物与闲暇、工作与家务等功能为辅而形成的社区。
二、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城中村用地布局混乱,功能相互冲突。城中村中却几乎全是四五层的农民自建住宅,单门独户,见缝插针,布局混乱,到处都是“一线天”、“握手楼”,与周围城市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图1)。此外,目前城中村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绿地、公共设施、休息娱乐空间)缺乏,交通用地不足,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煤气管道不通,排水容量不足,且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供外来人口使用的设施缺乏。
(二)违法建筑泛滥。城中村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空间结构与城市容貌严重冲突。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使城中村成为原住村民、外来人口和城市居民的混合社区。外来人口对住房的大量需求,巨大的租赁市场促使村民无休止的加扩建房屋,见缝插针式的房屋建设使城中村的建筑密度迅速升高,井然有序的村落空间形态开始变的杂乱无章。而过去一、二层的院落式住宅越建越高,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丛林,房间的采光、通风都难以达到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得不到保障,居民们整日生活在阴暗、狭小、拥挤的空间环境中,院子中原有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在整个城中村社区中已很难再找到一棵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
图1城中村的建筑形態
(三)城中村的交通拥挤不堪
由于村民自建住宅逐步的侵占道路,使原来就不宽的街巷越发的狭窄。道路弯弯曲曲,没什么系统可言。平时实际的通行能力也只有 3 米左右,使行人通行不便,车辆进出困难。巷的宽度一般 3~4 米宽(如图 3-35),而有一些宅前小径只有 1~2 米,而且多为尽端路,不仅使用不便,而且加剧了消防困难,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村中狭窄的交通道路
(四)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城中村的建设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规划控制,没有火灾消防、救援通道,防灾救护能力极度脆弱。房屋建设中没有达到标准的防震抗震要求,这也给居民的生活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 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城中村的改造对设计的要求
(1)增加休息娱乐空间。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60%的居民在家游手好闲,基本上只有早晚外出。根据生活习惯和方式,应设置一些小型的广场、娱乐休闲、交流中心等,这样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满足这些居民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往的需求。
(2)增设老人和少年活动空间,应该设有老年人活动场所。
(3)道路规划设计的要求。在道路规划中既要便利畅通,又能满足消防的功能。
(4)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二)、城中村改造中规划建设住宅的设计方法
针对城中村改造后规划住宅的使用者有明确的对象,多数仍是原村居民, “城中村”改造应该以“乡村乡情”为主题,容纳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功能,使之成为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城市综合性的社区。社区的环境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在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塑造富于乡村亲和力的社区模式,避免单纯而乏味的居住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漠。 参照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师对规划住宅的研究和探索,结合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问题,在规划住宅的设计上,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整体布局设计
社区的整体布局设计应充分的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安静的工作空间,满足休闲娱乐和购物等行为,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创造出田园风情的环境空间。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布局和环境设计:
高层住宅,从环境方面来讲,给予居住者及周边的影响是很大的。城中村改
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的总体布局,要从整体居住环境和其对周边影响的观点出发来进行研究设计。
1.1 居住环境和住宅的设计
⑴确保容积率和足够的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
高层住宅是利用高容积率来实现低覆盖率的。但是由于层数增多而造成单位
面积上住户的密度过高,要想充分保证室外足够的开敞空间就显得较为困难。例
如,在容积率为 2 或 3 的情况下,公共绿地等室外交往活动开敞空间还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在容积率在 4 以上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地下停车库的设计,外部空间就会停车场化。因此,在对高层商住综合体中的住宅进行规划布局时,应以追求土地的多重使用及高效利用的办法,努力维护居住环境外部开敞空间的设计。
⑵日照和相邻两栋住宅间间距的设计
对于居住者来说,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居住环境条件。所有的
住户如果都能够拥有南向的房间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由于用地条件所限不能实
现的情况也有。高层住宅之间的间距是由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所处位置的纬度、
建筑物的高度所决定的,由于大部分城中村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日照时间可按 2~4 小时来进行日照分析,从而确定两栋高层住宅之间的间隔距离。
⑶眺望
在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上部,由于具有良好的眺望视
野,所以在设计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加以利用,能够与周边城市环境进行相互借用,
对于改善居住者的室内舒适度将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规划布局时要避开周围
建筑物和相邻高层住宅的遮挡,以获得空间上的开放感,使居民能从住宅眺望到
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城市夜景等不同的景色。
⑷私密性
住宅之间视觉私密性的界限为 20~40m,高层商住综合体中的住宅,从日照
间距要求上已经能够满足私密性距离的要求。但如果想要避开对面住宅的视线干
扰,也可以采用斜交布置的建筑布局方式。
1.2 、周边环境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不单会影响当地的街道景观,同时
还存在着与一些城市景观规定的冲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边要考虑色彩、形
状、天际线的变化等等,一边还要研究同周边地域的协调关系,以及城市景观的
构成。
2、景观绿化设计
在设计中,中心广场、集中绿地、组团绿地与居民楼间绿地应有机结合,形成巨大的生态绿化空间,在宜人的尺度下精心构筑,引入各种乔木以及各种植物花卉,形成物种丰富的生态群落,同时也富有乡村的田园风味。城中村改造背景下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景观设计:
2.1、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景观结构层次
