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d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农村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之后,数字乡村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面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諸多问题和挑战,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数字乡村的路径构建。这些角度主要有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医疗、绿色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鸿沟;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数字乡村建设是立足于我国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而设计的重要战略部署,一方面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坚定的理论与思路,另一方面也是打造数字中国的一大关键基础。
  一、数字乡村的含义与背景
  数字乡村建设是在乡村网络化硬件设施优化的前提下,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工作载体,达成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化、大众生活便捷化,为乡村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模式注入鲜活动力。
  (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导向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求关系矛盾突出、农民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之间要素流动性差等方面。党中央对此做出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谋划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打造现代化经济构架的一大关键前提”,“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创建现代农业数字化机制、升级生产模式及经营模式”。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曾言“将数字乡村作为打造信息化中国的关键一环”。强化乡村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信息科技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快速融合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呈现出广泛性、互联性、融通性的特点。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基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涌现出来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等全新业态,彻底突破了城乡之间的时空阻隔,激活了乡村的生态建设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彰显出乡村作为人类生活共同体和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实现了我国城乡发展的均衡化,促进新型农业系统的开发,减少了农业碳排放,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盈利能力。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对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由脱贫攻坚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重心转移,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数字乡村建设将不断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创造新活力。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推动乡村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
  着力增强乡村网络设施条件,持续优化乡村互联网使用范围,加快互联网软、硬件设施优化升级,着重力度打造5G信息化服务,在乡村大力推广5G网络创新应用。加大“三农”相关技术、资金、人力投入比例,不断促进“三农”软件终端升级,着力优化民族语言、音频技术相关的拓展,为人民群众及各少数民俗地区带来更好的生活服务体验。以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优化、农产品制造加工、文化观光等角度为切入点,着重力度开拓乡村硬件设施的信息化升级,打造“智慧农村”。创建农村国土资源遥感检测综合监控机制,充分了解乡村土地开发及使用的具体情况,达成对农田具体情况、耕地范围、作物种植等信息的动态监测管控。打造农业大数据实测平台,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共享数信息化服务链条。
  (二)推动乡村数字化经济的大力发展
  推动数字化农业建设,把云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科技和农产品生产全面有机整合,在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的前提下升级品牌农业。大力革新农业发展思路及策略,基于数字科技打造体验式农业、认养式农业、直采式农业与信息化文旅,提升农业附加值。合理开发“互联网+”手段,深化电商、物流与农业无缝链接,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广智慧播种、施肥、洒药、灌溉、收割、智慧养殖、科学监测技术,不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深度融合发展。
  (三)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程度不断升级
  在农村党务工作中,加快“互联网+党建”平台的开发,通过网络形式对党员进行培训,提升基层党员的党性和业务素质,推动基层党务、村务、财务进行网上公开,不断推动民意畅通。在基层治理方面,不断创新乡村“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通市县乡村四级行政业务沟通壁垒,建立网络审批服务体系,减少审批环节和重复审批,消除各种奇葩证明,真正让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有事“网上办”、“在家办”。在基层社会管理方面,不断推动“互联网+社区”综合平台的开发,深化建设与规范管理数字化程度。不断扩充乡村网格化机制,达成“大事全网执行,小事一格处理”。在公共管理服务方面,推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采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整合途径。充分开发公共法律服务板块,通过法律服务使司法部门、法律传播者和农民机型高效沟通及互动,强化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使农村大众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
  (四)提升乡村信息惠农服务
  就教育角度而言,要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的步伐,持续扩充数字化教育板块的师资与投资,重视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特别是对薄弱地区及学校的重点扶持,提升乡村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配比,形成乡村、城镇教育的平衡发展。
  就医疗卫生方面而言,不断优化民生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着力发展异地结算示范区,提升异地就医结算率。着重推动“互联网+乡村医疗”平台的打造,达成远距离看病、远距离培训等工作的深入展开,推进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实现乡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发愁”。   在乡村金融领域,推进农村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拓展金融应用渠道和方式,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农户体验,畅通农民小额贷款渠道,简化农村小额贷款办理手续,解决农业生产贷款难问题,有力提升精准惠农水平。
  (五)带动绿色乡村建设优化升级。
  推动智慧绿色生产策略的落地,打造信息化农业管控平台,提升耕地质量相关管控手段,建立农田灌溉、施肥、管理数字化自动管理系统。优化生产废弃物信息化监管策略,着重力度把控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口中的安全溯源机制,确保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把控。科学打造农村大众的生活空间,使智慧绿色生活思路融入百姓之中,完善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系统,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和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打造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宜居乡村。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体制,建立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系统,确保农村生活用水安全健康。建立乡村智慧绿色生态模式,遵循“生活宜居、硬件配套、生态绿色、环境优质”的总纲要,提升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科学规划农村河流湖泊山林草地的生态治理保护,拓展乡村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建设。
  三、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乡村建设已有了不小的成绩,农村信息化乡村的硬件建设获得不断优化,居民的信息化素养及技能普及率也随之获得不小的进步,尤其是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得到明显提高。就智慧乡村、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的角度而言,信息化乡村的打造也有了显著成果。然而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数字乡村建设带领乡村振兴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及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因素。
  (一)数字鸿沟问题是阻碍数字乡村顺利建成的一大制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鸿沟现象始终是社会各界所关注并苦苦思索的一大问题。因为社会各群体在经济状况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从而导致其在使用信息化技能等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差异,数字鸿沟的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农村数字鸿沟的不断升级会阻碍信息化乡村的深入发展,进而导致在农村内部出现新的贫富分化。加之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不均衡也决定了农村数字鸿沟现象的复杂性。
  (二)农村人口结构给数字乡村制造了新难题
  人口结构这一因素也阻碍着数字农村的深入展开。数字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对使用者提出较高的要求,通常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大众更易理解并在短时间内掌握该项技能。另外,数字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特点,更对受众提出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口在农村人口结构中的所占比例仍然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字乡村的推广普及难度。同时,新形势下人口的年龄结构也为数字乡村建設带来新的挑战。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老龄人口的增加加剧了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客观上不利于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发展。
  (三)整体建设缺乏规划,科技创新供给不足导致数字乡村发展后劲不足
  我国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里就阐释了“推进数字乡村战略”这一概念,然而在信息化乡村的推进环节中,我国不少区域对所管辖范围的深入调研及客观、合理的规划并不完善,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客观情况因地制宜弘扬地方的突出优势。现阶段能够开展“三农”数字化服务及产品生产的科技公司并不多,难以形成产学研规模发展,“三农”数字化服务机制的建设也不完善。农业专用传感器、智能制造、智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四)城乡发展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给数字乡村建设带来挑战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比有着明显差距。在广大农村,信息化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均比较薄弱,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与资金的支持,使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协同推进面临不小的困难。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均衡状态。有的地区没有丰富的经验数据获取手段,欠缺信息化综合服务数据储备空间,基层数据难以迅速上传并处理。有的地区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任务分工及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五)农村居民数字技能较低阻碍了信息化乡村建设的福利效应
  信息化乡村建设一方面是为优化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体验,还为了提高广大农广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类互联网搜索引擎、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随时随地获取各种网络信息,这客观上使得数字技术扩大了社会比较范围,放大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兴福指数。同时,在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人们的负面情绪,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另一方面,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由于其受教育水平不足,导致其对大量网络信息的评判及理解能力有所欠缺,缺乏理性分析网络信息和科学利用互联网信息的能力,易受到互联网消极信息及虚假信息的左右,这也给乡村精神文明的有效推进带来不小的阻碍。
  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
  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的艰巨性和数字技术的复杂性,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各种建设和规划中要统筹数字乡村发展和农业安全的良性互动。及早预警发现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负外部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和乡村资源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公平地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分享数字乡村带来的创新收益,真正让农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成为重构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创新动能。
  (二)因地制宜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对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保持清醒认识和理性态度。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基础薄弱地区的农村居民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在推进数字乡村进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客观看待和理解部分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
  (三)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确保信息化乡村建设环节里具备恰当的价值观及发展的大局观。打造信息化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组成,自然涉及到人的现代化问题。因此,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时必须重视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问题,通过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帮助广大农村居民快速适应数字乡村建设可能带来的各种文化冲击和观念冲击,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数字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各种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磊.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 农业经济,2020(05):80-82.
  [2] 李芳艳. 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03):13-18
  [3] 王军琛.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构的路径探析[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0,31(03):19-25
  作者简介:张晓东(1985年1月出生),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临沂,学历:在读研究生,职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带动了建筑装饰工程的快速发展。 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加强建筑装饰工程的成本管理。 基于此,本文具体分析了以BIM技术为主的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  一、BIM技术的概述  BIM被转化为建筑信息模型。在3D技术设备的支持之下,以建筑设计信息内容为根底构建的3D几何分析模型可以为建设项目
期刊
什么是智慧机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普遍认为智慧机场就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使信息从采集到处理,再到服务产出的全过程,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业务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人性化、管理流程化、流程顺畅化的模式创新的过程。  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民航机场客货运输生产、服务、经营、安防和管理的各主要方面相融合,为机场、航空公司及其旅客和货主提供高效、快捷和舒适的航空客货运输地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田水利工程也发展迅速。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经济效应和价值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工程又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民生建设,取之于民,用于民,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论文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归纳总结法对水利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进行分析,并就对
期刊
摘要:土地的开发与整理,其属于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其不仅包含了管理与监督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帮助当地农民群众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土地开发整理中,有很多项目存在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等不良行为,使得当地的耕地资源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因此,要加强和重视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积极采取良好的质量管理措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监理地位不断提高,监理机制日益完善,监理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给监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建筑工程监理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强化风险管控,可以对保障工程效益和质量等目標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能够促使监理价值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增快,建筑行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工程监理风险持续增多,如果没能
期刊
摘要:环境保护当前已经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紧密,开展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价值性比较明显。通过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促进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加强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能,促进生态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
期刊
摘要:围堰技术在应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有关人员必须准确收集和科学分析水文地质资料,选择和设计围堰材料、围堰型式和施工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堰的作用,为水利水电建设的稳定和安全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围堰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因此,必须重视围堰技术的应用,确保施工重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以促进我国水利工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河道工程中经常会有不能良好清淤疏浚的现象,缺少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不能保证河道的良好施工处理,因此在河道工程领域中应积极运用先进的清淤疏浚施工技术,严格进行控制,保证工程的良好处理。  关键词:河道疏浚;施工技术;管理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河道防护区域内的工业、农业、财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提高蓄滞洪区内土地的利用率,加快洪水下泄速度,降低洪
期刊
摘要:本文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关键技术思考分析,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进行分析,再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关键技术运用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进而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服务能力,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最终迎合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关键技术;思考  1.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的内涵  电动汽车是使用电能的汽车,为确保电动汽
期刊
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园林布置的灵魂,绿色植物的搭配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观赏效果。但是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仍处于发展之中,城市绿化的建设中,许多城市不能根据自身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理的绿化方式,导致城市发展与绿化建设相脱节,无法将园林绿化建设的生物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本文将针对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绿化植物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园
期刊