高层商住综合体的道路系统构成了其景观环境的基本框架结构。而依附于框架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节点空间则形成了其景观的核心内容。高层商住综合体不同空间层次对应着相应层次的景观中心。对于整个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来讲,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自然地貌的有机联系,高层商住综合体的整体布局形态,都属于宏观景观层次的设计;室外开放的商业休闲广场、空间院落、与室外空间结合一起设计的健身娱乐场所则属于中观景观层次的设计;而建筑形象、道路、绿化小品则属于微观层次的景观设计。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设计
2.2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轴的设计
从形态上讲,轴在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要表现为以步行和绿色开放空间为主
体的景观走廊,它既是对城市外部秩序的衔接,也是对社区内部秩序的限定。轴
在社区中是一种可感知的景观空间形式,它通过建筑物的布置、道路的走向、步
行空间的延续以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分布被感知出来。它可以是静态观赏时视线的
基准,也可以是动态体验中的空间程序。由于景观轴在空间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
复合性和多样性,它实际上是一种可感知的心理存在,属于感应空间的范畴。景
观轴的设计使得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具有了生命的灵魂。在以人为本的社区设计
中,应该将最有自然气息、最有可能吸引“人气”聚集、最能体现社区景观特色
的地方让给步行的人群,以创造社区的精神与文化。由于步行是景观体验最为生
动细腻的方式,步行空间的景观轴线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2.3高层商住综合体景观界面的设计
社区边界经常有城市道路、相邻用地边界(围墙)2 种形式。边界不同的空间形式赋予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封闭或开放的景观空间感受。一般来说,在城市中心或边缘的社区对于商业利益的追逐使得沿街一层皮的商住楼的形式极为普遍。同时,出于对城市道路景观控制的需求以及对公共性和纪念性的追求,沿街商住楼往往被披上一层公共建筑的外衣,甚至不惜经济上的代价和对居住功能的伤害。“沿街住宅立面公建化”的做法从表面上保证了城市街道景观的整洁与统一,却也泯灭了住宅作为“基体”形成地方景观特色的意义,这种做法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于千篇一律的公寓式住宅的失望。作为多姿多彩生活的物质与空间的载体,高层住宅生动活泼的景观造型应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住宅形式的改进顺应和激发多样化的居住行为;另一方面,应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来创造边界的景观空间特色。
在高层商住综合体的设计中,景观设计已占有重要地位。从表面上看,景观
设计是美化环境、创造整洁优美的外部空间的一种手段,而实际上,景观设计的
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以偏重建筑以外的土地利用形态和自然元素的加工组织手段,使建筑物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使人工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意向群是强化建筑群体空间特征的一种方式,虽然它具有独立的空间形象,并往往成为社区的核心空间,但是它的结构应从属于住宅区的整体结构,并与建筑群的形象特征相呼应。
3、交通规划
设计中应以“蜿蜒流畅的环形车行道路”为骨架,其余均为连续、系统的步行体系,并结合绿化渗透到各个单元,并且完善道路照明设备,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这样既有益于居民的外出休闲娱乐,也可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的生命线,交通组织对其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意义。由于高层商住综合体功能空间系统复杂的特性,各种人、车、货物流通的性质及目的也有所不同,在进行交通组织的过程中就是要区分各种人流动线的性质与目的,设计合理的交通结构系统,使人们的交通流线顺畅、条理与便捷。并要根据交通流量的各种影响因素,估算出交通流量的变化,准确推断出各种人流、车流及货物流在使用时间的分布状况,给出恰当的设施或者空间,最后将交通系统结合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各功能空间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
在进行高层商住综合体交通组织的过程中,要考虑各功能部分的使用者和货物利用城市的何种交通方式或者交通服务设施,到达高层商住综合体,并如何通过高层商住综合体便捷的交通到达各功能使用空间,在此过程中,人、车、货物的流线、流程的安排。
3.1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内部交通组织
要想使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内部交通组织能够达到上述的效果,在设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标示明显
各功能空间中的人、车入口的位置,电梯厅的位置都需要采取明确的符号给以明示其位置,起到空间引导的作用,使人们在高层商住综合体内部能够辨识方向。
(2)足够的交通空間与设施
无论是在商业街还是门厅、入口、内部庭院都必须留有足够的交通缓冲空间来保证大量的人流在此汇集并通行。而实际上有些重要的建筑空间如入口门厅,在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交通所需的空间需求,还要创造出与社区的档次相匹配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环境。高层商住综合体内部行人的交通规划应以通勤、上学、上班、购物等主要生活行为的流线为主,以商业建筑附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商业广场空间为辅,以居住建筑附近的邻里交往场所及儿童的游玩广场及连接这些游玩场所的交通网络为辅。不应将高层商住综合体内的步行道路的功能仅仅定位于是一条禁止通车的安全道路,而应将交通路线结合休闲空间一起进行设计,在道路旁边设计一些儿童游戏场、广场、小庭院等。人行通道不但具备有通行能力,而且还可以展开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
3.2高层商住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组织
高层商住综合体外部的交通组织就是用便捷完善的交通组织把人流引入社区内部。其实对于高层商住综合体来讲,居住部分的人流与车流组织相对比较简单,为其设置相应的入口既可解决其外部的交通组织,而商业功能部分其外部交通流线则相对比较复杂,对于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可以从地面、空中、和地下三方面来考虑。大部分的商业人流及车流来自于地面,需要精心的组织,否则易产生混乱等不安全因素,空中的人流主要来自步行天桥,而车流则要考虑城市高架路的接入,地下的人流主要来自地下步行街或地铁站。
四、结语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改变城区面貌、提升城市品味的系统工程,设计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未来的城中村改造中,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因素,设计、建设符合“城中村”改造地块居民需求的住宅,充分满足他们对住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和愉悦居住空间,才能取得他们对改造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
参考文献:
[1]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学出版社,2004.
[2]. 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设计研究——对西安市祭台村改造的调查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城中村”更新策略研究,四川建筑,2006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